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野生毒蘑菇导致中毒,女子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丽水市农业局的菌类专家顾新伟说,毒蘑菇内所含的毒素种类、含量,会因季节、生态环境而变化,由于这些毒素物质极其复杂,而目前对有毒菌类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所以现在并没有解毒的特效药。

误食野生毒蘑菇导致中毒,女子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王女士家属提供的毒蘑菇样本

7月16日,丽水市疾控中心发布预警提示,6月份以来,我市已发生多起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其中,莲都区一名误食“假褐云斑鹅膏近似种毒菌”的女子经抢救无效,于6月20日不幸死亡。

市疾控部门及菌类研究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对于野生蘑菇,最好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

头天吃了感觉挺鲜

第二天再吃就出事了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6月份以来,他们共收到3例误食野生毒蘑菇导致中毒的事件报告。其中两起事件中的患者症状较轻,经治疗后均已康复。不过,发生在莲都区的一起事件中,一名女性患者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据了解,因误食毒蘑菇不幸死亡的患者姓王,家住莲都区联城街道某村。6月8日中午,王女士的丈夫将山上摘来的不知名野生蘑菇烹饪后食用,王女士大约吃了50克,并把蘑菇汤全部喝完。

6月9日中午,并未感到不适的王女士觉得头天吃的野生蘑菇十分鲜美,于是又煮了一些食用。结果,当晚王女士就出现了恶心、呕吐等症状。

6月10日下午,王女士被送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以“胃肠炎”入院治疗。

随后,王女士很快出现了肾功能、肝功能衰竭的症状,情况十分危急。经过院方10天的抢救,她还是于6月20日离开人世。

之后,市疾控部门采集了王女士所食用的野生蘑菇样本,送到省疾控中心理化检验所检测鉴定。最终,经国家专家鉴定中毒原因为食用了“假褐云斑鹅膏近似种毒菌”。

全市至少有170种有毒菌

蘑菇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药

咱们丽水到底有多少种毒蘑菇?误食后又该怎么办?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昨日专门采访了市农业局的推广研究员顾新伟,他对大型菌类有近20年的深入研究。

顾新伟介绍,上个月,他和同事历时5年编写的《中国毒蕈图鉴》正式出版,通过5年的深入研究,他们了解到,全市已知的大型真菌共有1014种,其中可食用的有310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有270多种,而有毒的菌类至少有170种。

“夏季的野外,尤其在雨后,由于湿度和温度适宜,大型真菌的生长速度很快,种类也很多。其中不乏外形美丽或者与我们日常吃的那些可食用菌类相似的品种。”顾新伟告诉记者,夏季是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的高发时期,每年的夏天,就会有不少中毒者及其家属或医务人员向他咨询毒蘑菇的相关知识,今年他已收到七八个这样的求助信息了。

然而,由于毒蘑菇内的毒素物质极其复杂,而目前对有毒菌类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所以现在并没有解毒的特效药。

顾新伟说,毒蘑菇内所含的毒素种类、含量,会因季节、生态环境而变化,新鲜的毒蘑菇中,毒素含量非常高,这些毒素会对人体组织器官造成极大的损害,严重时,会造成人体器官的各功能衰竭,从而导致死亡。

那么,万一误食了毒蘑菇该怎么办?顾新伟介绍,误食有毒菌类后,出现身体不适时,首先要催吐,用硬质东西刺激喉部,以吐尽为宜,或食用泻药致腹泻。

当然,最稳妥的还是尽早到医院诊断治疗,通过洗胃等方式,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

“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菌类的人,是很难判断野生蘑菇有没有毒的。所以,对于野生蘑菇,最好都不要采摘食用。”顾新伟最后说道。

丽水常见的几种毒蘑菇

误食野生毒蘑菇导致中毒,女子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稀褶红菇

误食野生毒蘑菇导致中毒,女子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大青褶伞

误食野生毒蘑菇导致中毒,女子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假褐云斑鹅膏

误食野生毒蘑菇导致中毒,女子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密褶红菇

误食野生毒蘑菇导致中毒,女子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春生鹅膏菌

误食野生毒蘑菇导致中毒,女子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灰花纹鹅膏菌

新闻链接

蘑菇中毒后的症状在临床上可分为五种类型:

胃肠型:潜伏期为30分钟至6小时,有恶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神经精神型:潜伏期10分钟至2小时,除胃肠炎症状外,尚有流涎、流泪,严重者可出现幻觉、精神错乱等。

溶血型:潜伏期为6至12小时,可出现急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脏器损害型:潜伏期10至24小时,临床上分潜伏期、胃肠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应特别注意假愈期,此时病人无任何症状,但毒素正向肝肾内脏侵犯,病情恶化较快,可导致死亡。

光过敏性皮炎型:潜伏期约24小时,与光接触部位皮肤肿胀,指尖剧痛、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肿胀外翻。

稿件来源:丽水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