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氣球》海報


最近看了一部德國電影《氣球》,電影講述了1979年兩個東德家庭自制熱氣球、飛躍柏林牆奔向自由的故事。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一同看電影的朋友,對兩個家庭拼命逃離東德的行為很不理解——他們都有正式的工作,有私人汽車,有寬敞的獨棟房子,有漂亮的妻子,有兩個可愛的孩子,也沒有給父母養老或為孩子上學發愁的壓力。

人生如此,還要啥自行車?從中年油膩坐等平安退休,在偶爾的滿足和不停的騷動中了卻一生,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家庭幸福,《氣球》劇照


事實上,這兩個家庭的生活水平,在東德只是普通水平。擁有1800萬人口的東德,是蘇東集團中經濟最發達、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十大工業國之一。

以1984年為例,東德42%的家庭擁有汽車,90%的家庭擁有電視機,84% 的家庭擁有洗衣機,冰箱已100%普及。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抽菸喝酒,《氣球》劇照


在社會福利房方面,東德也是做的比較好。到1984年政府已為民眾改建、新建了200萬套住房,並承諾1990年前為民眾徹底解決房子問題;物價幾十年不漲,即使低收入家庭也能過上小康生活;政府每年還拿出15%國民收入,也就是330億馬克,用來補貼民眾,相當於一個四口之家每月可領500馬克。

然而,對於這樣一個政府,民眾並不買賬。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70年代的東德年輕人


《氣球》中所呈現的東德社會很扭曲。影片開頭,企圖翻越柏林牆的青年,被巡邏士兵擊斃,平行交織畫面卻是:學生們在禮堂歌德,並接受校長的洗禮——為主義效忠。

朝夕相對的鄰居,是刺探陰私的秘密警察。幼兒園的老師,時常打探小孩子的家庭情況。商店裡售貨員見有人要購買大量的布,立即上報給了政府。

沒有自由,沒有隱私。東德秘密警察機構——斯塔西,無孔不入地監視著所有人,當時平均每50個東德成年人當中,就有一個和斯塔西相關。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子女夫妻之間都不能完全信任,說不定就被舉報了,然後被消失了。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70年代的東德美髮師


這也是兩個家庭為什麼要逃離東德的原因:沒有自由,再美的房子、再好的物質生活,也不過是精緻牢房。殘破的房子終是房子,精緻的牢房不過是牢房。

氣球只是一種逃離方式,為了穿過柏林牆,東德人有開卡車撞牆而過的,有偽裝成蘇聯軍官混過界的,有挖地道的,有自制潛水艇的,有偷扒在卡車底部混過的,有在樓頂用蹦床彈飛、然後傘降西柏林的,可謂上天入地、各顯神通。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被擊斃的逃離者,《氣球》劇照


自由不是無代價的,一旦逃離行為被發現,基本都是死,就看敢不敢為了自由而拼一把。

無自由,毋寧死,亦或“人都死了,還要什麼自由”?不同的價值觀,驅動著不同的人類行為。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勇敢的心》劇照


01

之前在《1948柏林危機:淪為“人質”的250萬西柏林居民是如何獲救的? 》這篇文章中,曾簡單說過戰後德國的情況。

戰敗後,德國被一分為四,分別由美蘇英法佔領,德國首都柏林,也被四國分區佔領。柏林在東德境內,這意味著美、英、法三國佔領的西柏林是一塊飛地,只能依靠幾條固定的公路、鐵路以及航線,與西方世界保持聯繫。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東、西柏林地圖


第一次柏林危機,就是1948年蘇聯為逼迫西方在對德問題上讓步,切斷了通往西柏林的水陸交通而引起的,這次危機持續了一年多,以蘇聯解除封鎖而結束。事後,西方佔領區成立了聯邦德國,蘇聯佔領區成立了民主德國。

然而,關於德國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西方主張以西德代表全德政府,在東西德舉行自由選舉統一德國,然後四大國與德國簽訂和約。蘇聯反對德國統一,主張相互承認東德和西德政府,然後分別與東德西德簽訂和約——從法律上講,四大國分區佔領德國時,與德國仍處於戰爭狀態,所以需要簽訂和約。

不同的對德政策,源自不同的利益考量,西方想把統一後德國納入自己的陣營,對抗蘇聯;蘇聯則想從法律上分裂德國,把東德留在自己陣營,防止德國重新崛起威脅蘇聯。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東德軍隊


到了赫魯曉夫時代,蘇聯也想通過合法的分裂德國,改變美蘇在歐洲的戰略地位對比,實現戰略平衡——西方不承認東德政府,東德政府沒有完整的主權,其內政外交政策,不能觸犯美、英、法三國根據戰時協定所規定的權利。

