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去年11月我報了一個東歐六國的旅行團,該團是從德國入境的,所以第一站到達的就是德國首都柏林。從首都機場出發時是11月8日,當晚8點到達德國首都柏林的泰戈爾機場。柏林有兩個機場:泰戈爾國際機場以及舍奈費爾德國際機場,泰格爾機場簡稱柏林機場,為目前柏林兩個商用機場中較繁忙的一個,此機場將在勃蘭登堡機場啟用後關閉,屆時所有航班將移至勃蘭登堡機場;舍奈費爾德國際機場,原為東柏林機場,從東歐各國飛來的航班在此降落,目前正在機場旁擴建新機場,建成後將與之合併稱為勃蘭登堡機場,這也將成為柏林的主機場。與我們的首都機場相比,泰戈爾機場的面積明顯小了很多,一下飛機沒走很遠就抵達入境口,辦理入境手續也很快。

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9號早上吃完早餐後我們開始了短暫的柏林行程,第一站前往威廉教堂參觀。當天天氣有些陰沉,離開酒店不久天空下起了小雨。或許與當天是週六有關,一路上幾乎看不到行人。已接近深秋,道路兩旁樹上已逐漸發黃的樹葉和樹下的落葉無不讓人感受到秋天那特有的味道。柏林這座城市外表看起來給人的印象有點奇怪,既不像一些大都市看起來那麼繁華,也缺乏其他歐洲大都市那種鮮明的歷史年代感和地域特色,總體上給人的感覺是既不現代也不落後,似乎更像一座工業城市。

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現在的威廉教堂只是一座巨大的廢墟,它是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為紀念他的祖父、德意志帝國的第一個皇帝威廉一世下令在柏林建造的一座教堂,被命名為“威廉皇帝紀念教堂”,位於布賴特沙伊德廣場,是柏林僅存的二戰遺蹟之一,教堂外的時鐘至今還停留在它被炸時的那一時刻。這座教堂在二戰時期被轟炸掉了屋頂,故又被稱為斷頭教堂,德國人為了警示後人不要戰爭,所以沒有修復教堂。1961年在戰後威廉教堂的殘骸周圍又建造了四棟新建築:八邊形的教堂中殿、六邊形的鐘樓、四邊形的禮拜堂以及前廳。強烈的現代風格和廢墟的對比,時刻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戰爭的殘酷。

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離開威廉教堂,我們前往德國國會大廈參觀,此時被司機告知因為有重大活動所以很多路段實行了封路措施,這時我們才得知今天居然是德國柏林牆倒塌30週年紀念日。原本車可以開到的地方今天不讓走了,所以我們只好下車步行前往國會大廈。途中路過了德國總理的辦公室,這是一座由玻璃和混凝土建成的建築,外觀方正,由於其南北兩側的玻璃是圓圈造型,被公眾戲稱為洗衣機。1995年,德國將柏林定為首都後,當時的德國總理科爾批准建造了這座七層樓的辦公室,前總理施羅德曾抱怨路人能看到它的衛生間。每年這裡會有兩天對公眾開放,由總理親自擔任導遊。此刻它大門緊閉。

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德國國會大廈簡稱國會大廈,官方名稱為“帝國國會大廈大會場”,是位於德國首都柏林中心區蒂爾加藤區的一座建築。這是一座體現了古典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的多種建築風格的建築,是德國統一的象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國會大廈的山牆上鑲上了“為了德意志人民”的銘文。德國國會大廈現在不僅是聯邦議會的所在地,其屋頂的穹形圓頂也是最受歡迎的遊覽聖地。我們到達這裡的時候外面正在做著紀念活動的準備工作。大廈前搭建了露天的階梯座椅,估計隨後這裡會有紀念大會召開。

