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法院” 讓司法更便民

人民法院的工作與群眾息息相關,要真正做到司法為民、司法便民,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智慧法院”建設迫在眉睫。近年來,海東市中級人民法院在上級法院、海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籌措爭取資金,不斷加大投入,推進法院信息化基礎建設,形成了各部門高度重視,領導帶頭應用、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不斷提升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水平,實現由傳統法院向“智慧法院”的提檔升級。

“虛擬桌面”提升辦案質效

2016年,海東市中院為促進審判能力現代化,投入100餘萬元資金,正式啟用150餘臺 “雲桌面”系統。一臺顯示器,一個終端,就能完成法院內網工作,每一套設備的系統和軟件都由終端統一管理、統一調度,大大地降低了維修管理成本,提高了系統資源的利用率和運行效率。

據海東市審判管理辦公室主任李育靖介紹,與傳統的計算機相比,“雲桌面”系統優勢明顯。一是數據安全充分保障,使用者所有數據由PC電腦遷移至服務器並定時備份,較好地避免了斷電宕機、數據丟失和信息外洩等現象,解決了PC電腦長期使用硬盤損壞風險高的問題,且內外網物理隔離,降低了病毒威脅。二是運維管理高效便捷,通過虛擬機模板和軟件分發技術,管理員能夠對全院所有用戶賬號一鍵殺毒、一鍵安裝軟件、幾分鐘實現系統重置。三是終端機能耗量小,每臺終端機功耗只有傳統計算機的20%左右,提高了幹警節能減排意識。四是場所依賴性低,幹警在全院任何一個終端機都能登錄自己的賬號,輕鬆訪問自己的“虛擬桌面”,實現移動辦公,降低對U盤傳輸的依賴。

電子檔案只需一鍵查詢

法院有大量的案件檔案和公文檔案,還有一些在辦案過程中形成的電子檔案文件,隨著法院訴訟案例的增多,各類訴訟案例的文檔卷宗必將越來越多。一旦某件檔案需要複查,查詢一份案卷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時間,影響效率。如何將成千上萬的文檔存檔,如何使辦案人員、司法人員快捷地查詢到案件的資料等,電子檔案給出了答案。電子檔案方便當事人與訴訟代理人等查閱訴訟檔案,大大提高了檔案查詢效率。

2016年,海東市中級人民法院大力推進電子檔案建設,率先創新電子檔案查閱系統,提升了服務質量。“現在我院的電子檔案主要分兩步走。我院委託了相關公司將2016年前的檔案全部轉換為電子檔案,2016年以後的案件全部流程,都實時生成了電子檔案。”李育靖告訴記者。

足不出戶就能網上立案

為了全力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節約司法資源,2017年,海東市中院開始提倡網上立案。“剛開始知道網上立案的群眾並不多,2017年、2018年網上立案人數比較少。但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網上立案起到了重大作用。”李育靖說。

原來,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保障訴訟參與人和來訪群眾生命健康安全,依法維護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海東市中院秉持“不讓公平正義因疫情受阻”的工作理念,將線下的訴訟活動全面轉向線上,今年1月29日、2月2日發佈《關於疫情防控期間訴訟事項提示》《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訴訟服務和涉訴信訪工作的通告》以來,全市法院保持12368熱線暢通,派設專人負責接聽、解答、記錄、轉達,隨時解答當事人、律師電話諮詢。積極通過青海法院電子訴訟服務平臺等,受理人民群眾的立案、調解訴求。今年以來,海東市兩級法院共收到1223件網上立案,其中通過審核629件。

法官隨時隨地“隔空”審案

同時,2016年以來,海東市中院積極摸索遠程視頻庭審。剛開始,遠程視頻庭審主要用於不公開審理的刑事案件。“遠程視頻庭審是我院信息化建設在審判運用當中的一項新的舉措,遠程視頻庭審審理刑事案件不僅可以減少羈押路途中的風險,又可以給旁聽的群眾減少負擔,節約訴訟成本,旁聽群眾可以在庭審現場旁聽,也可以在被告人所在的第二現場旁聽,極大的方便了刑事審判工作的信息化運用。”海東市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馬文祥告訴記者。

