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这场和自己死磕的战役

电影《一代宗师》里有这样一个桥段:叶问宗师在打木人桩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接着继续打下去,刚开始我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不知道他其实是忘了动作还是怎样,后来我才明白,他是希望把自己的东西传承下去,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凭一口气,点一盏灯。亦如考研这件事,每个人对于它的期许没有高低之分,现实的个人情况不同而已。与我而言,到了这个年纪还放不下尝试,只真的是再也隐藏不住这个梦,直至后来变成死磕的战役。

考研 ,这场和自己死磕的战役

了解自己 不强求 不放弃

常常在梦境回到儿时躲猫猫的场景:始终在一个山洞里,你听得见外面的声音,甚至偶尔裂开的缝隙里也透得过外面的光亮,你试着伸出手却依然摸不到边界,看不见出口...相比于妈妈说什么年纪不赶快找家,还在学习也不一定能考上的疲倦,我更害怕的是有一天有人告诉我:‘你的人生就这样了’的绝望感。某书里把这种状态叫做:人生幽闭恐惧症。

2018年2月,综合12X分,英语55分。查完成绩的第二天,一个当时算不上熟识的CC姑娘斩钉截铁地约二战,在我还不及想着放弃的时候,她便万分积极、热情且无偿分享她得到的一切学习资源时,我才发现自己其实早已没有了退路,可,毕竟是距离国家B线还差二十几分,这不是一个约定、几句鼓励就可以和他人一下子缩小的差距,我要怎样重新开始?每一个单科应该怎样做出调整?如果这一次依然落榜,这几乎一年的时间是不是又是浪费?

背负着并不轻松的备考心情,我翻开17年所有的复习资料,从2月27号开始单词打卡。

考研 ,这场和自己死磕的战役

把自己逼到偏执

在备考的这两年里,我学习到了两个字:天赋。

例如:数学,从高中二年级开始,无论150分还是100分的卷子,我的数学都稳定在30—45分之间,为了尽量弥补这种学霸们只是发挥一般水平就能达到的零头有所提升,我从3月初开始听数学基础并在正式上课以后,不落下每一次课,每一次作业的每一道题要求自己必须完成五个步骤:默写当天知识点、抄作业题、左边思路、右边计算、最后总结。这么做的目的有三个:一、知识点的默写回顾当天听课内容;二、羡慕他人看见题目就有思路,于是通过抄题后写下思路的方式来试图对比出同样的题目自己的缺陷在哪;三、总结同类型题目中反复无法理解或经常忘记的点。每一份作业我付出了至少比别人多两倍的时间,而这种坚持在数学整体复习过程里做到了70%的内容,直到12月初模考时数学成绩依然不理想时,我破釜沉舟的方法是:单独归类一百多道条件充分性判断主攻,问题求解抓重点几个类型,其余全部放弃。

英语学校无硬性要求,以前没有过四级,只凭借17年10月至考前的冲刺经验重新规划新一年的备考。整体规划时间:2—9月单词100打卡不间断,其中2-5月以单词为主加基础讲义阅读常见词汇抄写随手本,5月中旬开阅读(每天一篇),6月起每天两篇。要求自己必须坚持阅读三遍法:第一遍,用已有单词量和经验,铅笔析错;第二遍,错开时间,打乱顺序全部重新做,重视原文定位句并总结每一篇文章的替换词;第三遍,从题目设置出发,根据不同询问方式,找原文各种小提示词并总结,试图理解出题陷阱。

考研 ,这场和自己死磕的战役

以上是我具体举例个人的备考方法,看起来很笨拙也不一定适用于很多人,我见过比我努力翻N倍的人,也看过犹如神级一般存在的学霸,备考过程冷暖自知各不相同,即使今年最终的成绩在班里排名也不是靠前的范围,但是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还是哭了。几乎两年里所有的心酸叠加着考完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到查成绩一天的发抖,直至白纸黑字的那一刻,心里才终于放松下来。

我想告诉现在准备或者以后还想备考的小伙伴,请你一定要先了解自己,从开始的期许到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科目的安排,中间过程里学习方法调整和坚持,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是,请你不要轻易和他人比较,请你在万分困难的关卡允许自己适当放松,你的目的只有一个:上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