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王朝更迭的開啟者

商太祖商湯(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姓子,名履,河南商丘人,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的兒子,商朝的開國君主。古書中說:“湯有七名”,記載中有:湯、成湯、武湯、商湯、天乙、天乙湯 ,殷墟甲骨文稱成、唐、大乙,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中稱作成唐。天乙、大乙、高祖乙是商族的後人祭祀湯時所用的廟號。在古書中湯還被尊稱作武王。

中國王朝更迭的開啟者

商湯

商湯原來是夏朝方國商國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輔助下先後滅掉鄰近的葛國 (今河南寧陵),夏朝的方國韋(今河南滑縣,即後來大彭)、顧(今河南範縣)、昆吾(今河南許昌)等,成為當時的強國,而後作《湯誓》,與桀在鳴條(今河南封丘東)大戰,最終攻滅夏。湯經過二十年的征戰,攻滅了夏王朝,統一了自夏朝末年以來紛亂的中原,控制了黃河中下游地區,其勢力範圍遠遠超過了夏王朝。湯滅夏後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礎。由於商湯以武力滅夏,打破國君永定的說法,從此中國曆代王朝都如此更迭,因而歷史上把商湯滅夏稱作“商湯革命”。 商湯對前來朝賀的諸侯皆以禮相待,湯自己也只居於諸侯之位,表示謙遜。“於是諸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位”(《史記·殷本紀》)。也就是在“三千諸侯”的擁護下,湯被推舉為天子,告祭於天,宣告了商王朝的建立,在蠔他的建立都城。

中國王朝更迭的開啟者

鳴條之戰形勢

成為君主後,商湯總結並吸取夏朝滅亡的經驗教訓,作出《湯誥》,要求他的朝臣要“有功於民,勤力乃事”,否則就要“大罰殛汝”。對於亡國的夏民,商湯讓他們繼續保留“夏社”,並封賞他們的後人。湯在執政的時候注意“以寬治民”,因此在他統治期間,階級矛盾較為緩和,政權比較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詩·商頌·殷武》稱:“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湯十九年至二十四年,連續五年的大旱,糧食絕收,湯親自在國都旁的桑樹林裡祈禱,不多時就下起了大雨。

湯二十五年,商湯命令伊尹作《大濩樂》。初巡狩,定獻令。

湯二十七年,商湯把九鼎遷移到商邑(今河南商丘)。

湯二十九年,商湯駕崩,享年一百歲。

商湯為商國君主17年後,作《湯誓》後自稱為武王 ,建立商朝後又在位12年。 百歲而崩, 廟號為太祖,由於他的長子太丁早逝,因此他的次子外丙繼承王位。商湯的墓地據傳有六處,說法最多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面。

中國王朝更迭的開啟者

商湯王紀念性墓冢

商湯革命是華夏政治史上的一項重要進步,鳴條之戰則是中國軍事歷史上一場精彩戰役。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運用“伐謀”、“伐交”、“伐兵”、“用間”,最終得到戰爭勝利的最早戰役,它對後世戰爭的發展,軍事理論的研究創立有著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