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勃蘭登堡門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市中心,離國會大廈僅有幾百米的距離,最初這只是柏林定都初期的十四道城門之一,因通往勃蘭登堡而得名。1788年,普魯士國王弗裡德利希·威廉二世為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中取得的勝利,遂重建此門。德國著名建築學家卡爾·歌德哈爾·閬漢斯以雅典古希臘柱廊式城門為藍本,設計了這座凱旋門式的城門,此門也逐漸成為德意志帝國的象徵。勃蘭登堡門可以說是柏林的標誌,而坐落其上的由四匹青銅馬拉著的勝利戰車的雕塑則是該門的象徵。在兩德分裂的大約在30年間(1961—1989),西柏林的居民只能隔著柏林牆在數米以外觀看勃蘭登堡門。當日勃蘭登堡門四處都有警察戒嚴,嘗試了幾個方向我們始終無法靠近細觀。德國不愧為汽車強國,我們在路上看到的汽車多為寶馬、奔馳,警車也幾乎是一水兒的奔馳車。

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勃蘭登堡門旁邊的建築內,陳列著許多柏林牆推倒時所拍攝的巨幅照片,這些照片生動描繪了當時的場景,由此也可以看出德國人民對團圓的渴望。

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柏林牆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柏林邊境的邊防系統,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國(含首都東柏林)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西德”)所屬的西柏林之間人員的自由往來。 柏林牆是德國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約有5000人在此期間嘗試翻越柏林牆,很多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數萬人因企圖翻越柏林牆被判處徒刑。“東歐劇變”後,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向聯邦德國和奧地利共和國等資本主義國家自由開放邊境,民主德國政局開始動盪,大批民眾途經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外逃至聯邦德國。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國政府宣佈允許公民申請訪問聯邦德國以及西柏林,當晚柏林牆在民主德國居民的壓力下被迫開放。1990年6月,民主德國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牆。柏林牆雖已拆除,但路面上柏林牆留下的痕跡還清晰可見。紀念日也吸引了許多媒體在此進行柏林牆拆除節目的製作工作。

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查理檢查站是在1961年至1990年間東西柏林間的三個邊境檢查站之一,(查理-Charlie)是英語之中字母“C”的代名詞,查理檢查站即“C”號檢查站之意,這裡是當時東西柏林間盟軍軍人唯一的出入檢查站,也是所有外國人在東西柏林間唯一的一條市內通路。如今這裡豎立著一個兩面分別是一蘇聯士兵和一美國士兵的肖像的牌子,美國士兵的背後是原西柏林地界,而蘇軍士兵背後則是原東柏林的管轄地。在檢查站旁邊是柏林牆博物館,博物館展出了柏林牆的歷史及其拆除過程。當天這裡有大量遊人在此參觀並與檢查站合影留念。

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納粹德國及其首都柏林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分成四區佔領。原納粹德國首都柏林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東柏林成為了東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實上成為了西德在東德的一塊飛地,被柏林牆圍住。所以柏林牆並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環。由於西柏林的領土完全在民主德國境內,蘇聯為迫使聯邦德國放棄西柏林,開始強行對西柏林實施封鎖,前後共造成3次“柏林危機”。第一次發生於1948年6月24日,又稱“柏林封鎖”,其導火線為蘇聯阻斷鐵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1949年5月11日,蘇聯宣佈解除封鎖,停止行動之後,危機緩和。第二次發生於1958年,蘇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英、美、法6個月內撤出西柏林駐軍,後來以蘇聯讓步結束。第三次發生於1961年,蘇聯重新提出西柏林撤軍要求,最後以正式開始修建柏林牆結束。

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柏林人曾因推倒柏林牆而大感暢快淋漓。但因為當初毀掉柏林牆太過徹底,以至於如今來柏林的遊客幾乎找不到它的歷史痕跡。柏林牆原址僅有少部分存留,其餘幾乎被拆除殆盡。目前有三處較長的存留:一處在尼德爾克爾新納大街,位於波茨坦廣場和查理檢查站之間,長約80米。另一處較長的存留是在施普雷河沿岸奧伯鮑姆橋附近,存有大量塗鴉,通常被人稱為東邊畫廊。

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柏林牆塗鴉“兄弟之吻”,這幅由迪米特里·弗魯貝爾創作的塗鴉是柏林牆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繪原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親吻民主德國領導人埃裡希·昂納克的情景。

意不意外,大名鼎鼎的柏林牆其實是個閉環

柏林牆倒塌四個月後的1990年10月3日,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最終達成了統一的意向,統一後的德國最終定都柏林。分裂了逾40年之久的德國,重新又走到了一起。雖然在形態上東西德完成了融合,但在經濟、文化以及社會意識上實現一致,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