這也意味著東德沒有合法的疆界,無法理直氣壯地阻止民眾逃到西德。而大量民眾西逃,加劇了東德的政治經濟危機。

西德1955年就獲得了蘇聯的承認,東德卻一直不被西方承認,這導致蘇聯在歐洲與西方的對峙中,處於不利地位。

赫魯曉夫曾為這個問題,多次與西方談判協商,但都無果而終。眼看可打的牌越來越少,赫魯曉夫決定鋌而走險,在西柏林上做點文章,逼迫西方坐下來與蘇聯談判並屈服。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赫魯曉夫


02


與蘇聯相比,東德在拿西柏林搞事這個問題上,表現得更為迫切。

作為孤懸於東方陣營的西方城市,西柏林自然而然成了冷戰雙方交鋒的最前沿,也是間諜最集中的城市。根據後來東德最高領導人昂納克的估計,西柏林至少活躍著80個間諜機構和恐怖組織,而蘇聯領導人葛羅米柯則認為有100多個。

這些間諜組織,對東德的國家政治安全,構成了很大威脅。

1953年,東柏林爆發大規模工人遊行示威,反對蘇聯“佔領軍”,要求提高工資,改善生活條件,遭到東德政府殘酷鎮壓。事後,東德政府認為這是敵對勢力和西方間諜煽動的,目的是顛覆東德政權。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柏林隧道


此後,柏林又發生了“柏林隧道”事件——美國中央情報局在西柏林邊境上挖了一條隧道,隧道通往東柏林,可以通過特殊技術連上蘇軍地下電纜,截聽蘇軍加密電話,美國中情局由此獲取了大量蘇聯和東德的情報。

除了間諜活動之外,西柏林在經濟上也對東柏林構成強烈的壓迫感。

東西柏林的邊界是開放的,這意味著人員和物資可以自由往來,但兩邊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制度都不同,西柏林經濟發達,工資高物價也高,所以很多西柏林人前往東柏林購買低價商品,尤其是各種食品,這造成了東柏林商品短缺。

相反,很多東柏林人羨慕西柏林的高工資,紛紛前往西柏林工作,這加劇了東柏林勞動力短缺。

這些薅羊毛活動,每年讓東德損失幾百萬馬克。東德政府心知肚明,卻又無可奈何。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烏布利希


東德領導人烏布利希感嘆:為什麼我們不提高工資呢?首先,我們沒有這樣的打算;其次,就算我們提高他們的工資,我們所擁有的商品也無法滿足他們的購買力,而且他們會用這些錢去西柏林買東西——西柏林商品種類更豐富。

生活水平的差距,以及對自由的嚮往,促使大量東德民眾出逃。自1949年到1961年,從東德出逃的人數超過320萬人,其中,通過西柏林出逃的總數約有165萬人次,幾乎佔了一半,這也意味著西柏林是東德民眾出逃的最大中轉站。

從1952年開始,東德政府不斷強化邊境管制,民眾出逃的路線急劇減少,1955年之後,西柏林成了唯一的出逃通道。

大量人員出逃,尤其是知識階層和熟練技工的出逃,嚴重影響了東德經濟的發展,也威脅到了東德政府的統治——人都沒了,統治誰?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逃離東德


東德政府稱出逃者為叛國者,但在一個不到兩千萬人口的國家,出現了幾百萬叛國者,這意味著什麼?

所以,東德政府很想掌握西柏林通道的管理權,關閉柏林市區邊界,阻斷西方影響東柏林,阻止民眾逃亡西方。

要幹成這個事,沒有蘇聯的支持不行。此前,東德政府曾要求蘇聯關閉邊界,但蘇聯認為此舉會刺激西方,使局勢複雜化,所以沒有支持東德政府。

在朝鮮戰爭和蘇聯戰略導彈迅速發展的刺激下,美國將西德納入了北約,並重新武裝了西德,還打算在西德部署戰術核武器,這讓赫魯曉夫坐立不安。

另一方面,赫魯曉夫在對德問題上遲遲打不開局面,只能自己動手,創造一個和西方坐下來談判的“話題”。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1960年代西德汽車旅館門前的甲殼蟲汽車


03

1958年11月10日,赫魯曉夫在莫斯科列寧體育場發表了講話,宣稱:蘇聯不久將把管理西柏林通的管理權移交給民主德國,美、英、法如果還想留在西柏林,只能與民主德國談判,如果英、美、法以武力阻止民主德國行使合法權利,那就必須承擔觸發全面戰爭的風險。

