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極拳與膝關節保護的注意事項,太及時了

太極拳能健身能養生,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其中的一大特點就是注重腿部的鍛鍊。通過柔和緩慢、分清虛實的腿部運動,改善腿部各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維持人體平衡的支撐能力,促進腿部淋巴、血液循環,特別是遠端循環,減輕心臟負擔,延緩衰老。

打太極拳與膝關節保護的注意事項,太及時了

但反常的是,常聽一些太極拳練習者說,練拳後有膝關節疼痛的現象,有的醫生也勸膝關節痛的人不要練太極拳,練太極拳會傷膝關節。

拋開醫生的無知,分析膝損傷產生的原因,發現許多人並沒有按太極拳的練習方法,循規蹈矩的操作,而是太隨意,練的是太極拳的外形動作,腦中卻是競技體育的思維方式,有的人有太多的功利目的,崇尚的是大運動量訓練,為練出功力,馬步蹲得過低,弓步站得過大又不一定合規範,技術粗糙,必然會出現過猶不及的動作幅度和運動量,不免超越了自身的生理承受力,產生隱性的損傷;有的人為了要剋制人,顯示練拳的功夫,有點急功近利,不免習練過分。

打太極拳與膝關節保護的注意事項,太及時了

違背了“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的宗旨,這顯然與太極拳用意不用力和求虛靜的練法不同。出現膝關節疼痛是不奇怪的,有的人年輕時不覺得,積勞成疾到了一定年齡,腿腳就不靈便了。太極拳是練與養結合,主要是練意,練心靈上的功夫,在追求有序化的動作中提高感知覺和自身調節的能力,調整心理與生理,求得全身內外的和諧平衡,不是練出肌肉的力量。

膝關節是人身上結構較複雜的關節,防止膝關節受傷,亦要注意“練”,更要注意“養護”。

注意事項一:養護

造成膝痛的原因是,下蹲過快而不柔緩,有停頓斷續不連貫,重心落點不對,屈時膝尖未對腳尖,屈時不是松而是用力下蹲等等。因此,練習太極拳前後,要調整膝關節,以反覆柔和緩慢地蹲起運動,調理好關節周圍肌腱、韌帶的位置,激發膝關節的活性、彈性。

你可於下蹲時虛領頂勁,兩足平放地面,膝對準足尖,松腰胯(有輕微提肛、骨盆翻轉的動作)松膝(不著力),緩慢的屈膝下蹲,尾閭靠向腳跟,重心的支撐點落在腳掌的後跟部,細心地感覺膝關節咯咯的響聲,響聲表示韌帶肌腱歸位,經絡通暢腎氣旺;下蹲的深度不硬性要求,緩慢的加深,循序漸進,練習日久,就可以蹲下去了;上起時膝關節也不要著力,著力是因操作的方法欠妥或腳下支撐點不對。

打太極拳與膝關節保護的注意事項,太及時了

切忌快速蹲與起,以減少下蹲衝擊力的負作用;要柔和緩慢,動作才會準確精細,關鍵是下蹲或上起的過程不能有斷續,要如同球落地彈起一樣振動,“屈伸開合聽自由”的轉換,如若斷續,即會加大膝關節周圍肌腱的負荷。操作要細心耐心,建議最好天天做,以彌補膝關節運動的不足和動作的和諧。

此外,不只在練拳前練習,平時起床後做幾次蹲起,坐了起來做幾次蹲起,隨時都注意調整膝關節周圍肌腱、韌帶的位置,舒通經絡,清氣上升,濁氣下沉,可使膝關節常年健康,腿部無疾又有勁。

注意事項二:注意膝關節正常的活動度

打拳,甚至是平時的坐、站、臥,容易發生膝外翻而損傷內側副韌帶,有的損傷雖不明顯,積勞就成疾了。所以,練拳要注意膝對正腳尖,膝關節要有意識的前頂,以防止晃動保持穩定。

生活中也要留意膝關節的正常位置,比如坐的時候膝關節會不經意的歪向一邊。曾有人說,坐了起來走路膝就疼痛,後來根據建議,坐了起來後做做蹲起練習,很快就解決了問題。

打太極拳與膝關節保護的注意事項,太及時了

注意事項三:要注意減輕膝關節的負荷

一是練拳的運動量要循序漸進,從輕緩的準備活動開始,注意合乎生理負荷的適度的量,負荷慢慢提高;練拳就像平時走路一樣,不要太刻意,增加意識專注和上肢運動的配合,追求的是中正安舒輕靈圓活的調節能力,自身的舒適,中老年最好不練低姿大架,避免出大汗耗傷氣血。即使喜歡低姿大架也要慢慢來。拳論講,動作“求開展”,不是短時間就能開展,有一個“求”的過程,積累的過程。

二是重心的落點,經反覆的體驗,膝微屈時,若身法規範,重心的落點應在腳掌後部,此時膝關節的負荷較小,是膝關節鬆柔不著力的保證,且有利於全身動作的節節貫穿或節節鬆開。

三是要放鬆膝關節。膝關節的屈伸要貫徹太極拳隨屈就伸的原則,該屈則屈,該伸則伸,始終作上下調整。太極拳有一條“勿使有斷續處”,膝關節同樣始終處於運動之中,不能有停頓。馬步弓步僕步,動作即要規範也要到位就轉換,不形成定勢或停頓,保持繼續運行的態勢;還要防止膝晃動,以免增加關節周圍的肌腱韌帶的負荷。四是生活中,比如下樓梯或下山,應儘量的側著身,這樣能減小重力加速度對膝關節的衝擊。

打太極拳與膝關節保護的注意事項,太及時了

以上雖是以練太極拳為中心來談膝關節養護的一點經驗,有的是思維方式認識上的問題,有的是技術問題,但只要引起注意,就可以防止膝關節出毛病,也可以使出了毛病的膝關節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