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李子柒当初离开大城市回归乡野,是为了照顾从小相依为命的奶奶。


前段时间,李子柒的奶奶旧病复发,为此,李子柒的微博整整停更了55天。


尽管如此,李子柒的人气似乎并未受到丝毫影响,微博上催更的人越来越多,网友表示:


“我家5岁孩子看李子柒弹棉花都看了20遍了!”


为啥连小朋友都这么迷恋李子柒的视频?深究之后才发现:


原来这里面藏着孩子最缺失的几种教育......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隔离期间群聊,群里有妈妈吐槽了一句:


最近儿子超级迷李子柒,他跟他爹因为“谁娶李子柒”吵翻天了。没想到一句话炸出好多“粉丝团”家属——


  • “5岁儿子迷上了李子柒,一看到李子柒的视频就安安静静,施了魔法一样。”
  • “李子柒弹棉花的视频,我儿子大概看了二十遍。”
  • “我跟女儿说:‘作业做不完不给看李子柒的视频’,百试百灵。”
  • “女儿喜欢李子柒,一句‘婆婆,吃饭咯!’学得川味十足。”


上网搜了一圈,发现喜欢李子柒的小朋友还真不少: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完全不考虑年龄差,长大后想娶李子柒做媳妇的也大有人在——


甚至愿意为了李子柒适应“令人讨厌”的花椒,连妈妈都没有这个待遇!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小朋友到底喜欢李子柒什么?


男孩说喜欢李子柒是个漂亮温柔的姐姐,会做很多好吃的食物;女孩们可能投射了自己成为一个美好女子的想象,希望自己也成为能干漂亮的仙女姐姐。


我猜还有一个原因是:


李子柒视频里呈现的那些农村生活,诸如播种、收割、腌渍、弹棉花、养蚕、发酵……


很多画面,城里的孩子都闻所未闻,让人大开眼界。


很多孩子喜欢李子柒,父母大多选择默许和鼓励。毕竟通过她的视频,孩子实在能学到太多东西了!


在李子柒的视频里,孩子都看到了什么?


  • 藏在视频里的生活美学


很多人上学的年代,我最喜欢的美术课就经常被语数英等主课所取代。


如今这种现象也时有发生。因为很多人认为,美学教育又不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少上几节又有什么关系呢?


吴冠中先生曾说:


“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而中国孩子最缺的不是知识,缺的正是审美教育。


李子柒在某种程度上,恰好弥补了中国孩子这方面的缺失。


因为她的视频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美!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在一个慢节奏的、如仙境般的、原始的乡村里,李子柒将人们的目光引向白云聚散的山峦、鸡鸣狗吠的村落,以及木屋、稻田、百鸟、蝉鸣......


尽管物什简陋,木铲、大锅灶、未加装点的屋墙,却一点也不显粗糙,反透出一股浓浓的自然清幽,颇有些返璞归真的意味。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几乎没人说她拍的视频不美,随手一截就是一张壁纸——


她种满鲜花和瓜果蔬菜的后院很美;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她一袭白衣来到荷花池采荷花很美;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她鲜衣怒马在村落里穿行亦是美得让人心惊。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而这样的画面美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李子柒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几根木头,固定、去皮、拧挂钩后,便成了卧室里古朴实用的衣架;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路边平平无奇的几节竹筒,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可以是筷子筒,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香皂盒,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甚至花瓶;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连树林里那些无人管护的枯树枝,也被她背回家来,一番修修剪剪后,转手就制成了个轻灵精致的床头灯罩;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这样的审美与巧思,令人叹服!


与之对应的是,当代社会由于对实用主义的追捧,对美学教育的不重视,让审美越来越成了一场笑话。


之前网上就有个很火的帖子叫“千万别让父母给你装修房子”系列,画风是这样的: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这样大红大绿的装修实例,真应了木心先生曾说过的那句话: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而李子柒的出现,引发了更多人“美”的觉醒。


原来,真正的美,既不是明艳的色彩,也不是夸张的造型,而是用心对待一蔬一饭,改造一草一木的生活意趣。


训练和培养孩子真正的审美眼光,不盲从大众审美、抵御沙漠化审美,是一件值得投入的事情。


  • 顺应四时的“自然教育”


李子柒视频中另外一个突出的主题就是“四季”:


