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避讳,痛击灵魂,韩国人为何敢在陆军教材上写下战败的历史?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韩国出版了一本名叫《韩国战争史》的书并且还作为了韩陆军军官学校的教材。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的书,他的主观感情非常的浓烈,在叙写与本国有关的战例时,总是使用夸张的手法写对方的损失,本方的战果。

但在这本书中,有一个战例却是不同寻常的,那就是对美援朝第五次战役,解散了整个军团,甚至使韩军第三军团两个主力师全军覆没。该书如实叙写了这场战争的高伤亡率,并没有加以掩饰。

毫不避讳,痛击灵魂,韩国人为何敢在陆军教材上写下战败的历史?

这个战争开始于一九五一年五月十六日,张翼翔军长带领志愿军第二十军突破天昭阳江,进攻五马峙,成功割断了韩军第七师与其第三第九两个师之间的联系。张翼翔打算与人民军第五军团合作围剿韩三师和韩九师。

韩军的第三军团长刘载兴看见自己手下两个主力师都被围了,对这一局势感到了恐惧并且决定迅速撤退。当韩军总部向美军提出的三军团南撤的建议时,目中无人的美军并没有接受,并且下令坚决不准南撤。

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韩军的主抵抗线完全被突破了,志愿军拿下了加里峰和五马峙。韩三师和韩九师师长见志愿军马上就要打到自己这里来了,为了保命,他们先斩后奏,没有向美军请示就下令南撤了。

毫不避讳,痛击灵魂,韩国人为何敢在陆军教材上写下战败的历史?

事情的发展让刘载兴难以置信,志愿军在人生地不熟而且还是夜间的情况下,只用了三四个小时就占领了战略要地五马峙。但到这个时候,刘载兴认为有两个炮兵营的支援突围还是有可能的,更何况韩三师和韩九师的编制还在,而这不过是他的幻想。

有了想法就要去行动,于是刘载兴本人坐飞机去见了这两个师长,并向他们空投了一批补给品和炮弹,商讨了一些突围路线。当晚韩三师和韩九师就按照计划开始突围,但结果却是出乎意外并远超想象的。

由于二十九团三营贸然抢先行动,因此引来了志愿军的强烈攻击,本来应该是韩九师三十团最先突围的,这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在而对炮火的攻击下,场面别提有多混乱,韩军各团各营为了保命,各自逃跑。

毫不避讳,痛击灵魂,韩国人为何敢在陆军教材上写下战败的历史?

而另一边,韩九师三十团在原定时间过了很久之后,他们还是没有收到任何的指示只能守在原地,这个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韩三九师接受美军顾问的建议带着残部撤至芳台山一线,当时情形已经挽回,也无力再突围了。当他们到了芳台山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地形更容易被围困,并不适合驻扎。本来就是残部逃跑而来,士兵都是两三个人各自行动以及军官们也都扯掉身上的军衔等标志,此时完全陷入了一片混乱的状态。

到五月十八日下午,韩军仍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以至于撤退到了三巨里和广院里附近。到了十九日,这些溃军都像没头苍蝇一般乱转,军官不出来指挥,士兵也不愿意听从指挥。这个时候他们早就断粮了,在山上也没有东西可以吃,有很多人都饿死了,有些人为了活命就摘野果和挖野菜吃。

毫不避讳,痛击灵魂,韩国人为何敢在陆军教材上写下战败的历史?

更加令人绝望的是,本来就已经在死亡的边缘,生存靠着野菜,而有部分人竟然连有毒的野菜都不知道,最后中毒而亡。而这两个师在这场溃败之后只剩下多少人了呢?在战争开始前,韩三九师可是两个拥有两万三千余人的第三军团主力师。

这些数字被韩军毫不隐讳的写在了自己编撰的《韩国战争史》中:

韩三师剩下727人,韩九师剩下1323人,前者师部149人,后者师部236人。前者其余团共剩下两百多号人,主要有:18团四十人、22团九十四人、23团六十九人和11炮兵营十五人。后者其余团还剩一千多余人,主要有:28团一百八十一人、29团四百二十六人、30团五百人、30炮兵营八十人。

毫不避讳,痛击灵魂,韩国人为何敢在陆军教材上写下战败的历史?

这两个师共剩下两千五十人,其伤亡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二,就差全军覆没了。这个时候,只能用绝望来形容韩军后面所做的安排了,他们已经被打垮了,也不再关心自己所剩的人数了。

韩军"希望之星"的金钟五作为韩三师师长由于这次失败而被解除职务。韩九师成了最不受待见的附庸军,被配属给了美军第三师,但保留了建制。美军重点"培养"第三军团没想到上了战场却如此不堪一击,而且还全部配置了美式装备。美军无法接受韩军的惨败,并下令撤销了其番号并解散韩军第三军团。

毫不避讳,痛击灵魂,韩国人为何敢在陆军教材上写下战败的历史?

作为韩国人自己撰写的战史《韩国战争史》,我们一般都会极力的去显示自己的战绩,夸大本国战斗力。而对于韩三九师被志愿军打垮以及高的伤亡率这件事毫不隐讳写进书里,这件事看似有点令人难以置信,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为什么要老老实实写在战史中,而不搞"春秋笔法"了呢?因为第三军团被解散了,这件事得要有个解释,韩三九师实在是败得太惨了,也无法去糊弄别人,所以他们就想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