挖出了“展厅体”十大源头


1、近亲繁殖(当今互联网,使参展者可一日看尽“书法花” )想不“ 近亲结婚 ”也不行,不生“ 怪胎 ”才怪!

2、急功近利 ( 部分书法人,以入国展、获奖为目标,以通过获奖、入展来扩大自己的身价、影响、名利为目的 )

3 、所谓书法“国展培训班 、“ 名家工作室……” 的审美同化( 非异化 )现象,参展者为一件作品反复“打磨”,直到导师说“OK”为止。甚至,如今在任的中书协某副主席,竟然在公开讲座中,大大赞扬这种“反复打磨作品”的精神,这种严重违背书法的自然书写性,背离了书法的抒情达意本质 性,设计组合出来的作品,不像 “ 一个妈生 ” 的才怪 !

4、书法专业院校重技轻理论 (以获奖、入国展、省展数量的多少,来衡量书法专业院校的办学高下 ) 。

5、评委集体审美无意识,滞留在一个审美层面上, (个别有独立审美眼光的评委,也会因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被多数评委最终否决 ) 。

6、参展者以“伪古、山寨、机械书写”为能事 ( 艺术的独立、自由、思想全然不见 )

7、参展者无情感、无思想的反复书写,为了达到 ( 所谓的点画精准、笔墨变化,章法虚实相生……反复人工打磨 ),使参展者创作意识、创作激情、创作思想、创作情感弱化,再弱化,甚至完全丧失 。

8、 各省、市、自治区的展前“看稿会 ”,给参展者提出的所谓问题和意见 ( 本来有个性有想法的作品 ) ,经过看稿的“高人”指点迷津,使参展者,人为令其作品趋于统一 。

9、同道间的所谓“获奖、入展经验”交流,必然导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糊涂审美 ”。

10、前些年,所谓的书法评奖 (艺术评奖本来就有违艺术的本源),其获奖、入展作品,自然是下届参展者,所追逐模拟的对象和参照范本。

摘自本人拙文,《闲话严肃说,挖挖展览体——千人一面的之根源》

庚子阳春,新野人于【归一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