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地炒房客在重慶炒房很難賺錢?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獵人聊房(ID:Tophunter28),每週原創熱文首發


主升浪三週年。我一直還是以前的觀點:重慶不缺房子,缺好房子。重慶樓市“二八分化”現象明顯,80%的房子其實都不值得投資。

我們來看2018年重慶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均排名全國第一,把新房二手房加起來,總共有45萬套,北上廣的二手房成交量加起來都沒那麼多,細思極恐。


為什麼外地炒房客在重慶炒房很難賺錢?


為什麼外地炒房客在重慶炒房很難賺錢?


重慶人真的需要那麼多房子嗎?與天量供地,天量供房形成諷刺對比的是,重慶的人口導入成績並不那麼亮眼。去年常住人口僅僅增加26.63萬,房屋供應45萬套,即使一人買一套,也只能買完去年新房的量。


為什麼外地炒房客在重慶炒房很難賺錢?


重慶對於房地產的嚴重依賴,以及前任市長儲備了40萬畝地,決定了在很長時間內都會維持天量供房的模式。特別是人口淨流出多年的非主城區縣。我常說,重慶的房子比人多,房屋新增還大於人口新增。不僅是外來人口增長慢,本地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還低於北上廣。與西藏,甘肅一樣,被列為低出生率地區


為什麼外地炒房客在重慶炒房很難賺錢?


從這些數據,很簡單地就會得出一些結論:重慶天量供地,天量供房;重慶新房供應大,二手房成交低於新房;重慶外來人口增長和自然增長都很慢;這些基本面的不利因素都是投資房產的大忌

2016年之前,幾乎所有的房產大V都不看好重慶,本地人也不看好。因為十年來,重慶樓市的收益都跑輸全國。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記得非常清楚,2002年北京天通苑2000多,重慶的龍湖西苑也是2000多,現在天通苑40000,龍湖西苑20000不到,前者17年翻了19倍,後者17年翻了9倍,同樣的房齡,當年同樣是郊區,收益相差10倍,而且天通苑成交可能還比龍湖西苑快。因為重慶新房癌,拉長到十年,龍湖的盤一樣淪為老破舊。


為什麼外地炒房客在重慶炒房很難賺錢?


而那些比龍湖還不保值的樓盤,更是老破舊的戰鬥機了。不僅停止了上漲,而且還可能面臨“鶴崗房”一樣的下場:爛在地裡都無法賣出。10年前的高檔小區--南方上格林,即使坐落在江北嘴這樣寸土寸金的位置,房價比起旁邊的紫御江山差了一倍。這在一線城市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為什麼外地炒房客在重慶炒房很難賺錢?


2017年我在微博上發明了一個看起來奇怪的詞彙:核心吸血盤。只要他們的存在,旁邊的老破小都會被吸得萬年不漲。2年後,這些都成為了現實。龍湖源著之於天鄰風景,壹號院之於南方上格林,你們仔細觀察,老破小旁邊的網紅盤,都是2倍-3倍的分化比,而且越是價差拉開,老破小越來越不好賣,貴婦盤還要搶。


為什麼外地炒房客在重慶炒房很難賺錢?


然而在外地炒房團的房觀裡,投資貴婦盤CEO盤是韭菜的表現,典型的人傻錢多。這使得他們2017年錯過了嘉州城首筍,2018年錯過了約克郡南郡首筍,2019年錯過了壹號院首筍。真正賺錢的就是水庫2016年重倉的融景城,當時江北嘴最強的原始股,2年翻3倍,從那之後,水庫幾乎推薦的都是垃圾。

炒房團並不只水庫一個,十年間,還有溫州炒房團,他們的“經典作品”就是海客瀛洲,平均的投資期限超過10年,死在大學城,華巖新城的更是不計其數。他們都忽視了投資的常識:投資期限和風險成正比,投資時間越長,風險越高。就像中國的股市,長持啊,三年後,有些股票已經退市了,坑得你底褲不剩。

重慶樓市其實就像中國股市:少數人賺錢,多數人虧錢,但還有人前仆後繼跳坑踩雷。對於全國其他城市的購房者,重慶市場,不管你買過多少套房,多有經驗,你都需要刷新認知,重新學習。重慶太不一樣了,天量供地,天量供房,人口淨流入和自然增長又不行,其實主要靠“直轄市IP”忽悠外地人來上智商稅。

