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尖端廠商投身中國製造

第三屆進博會將於11月5日開幕,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今年進博會的亮點無疑是醫療展區和公共衛生防疫專區。第三次參加進博會的德國危重症醫療設備供應商德爾格醫療今年將亮相於兩個展區。

在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德爾格向中國伸出援手。如今儘管疫情在我國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呼吸機等危重症治療相關醫療器械產品仍面臨前所未有的需求缺口。

重症醫療器械缺口嚴重

德爾格大中華區高管日前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德爾格正在將其更多呼吸機產品線移到中國生產,建立本土供應鏈,未來還有望向整個亞太區出口。

“新冠肺炎疫情後,中國對重症醫學正在越來越重視。”德爾格醫療大中華區銷售總監沈立新表示,“發達國家比如日本、德國、美國等ICU/床位數的佔比都基本上在15%以上,但按照佔比的話,可能只有百分之二左右,缺口嚴重。我們希望能把中國的ICU/床位數佔比至少翻番,未來達到5%以上。”

沈立新認為,重症醫學的發展程度是醫院醫療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標準,包括跨國醫療器械企業和中國本土醫療器械廠商都在研發相關的設備,但目前跨國廠商在市場上明顯佔優。

根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德爾格在麻醉機領域的中國市場份額佔到了40%左右,呼吸機市場份額也佔到三分之一左右。“我們知道中國正在提倡發展高端製造業,德爾格也在順應這一趨勢,我們談到‘去中心化’,就是希望把更多高端的產品拿到中國來生產。”沈立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能縮短交貨期,二是能降低成本。”

他表示,過去德爾格幾乎所有的生產都是在德國,後來發現市場需求預測無法完全準確,這會造成供應量和供貨期不能確定,並且很多的產品的發展不能反映本地的需求。

為此,德爾格的第一款本土化呼吸機將於明年正式投產。“上海工廠將輻射整個亞太地區。”沈立新表示,“這樣物流成本可以下降,而且能夠更加適應本地化客戶的需求,設計出一些符合亞洲人特徵的產品。”

德爾格大中華區市場總監董廣成表示,經過多年中國市場的積累,德爾格已經培養了相當多的本地的生產供應商,未來還有望將更多中國生產的零部件出口到歐洲等地,使得全球市場都能享受到中國供應鏈的優勢。

從低端製造邁向高端出口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從低端製造邁向高端出口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數據預測,2019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6000億元。到2020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接近8000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的醫療器械出口帶動了中國外貿出口實現強勁增長。在疫情的背景下,醫療設備和家庭工作的數字化商品出貨量支撐了中國的外貿,出口連續第六個月超過市場預期,增速創下年初以來最快。這受益於中國製造業的迅速恢復,而全球很多其他國家仍在進行疫情的控制並實施必要的封鎖。

GE醫療是2019年中國醫療器械領域出口最多的醫療企業。GE醫療在中國的CT工廠目前供應了GE全球三分之二的CT設備。在CT的供應鏈上,超過80%的零部件已經實現完全的本土化,並出口到全球市場。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GE不僅沒有減少對中國的投入,反而加大了投資,並把X光機和呼吸機全部轉移到中國生產製造。

“GE醫療已經把我們最高端的磁共振系統搬到天津來生產,把最高端的移動X光機搬到北京來生產,還把最高端的呼吸機搬到了無錫生產,都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並受益於最近推出的一系列與優化經商環境相關的政策。”GE醫療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軼昊表示。

然而,在跨國巨頭大力發展中國本土生態系統、培育供應鏈的同時,一些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仍然掌握在國外廠商手裡。業內呼籲要提升本土醫療器械的創新研發實力,同時加強國際的跨學科合作,真正讓高科技產品在國內發展起來。

國家藥監局副局長徐景和在9月舉辦的一場中國醫學影像大會上表示:“中國應該加速推動低端產品向中高端產品邁進,完成從模仿到自主創新的轉型,推動國產替代,解決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此外,中國還應用好國內國外聯動資源,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提升競爭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