春天,李子柒忙着收集花瓣,做花茶,制茶饼;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夏天荷花开完,去池塘里寻莲藕,并自制藕粉;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秋天,在山里捡完板栗,做炒栗子,栗子酱,栗子蛋糕……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冬天万物萧瑟,那就来一碗马奶酒,配上一只滋滋冒油的烤全羊。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有些事情一个季节做不完,那就用整年的时间来完成,比如弹棉花。


为了给奶奶弹出一床温暖的冬被,李子柒愣是从播种棉花籽开始准备,在短短11分钟的视频里,完整呈现了一年四季一床棉被的制作过程——


播种;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浇水;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摘棉;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晒棉;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弹棉花;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从种子到棉花被,从无到有,李子柒的这份韧性令人叹为观止!


这不仅勾起了很多成年人的回忆,有网友表示,“我爷爷奶奶就种棉花,小时候也常常跟他们一块儿去田里采棉花,好怀念啊!”


更是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极大兴趣,毕竟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远远想不到自家一床普通的棉被,竟有如此复杂漫长的工艺。


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大部分小孩都失去了和土地、自然的连结,他们不知道玉米是怎么来的,不知道竹笋是怎么长的,更遑论知道一床棉被是从何而来......


毕竟,连大多数成年人如今也只看得见货架上的价格标签,却从不关心田垄上棉花的长势,更不会关心棉花播种的节气和收获的时令。


李子柒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她拍视频的初衷,“就是想让城里孩子知道水稻不是长在树上的。”


如今,她成功地实现并坚持了这一初衷。


其唯美的视频,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记录了草木枯荣,让孩子跟着她熟悉各种自然规律,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一堂自然课了。


  • 藏在视频里的“亲情教育”


看过李子柒视频的人都知道,她几乎不让奶奶做任何家务,对待奶奶的点滴,也是极尽温柔。


比如做醉蟹那一期,李子柒一直在为奶奶剥蟹,自己则偶尔喝两口水,当奶奶嘴馋,表示想要再多吃一些时,她便轻轻劝解:


“哎,乖乖,今天不能再吃了哦,我去给你盛饭。”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和奶奶一起看村民做爆米花时,当机子即将发出爆破声的瞬间,她手疾眼快地将奶奶耳朵捂了起来。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做红薯粉那一期,奶奶坐在一旁安静地看着,李子柒则时不时开两句玩笑逗得奶奶哈哈大笑,场面温馨不已。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6岁以前的李子柒,跟着父亲和继母一块儿生活,“被继母拽着头发往水沟里按,被打得半死不活时,是爷爷奶奶将我接了走。”


从前,你照顾我,如今,换我来保护你。


所以,当2012年奶奶生重病后,李子柒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归乡野,就是为了给老人多些陪伴。


而前段时间,奶奶旧病复发,为此,李子柒的微博整整停更了55天......


李子柒在视频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婆婆,吃饭喽!”


简单的一句话里,蕴藏着浓浓的爱意,相信孩子们也会不自觉被这样的孝顺所感染。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 重新思考“时间的意义”


如果需要一瓶酱油,几乎所有人会去超市购买。


李子柒则不然,她选择背着背篓下地,砍下一捆豆苗,坐在院子里一颗颗剥了豆子,接着将黄豆洗净,挑出残损的,然后上蒸锅,大火蒸熟......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李子柒的美学,和背后的故事


整个过程繁琐又漫长。很多人会质疑:这样做的意义在哪?我宁可去超市买一瓶酱油,简单多了!


李子柒选择将黄豆与酱油间丝丝缕缕的联系加以还原,并在这一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


有些幸福,真的只能用时间去换取——豆子剥壳后的鲜嫩质感,烹豆的热腾清香,成酱时的惊喜……


从前慢,车马牛都慢。


写在最后


也有人不喜欢李子柒,觉得她呈现出来的农村生活太过“诗情画意”。


如果从教育角度来说,可能会让孩子对真实的农村生活产生认知偏差,“做农活哪有那么轻松的?”


可是谁规定“做农活”就要灰头土脸?又是谁说传统的东西就是“落后”?


其实中国从来就不缺文化,缺的是我们对于文化的自信。


而这样的文化自信,就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去培养。


不用担心孩子会囿于无暇的“童话里”,因为随着他们渐渐长大,会判断出哪些画面是经过美化的,而这一点也不会损害李子柒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美好画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