疫情防控時期,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人員聚集可能引發的疫情擴散風險,做到當事人足不出戶參加庭審,遠程視頻庭審的範圍開始向民事案件擴大,海東市中院敲響了我省法院網上庭審“第一錘”。海東市中院民二庭法官在徵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後,2月5日採用互聯網庭審系統遠程開庭方式成功審理一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二審上訴案件。

“原本擔心在疫情逐漸蔓延的情況下趕過去開庭會引起諸多不便,但海東市中院運用先進的技術,讓我們用手機就參與了庭審,而且效果一點也不比現場庭審差。”被上訴人趙某在庭後說道。

全省首創“司法+懸賞”機制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如果法院判決得不到有效執行,司法公正和權威就難以彰顯。自執行攻堅戰開展以來,海東市中院不斷優化、整合執行資源配置,拓寬和完善執行指揮中心各項功能,把執行指揮中心建成兩級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信息交換中心、指揮調度中心和決策分析中心。

同時,海東市中院在全省率先啟動法信懸賞執行平臺,法信懸賞執行平臺“牽手”兩端,一端是人民法院,一端是人民群眾。平臺一方面不斷髮布懸賞公告,另一方面向“賞金獵人”推送懸賞任務。以懸賞尋找的方式,動員全社會力量,為申請執行人用戶提供專業懸賞公告發布服務,協助法院在較短時間內,查找到失信被執行人和車輛。

“通過‘司法+懸賞’的協作機制創新執行懸賞的手段,依據“老賴”的姓名、性別、身份證、住址或單位名稱、住所、照片等信息,全方位發佈人財物及隱匿資產的懸賞公告,協助法院提高執行效率。”海東市中院執行局局長王躍安說。

智能安檢系統核驗身份

隨著智慧法院建設深入,海東市中院升級改造出入口管理,使用智能身份登記系統,用更科學、更高效的方式,核驗入院人員身份。當日來法院參加庭審、旁聽、談話、閱卷的當事人只需登記並在自主終端機上掃描身份證,依次進行人工安檢和物品安檢,方可進入審判區。

據海東市中院法警支隊副隊長張朝介紹,進入法院參加庭審或者調解的當事人不能拿水、手機、煙等一系列物品。2018年,海東市中院配備了與火車站、飛機場一樣的X光機,只要將物品放置在X光機裡,就可以掃描出禁止攜帶的物品。張朝還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進入審判區還必須要測量體溫並登記,以此保障各當事人和全院幹警的健康。

“智慧法院”建設成效顯著

馬文祥告訴記者,2008年,海東市中院開始摸索信息化道路,到現在“智慧法院”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民商事法庭法官利用移動微法院“掌上法庭”調解一起加工合同糾紛案,幫助遠在湖北省洪湖市進行隔離觀察的當事人吳某,討要到了拖欠已久的5萬元工資。

馬文祥說,信息化建設助推審判能力現代化。完善智能輔助辦案系統的類案推送、結果比對、數據分析、辦案瑕疵提示等功能,減少司法任意性、防範冤假錯案。健全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技術保障和運行管理機制,立案及審理階段的紙質材料統一交由專業的公司進行掃描上傳。實行信息化運維、檔案管理、卷宗掃描等事務外包服務,逐步提升輔助事務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同時,信息化建設助推審判質效提升。依託辦公辦案系統,文件處理、通知發佈、信息簡報傳閱等全部實現內網流轉,工作事項辦理全部通過內網工作流程審批。全市兩級法院都配備了辦公辦案移動接入終端,隨時隨地可接入內網辦公辦案,“無紙化”辦公全面應用,減輕了法官的辦案壓力。

“信息化建設還助推司法公開。我院建設完成陽光司法、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和庭審公開四大公開平臺併成熟運行,這就意味著辦案的全過程更加公開、透明。”他說。

下一步,海東市中院將繼續大力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充分發揮司法科技手段,強化線上訴訟服務功能,繼續利用集網上立案、案件查詢、電子送達、在線調解、在線庭審、申請執行等功能於一體的青海移動微法院、青海網上法院,拓寬全流程線上審判執行渠道,以更加高效的舉措和更加主動的作為,為亟待解決訴訟糾紛的當事人排憂解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