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们不招35岁以上的人

你,22岁刚刚大学毕业,意气风发,徜徉于光鲜亮丽的高档写字楼里,渴望在这里大展宏图平步青云。

对不起,我们不招35岁以上的人

或者你刚刚25岁,985高校毕业,拥有硕士学历,在秋招和海投中斩获多家名企offer,是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对不起,我们不招35岁以上的人

可惜我们只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不经意见职场上历经的激荡与阵痛,似乎比以往来得似乎更为猛烈一些。

2016年,亚马逊员工平均31岁,谷歌员工均龄30岁,脸书员工均龄28岁......

而均龄38岁的老牌公司IBM,不久前被ProPublica 报道说,2017年这家公司采用各种办法裁减40岁以上的员工。

在中国,华为裁员的新闻也曾引起轩然大波,华为有逾 17 万名员工,其中 45% 在研发部门。如果拿 34 岁和 40 岁两个结点来算,24 岁进华为,部分华为人的职业生涯最多为 10 年,程序员可能最多会达到 16 年。


职场”35岁危机“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吗?

也许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


瑟瑟发抖的职场小白:你觉得你所在的行业存在“35岁危机”吗?

5年经验一线招聘HR:我们公司属于技术型企业,人工智能领域。主要以技术团队为主。对经验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会有35岁危机的存在。

18年经验资深招聘HR:我觉得我所在的行业不存在35岁危机,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强经验的行业,只要你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总是会有好的地方需要的。


瑟瑟发抖的职场小白:“35岁危机”存在于哪些行业?

5年经验一线招聘HR:应该说所有对员工经验要求不高的行业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35岁是个分水岭,大家的精力和体力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客观因素也会影响我们工作的效率和状态。

18年经验一线招聘HR:我觉得存在这种现象的更应该从职位类别来看,而不是行业。首先只要你的职位属于强经验型和强人脉型的都不会有这个问题,你比如:老师,法务,财务,销售等都不会存在这种问题。相反有些职位的知识迭代很快或者需要对年轻有很强了解的职位,以及需要强体力的职位都会出现35岁危机问题,比如:新媒体运营,IT技术开发等等。


瑟瑟发抖的职场小白:如果让你来招聘的话,基础类岗位你会更青睐于应届生吗?应届生有哪些优点,而那些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人又差在哪呢?

5年经验一线招聘HR:对于基础岗位,我们愿意招用应届生的。这种岗位大多是处理一些事务性工作,难度不大,可发挥的空间也不会很多,所以不需要特别多的经验,更多的是执行能力以及稳定性。在这两方面,应届生是占优势。另外,从用工成本考虑,应届生无疑也比35岁的中年人更占优势。还有就是从发展潜力上看,应届生拥有比35岁人更好的学习能力和可塑造性,而现在企业更愿意培养一个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员工。

18年经验一线招聘HR:如果我来招聘大部分对经验要求不高的基础职位我会更倾向于应届生,因为成本低,精力好,有激情,最重要的他们是白纸没有固有的思维,容易学习新东西。但对于有一定技能或人脉要求的我会考虑35岁的人,35岁以上的人主要会看他是否还有学习能力,工作热情是否还存在,固有的思维惯性是否与我们匹配等等。35岁以上的人很多会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心态最重要。


瑟瑟发抖的职场小白:你觉得35岁以上的人进入职场存在哪些顾虑?

5年经验一线招聘HR:35岁以上的人,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生活压力,这个年龄基本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了,在求职的时候,肯定会更多的考虑这份工作能不能满足我的生活要求;其次,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已经经历过职场的历练,在求职的时候,或多或少会跟自己之前的工作对比一下,如果福利、前景、待遇等等一些条件不如之前,会有一定的落差感;最后,35岁的求职者,他找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了,他想找的应该是一个能够给到他发挥空间,能够让他认为自己可以在这个企业长远发展的工作机会。所以求职会更加谨慎。


瑟瑟发抖的职场小白:你觉得有什么方法避免“35岁危机”吗?

5年经验一线招聘HR:个人觉得,要避免中年危机,应该在中年之前就做好准备,而不是等到了中年再去解决。最基础的是要保持学习态度。保证自己不和市场最新技术或要求脱节;要给自己一个适合的职业规划,有了发展的目标,剩下的就是朝着目标努力;要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作为职业人,如果一直在做一些可替代性非常高的工作,而没有自己特有的价值,那么被替代的可能性也将会非常高。

18年经验一线招聘HR:35岁以上的人可以逐渐去做一些强经验或者强人脉的工作,比如:销售,咨询,培训等等,这些职位是不会觉得你年纪大的。比如:猎头行业对你过往的行业职位不会太看重,他更看重你的人脉,你的沟通说服能力,你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你的抗压和学习能力;有时我会觉得年纪大一些会更好。


你以为35岁离你很远吗?

如果你能及时把握时机,积累经验,那么,35岁还是你职业的上升期,而不是还在基础岗位面试中和应届生抢饭碗。

面对35岁危机,我们不贩卖焦虑,希望你能在危机来临之前做好准备,及时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而不是被一时的稳定迷惑,沦为被选择和被淘汰的一方。



最后。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摘自《黄金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