如今,你們看到鏈家二手房突破了70000套,其實就包括那些覺醒了大量割肉的韭菜。但請注意,這不是出貨行情,而是置換行情,品質時代,都想用劣後資產置換優質資產,單純地只看地段亂買已經Out。觀音橋的老破小置換中央公園遠大新,完全沒毛病,因為這些三無老破小,既不會拆遷,也不會上漲,租金也是民工租金。房子不漲,甚至無法變現,一輩子被套牢在貧民窟,走向積貧積弱的深淵。

很多重慶親戚的房子也是這樣,都吹自己有3套房,10套房,但很多都是集資房,野雞盤,沒學區沒地段沒地鐵,置換潮一到,新房又天量供應,誰來買你的10年老房子?在重慶,10年的房子就可能被判“無期徒刑”了,就像00後對於95後都尊稱阿姨大叔了。這就是市場,你不喜歡,但必須適應,否則,什麼好事都不會發生。

拋開那些不賺錢的專供外地人交智商稅的房子,我認為部分房子的短期漲幅還是能與北上廣長期漲幅對打的,比如2年翻3倍的融景城,紫御江山,這些既是買在了大漲前夜,後面泡沫褪去,也能靠基本面維持利潤。但長期來說,按照

重慶置換規律:五年一小換,十年一大換這些房子也會折舊,靠地段硬吃是沒用的,你得隨時主動去發現新的風口。比如蔡家,中央公園,甚至更遠的璧山。因為主力都在這麼操作。

老實說,外地炒房團不是主力,而是韭菜。他們在翻倍高點收了本地人不要的垃圾,比如什麼東方港灣,北國風光,融匯半島,只能算是“精準扶貧” 。真正賺錢的是推薦這些房子給他們的人,中介,李鬼,大V團。他們是偉大的清道夫,感謝他們對於重慶樓市去庫存所作的貢獻。

那些在一流地段,擁有一流品牌,一流品質的貴婦盤,雖然是貴了點,但比起北上廣的對標盤,就是真正的5折筍,他們的交易對手是IT碼農,金融民工,區縣保溫杯,迴流候鳥,跑車二代,他們或有學歷,或有技術,或有視野,或有資源,但共同點都是有錢,而且會越來越有錢。他們未來會買什麼樣的房子?賞心悅目的裝逼地段,喝個蒂凡尼下午茶,看看來福士,週末能住個5000萬的莫干山式民宿,能擼大額現金流,能短期暴擊,周圍都是有錢或者比他們更有錢的人。這一套房子,就能實現所有不同類型的有錢人的需求。也許,貴婦盤來福士漲到10萬的概率會比巴濱路的暴發戶洋盤漲到2萬更大,而且所花費的時間更短。因為

大城市的房價還是由當地有錢人決定的,而重慶有重慶的特殊性:當地的有錢人不會投資屌絲老破筍,外地流入的常住人口又少,新房又多,更難賣出去了。


為什麼外地炒房客在重慶炒房很難賺錢?


因此,接盤老破筍的重任就落在了外地炒房客肩上了。因為他們很難突破經驗主義,而且沒有時間沒有精力踩盤,過度自信自己的財力,直接複製北上廣經驗,

大多的心態就是“這麼便宜怎麼會虧”,大老遠地打飛的來圍獵老破筍盤撿漏,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半年後才發現獲得的收益還不如自己城市的新區“原始股”,加之貸款成本越來越高,如果房價停漲或者滯漲,很可能爆倉。這些房子不稀缺,已經完全過剩,想想冉家壩吧,90%都是10年+的集資房,經濟適用房,如果品質更好地段更好的新盤賣20000,二手老破該賣多少,才會有比較優勢?如果你認為它是重慶版的天通苑,可以漲到30000,那我同樣也可以認為綠城蘭園是重慶版的朝陽區棕櫚泉,顯然前者0可能,後者倒是有可能。因為重慶根本不缺房子,缺的是好房子。這些房子未來會通過高價出讓地誕生,它們會作為開發商的旗艦項目重金打造,愛漲抗跌,能最大限度地吸收直轄市紅利,能通過價格篩選客群,才是最適合炒的。然而,這10年看,還是低調的地頭蛇戰勝了高調的外來炒房客不懂重慶,不敬畏重慶,很難在重慶炒房發財,大多數外來炒房客只是自作聰明,被低價忽悠撿撿垃圾,精準扶貧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