赫魯曉夫的講話,震驚了世界,一場風波即將來臨。

11月27日,蘇聯正式照會美、英、法政府,指出三國對西柏林的佔領沒有實際意義,但西柏林卻成了西方對民主德國和社會主義陣營進行顛覆侵略的基地,要求三國在6個月內撤出在西柏林的駐軍,並提議將西柏林變成一箇中立的自由城市,由聯合國監督。

如果三國不為所動,蘇聯將單獨與民主德國簽訂和約,並移交柏林通道管理權。

把西方趕出西柏林,不是赫魯曉夫的目的,他的目的是利用柏林通道控制權,逼迫西方承認東德政府。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艾森豪威爾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國務卿杜勒斯非常強硬,表示不會在蘇聯的最後通牒之下談判,如有必要,美國不惜一戰;法國和西德也反對和蘇聯談判;英國不想為了德國,而冒著與蘇聯發生戰爭的風險,主張談判。

面對西方的強硬,蘇聯暗示6個月不是最後通牒,只是建議。1959年3月,蘇聯正式撤回6個月最後通牒,美國在英國的推動下,同意舉行四國外長談判,但是,外長談判談不出個所以然。

1959年9月赫魯曉夫訪美,兩國同意在1960年舉行四國峰會,解決德國問題。然而,1960年5月蘇聯擊落美國U-2偵察機,兩國關係又緊張起來,四國峰會不了了之。赫魯曉夫坐等艾森豪威爾退休,打算和下一屆美國政府談判。

1961年1月,肯尼迪當選為美國總統,赫魯曉夫見肯尼迪在豬灣失敗,又見其在老撾問題上猶豫不決,因此認定肯尼迪是軟蛋,吃定他了。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維也納會晤


當年6月,赫魯曉夫與肯尼迪在維也納會晤,再次提出了6個月的最後期限,稱柏林問題必須在今年解決。肯尼迪根本不吃這一套,拂袖而去。

回國後,赫魯曉夫下令暫停軍隊復員,增加31億盧布的國防預算,新任命了駐德蘇軍司令,肯尼迪不甘示弱,決定在中歐集結武裝部隊,追加32.47億美元的軍事預算,並下令動員預備役。

赫魯曉夫意識到,肯尼迪並不好對付,但他已騎虎難下。

此時,隨著對峙不斷升級,德國局勢愈加混亂,東德人心惶惶,越來越多的東德人逃往西柏林。烏布利希強烈要求赫魯曉夫封鎖柏林邊界,否則東德就要被抽乾了。

赫魯曉夫打不開僵局,又擔心東德政府因此倒臺,最終同意烏布利希的建議。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1959年赫魯曉夫訪美


04

8月11日,東德政府啟動了“玫瑰”行動,開始著手關閉西柏林邊境。13日凌晨,東德政府調集了2萬多名士兵和警察,沿東、西柏林長達43公里的分界線,用鐵絲網構築了一道臨時封鎖線,並切斷了東、西柏林之間的所有交通。

之所以選在13日凌晨幹這事,是因為半夜大部分居民都還在睡夢中,阻力小,而且13日是個週末,西方很多政要都在度週末,來不及做出應對,等他們反應過來時,鐵絲網已經修好了,只得承認既成事實。

從8月15日開始,鐵絲網被混凝土磚牆替代,這才是初代柏林牆,此後30年裡,柏林牆經過數次升級,牆越修越高,越修越堅固,警報、地雷、探照燈、瞭望塔、路障、電網等設施不斷完善。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柏林牆


柏林牆是一般人的叫法,在東德它的正式名稱是“反法西斯防衛牆”。

一道牆肯定擋不住法西斯,但卻可以阻擋絕大部分普通民眾。柏林牆建立後,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相比修牆之前數以萬計的出逃人數,區區5000多人足以證明柏林牆的作用。

對於東德修建柏林牆,美國沒有做出實質上的反應,這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評,但肯尼迪認為:這不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但一堵牆比戰爭好的多。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柏林牆上的哨兵


修建柏林牆是為了阻擋東德民眾,自己把自己的民眾關起來,誰能管得著?這並沒有損害西方的根本利益,美國認為不值得冒戰爭的風險而出手。

西方在柏林牆問題上的剋制,給赫魯曉夫造成了一種錯覺:美國也會認慫。這又一次刺激了赫魯曉夫的冒險心理,並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赫魯曉夫在第二年挑起了古巴導彈危機。

有形的鐵幕:柏林牆是怎麼形成的?

肯尼迪在柏林牆下演講


1963年6月,肯尼迪來到西柏林,在柏林牆前發表演說,其中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自由有許多困難,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們從未建造一堵牆把我們的人民關在裡面,不准他們離開我們。

【參考資料】

《論第二次柏林危機》

《冷戰國際歷二十四講》

《論蘇聯發動第二次柏林危機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