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誠儒曾評價過馬未都,說他是奸商,當然得是打引號的奸商;王朔也評價過他,說他雞賊,自然也是打引號的雞賊。
不論您是奸商還是雞賊,到了馬未都這個位置,也都成了“大家”,但其實除了這些符號之外,馬未都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較真兒”。
馬未都的“較真兒”其實比他在倒騰古董時候那種精明和雞賊可愛多了,有一年,在央視的春節聯歡晚上週杰倫唱了一首《青花瓷》,全國許多觀眾都非常喜歡。但馬未都卻在這個時候掃了大夥的興致,挑出了其中一句歌詞的毛病。
當然,後來負責這首歌作詞的方文山也為自己在歷史方面認知的疏忽做出了道歉。
而馬未都對歷史文化的嚴謹仍舊一如既往。
2013年有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叫做《正陽門下》,說的正是北京這些年收藏圈的事,在當時古玩正熱的那段時期,許多人都給予這部電視劇很高的評價,其中不乏馬未都身邊的朋友,於是便有人來問馬未都:“馬爺,現在有部電視劇是以你為原型的,你看過沒有?”
馬未都答:“我哪看過呀,你們也不是不知道,我現在已經多少年不跟電視劇著這份急了”。
馬未都的堅持架不住朋友們的力薦,都說讓他看看,最後馬未都決定親自看看,他心想自己又不是黃繼光、雷鋒、袁隆平、時傳祥,跟人家比我算什麼原型呀,我這點破事有什麼可怕的呀。
帶著這樣的疑問,他就去找來看了看,果然讓馬未都有些吃驚,這裡邊有個人物也和他一樣創造了中國第一家博物館。可再往下看看,又滿不是那麼回事,劇中有個人物叫破爛侯,是李光復飾演的。
按馬未都的話說:“這人說有就有,說無就無。二十多年前,北京東城有個有點兒藏品的老頭兒,因有幾件明朝瓷器,綽號大明侯;南城有個患嚴重風溼病的大爺,以撿破爛兼賣古董為生,大號破爛張,估計編劇把聽來的捏一塊兒了。大明侯、破爛張這兩個人我都打過交道,跟電視劇中破爛侯天上地下,按老北京的俏皮話說,猴吃麻花——滿擰。”
從此以後馬未都便更加不喜看電視劇了,並且直接在自己的博客當中給中國的電視劇下了定義,“叫做外行看特真,內行看特假。”
在馬未都眼中,如今的這些電視劇編劇都不認真,對專業領域不夠深入,拿古玩行來說,都是一知半解,胡編亂造,你哪怕找個真正的行家問道問道也不至於在這些常識性的問題上出錯呀。
在馬未都看來,中國的行業劇,例如寫醫院的,寫刑偵的,寫公司的,只要涉及到各種編劇不熟悉的行業,總會鬧出一系列笑話。
並且一些電視劇也好,一些打著文化類節目的綜藝節目也好,總在妖魔化古玩行業,馬未都做了新中國第一傢俬人的博物館,現在統稱叫做民辦博物館,其實從最早打算申請算起已過二十年了,從審批下來算也十七個年頭了。
做一個博物館馬未都是帶有一些半公益性質的,並沒有打算拿它賺錢,一個博物館,你租著這麼貴的地皮,養著這麼多工作人員,花這麼多錢去維護它,即便你有心盈利也很難做到,私立博物館十個有九個都是虧錢的,至多是個收支平衡。
馬未都做這個博物館意在於推廣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年輕人們意識到真正的奢侈品不是那些來自於法國和意大利的奢侈品名包和高跟鞋,而是來自於我們古人智慧的結晶。所以馬未都不打算用一張張昂貴的門票把年輕人們拒之門外,那就背離了他的初衷。
而某些電視劇和一些古董類的節目卻銅臭味很濃,從早到晚教觀眾怎麼收藏發財,在觀眾們眼中那些滿是文化色彩的文物全是發著光的金銀珠寶,然而從文物和古玩這個行業本身他們並沒有下多大功夫,他們只關心這個東西值多少錢。
你給他講什麼文化背景,講什麼官窯,民窯,講什麼花紋,色彩,燒製工藝他們完全不感興趣,甚至有些人直接打斷你:“別繞彎子了,你就說它到底值多少錢吧”。
馬未都在博客當中也說過,中華文明之所以五千年來延續不斷,燦爛輝煌,就在於我們民族有著寬容的胸襟。《正陽門下》沒請大腕兒,演員個個賣力,當年能有如此高的影響力已屬難得,理應祝賀,但別一提到古玩就只認得錢,非得讓人家劇中的人物開個博物館,這真不是什麼好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