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香港青年傳承冰室文化:出身廟街小販家庭 成創業先鋒

2021-05-05 16:33

中國新聞網

【同期】香港創業青年 謝海發

茶餐廳冰室文化是香港獨有的,消費不能太高,但是工作時間又要比較長,吃飯時間又比較短,早午晚三餐宵夜都可以落腳的地方,因為它(冰室)食物的品種比較豐富,以及它營業時間比較長的。

【解說】畫面中的青年叫謝海發,是一名香港“80後”。他所經營的金記冰室已歷經半個多世紀,目前在香港開有十幾家連鎖店。金記冰室於1967年在筲箕灣起家,以食物的快速、平價與美味招攬不少基層食客,曾在香港紅極一時。2012年,金記冰室因經營者年邁而面臨結業,謝海發與同伴得知後,想辦法將小店盤下,於2013年重新開業。

【同期】香港創業青年 謝海發

為什麼會選擇金記冰室呢?第一,因為我從小就生長在一個香港情懷比較濃的背景地方,就是廟街,因為我爸爸媽媽在那裡做小販擺檔的,我們接觸的最多的用餐其實就是茶餐廳以及冰室。因為在夜晚我們通常下午四點開檔,到夜晚一點才收檔,這段時間你除了茶餐廳其實都沒有什麼選擇的了。

【解說】出生於香港廟街的小販家庭,謝海發的童年與冰室密不可分。因父母須照看鋪子,一家人的用餐時間非常有限,經常是到附近冰室中打包物美價廉的食物回店鋪中吃。只有在節慶和生日的時候,才能去冰室中點一份雜扒餐,那是謝海發記憶當中每年最開心的日子。

【同期】香港創業青年 謝海發

基本上我們一年365天都吃冰室的了,包括沙丁牛肉麵、三明治、幹炒牛河等等,但是最期待就是每年的聖誕節和生日,因為聖誕和生日,爸爸媽媽就給我們叫一個豐富的雜扒餐去吃。雜扒餐裡面有雞,有牛扒、豬扒,好大一個思華力腸,還有黑椒汁,我記得那時候,我們每一年最期待就是吃雜扒餐。對於我們那時候一個非常基層的小販家庭來說是比較貴的了。

【解說】回顧八年的創業生涯,謝海發說,雖過程中遭遇各式困難,但在如今看來,創業初期的摸索與碰壁仍令人最難忘懷,也是一路激勵自己前行的最大動力。

【同期】香港創業青年 謝海發

我就上網就開始找一些供應商的資料,找完之後就打電話給其中一間凍肉供應商,我就問,你好,如果我想和你訂豬扒牛扒什麼時候下單呢?對方給我的回覆就是,你什麼時候要,你鋪頭在哪裡呀?我就和他說,我還沒有租鋪頭。我還記得,對方說,你是不是搞事情。這個例子告訴大傢什麼呢,其實在創業過程,你很多事情都是從零學起的,在創業路程上很多事情跌跌碰碰,要靠自己要去摸索。

【解說】如今,除自己創業外,謝海發還擔任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主席,幫助在香港18到45歲的青年人自主創業。日前,他的商會剛剛獲得由香港民政事務局與青年事務發展委員會提供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近1000萬港幣的創業基金。

【同期】香港創業青年 謝海發

這1000萬創業資金其實我們都是支援一些香港的青年人,鼓勵他們在大灣區發展他們的事業。所以“十四五規劃”裡面提到,香港尤其是青年人,以及鼓勵他們去大灣區融入創業這個辦法,我們這個會的會友以及我們自己本人都感到非常高興的。因為其實要在我們中國內地發展,配合國家的政策當然少不了,因為國家的政策就好像一輛順風車,其實我們青年人只要搭上這一輛順風車,跟著它走的話,是事半功倍的。

記者 範思憶 香港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