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锦书雁字说历史,茶余饭后讲故事。

王允这一生最为世人所诟病的就是杀了汉末三国的大名士蔡邕。

蔡邕在当时实在是太有名气了,大书法家、大文学家、大史学家、大音乐家、大数学家、大经学家、大天文学家……一个可以跟大名士孔融并驾齐驱的人物。关键还培养了一个能写《胡笳十八拍》的好女儿。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名人之死,总是争议不断。王允杀蔡邕的原因历来不乏解读者。裴松之、范晔、谢承等好多写史的名家也都各有论述。

主流观点尤其在知识分子圈层中都认为王允不应该杀蔡邕,蔡邕死的太冤了。

正因为大多数人觉得蔡邕死的冤,指责王允杀蔡邕的人,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说文人相轻,蔡邕有才华,王允嫉妒,以公徇私。

也有人说王允自觉诛杀董卓有功,变得骄傲蛮横了,出于政治目的,为了立威,拿大名士开刀,蔡邕就是个冤大头。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还有人说王允因为蔡邕为董卓之死叹息这么点小事杀人,实在是不近人情。

况且当时还有那么多的名士、名人、权贵为蔡邕求情,王允都没有网开一面,指定是心理有问题。

我的观点是王允杀蔡邕不存在阴谋论,也不存在公报私仇,而是纯粹一片公心。

为了详细说清我的观点,以下要把王允杀蔡邕事件,以及王允的个人经历和性格梳理一下。

一、王允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1、家世显赫、少有奇才

【《后汉书》记,王允,世仕州郡为冠盖。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王允不仅是并州郡县中的豪族,还是世家大族。在东汉能称为世族的人家都有很高的儒学修养。比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颍川陈氏。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因为从西汉中期到东汉末期,通常一个家族的发展历程是宗族-豪族-士族-世族。

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曾经的宗族聚集势力想要发展成为世代为官的世族大家,必须要经历儒学熏陶的过程,往往需要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达到。

即便有些家族先靠军功起家,也需要儒学的熏陶和传承才能成为世族大家。比如司马懿他们家就是这一典型。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此条文献中所提到的郭林宗就是郭泰。是和搞月旦评的许劭齐名的人物。

郭泰是东汉太学生的领袖,名士“八顾”之一,在当时的名望要超过许劭,是许劭的前辈,点评人物的宗师泰斗。

郭泰和许劭能“以言拔士”,意思就是经过郭泰和许劭点评过的人物都会身价大涨,前途不可限量。

郭泰说王允有“王佐之才”这个评价可不低。

王允当然后来也不负同郡郭泰所望,成为了大汉王朝的司徒、录尚书事。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今天来看,郭泰对王允的评语,有点一语成谶的意思。但是在当时清谈评议的确是一种不同于“相面”的风尚。评价一个人都是需要听其言、观其行的,相对来说有些科学依据,并不是纯粹的胡说八道。

所以说王允少有奇才没毛病,再加上显赫的出身背景,儒家的忠君清正等正统思想应该已经深入到了他的骨髓里。

这种家世出身之人,通常的典型特点就是清高、目无下尘、嫉恶如仇、有骨气、有臣节。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19岁的时候,王允任职郡吏,因看不惯县中一个仰仗宦官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恶霸,就把那个人逮捕杀掉了。

这一下可闯了祸了,因为那时候是党锢时期,宦官专权。结果触怒了汉桓帝,连累郡守被下狱致死。

王允为郡守送葬,辞官守孝满三年后才回家。

可见王允很讲义气,身上有骨子侠气。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王允再次担任郡吏的时候,同郡有个叫路佛的人,没什么名气和德行,却因为送礼走后门被太守王球征召递补吏员。

王允看不惯顶头上司王球收受贿赂的行为,据理力争。

因为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要想进入官府系统,要么是世族人家的子弟有人推荐,要么就是寒门有德行的人被推举为孝廉。

郡守虽然有选择吏员和从事的权利,但按惯例也要从世家大族子弟和有德行的人中选。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王允坚守行规、道德,以下犯上。郡守王球被激怒了,想杀掉王允。

别郡的刺史,听说这件事后,快马奔驰来征辟王允为别驾从事。

年轻的王允因此成为了当世的知名人物。

这次争执的结果王允胜利,那个走后门的路佛被废用。

由此可见,王允他保守、耿直、正义,血气方刚,眼睛里不揉沙子。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2、光明磊落,嫉恶如仇

【《后汉书》记,允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常习诵经传,朝夕试驰射。三公并辟,以司徒高第为侍御史。中平元年,黄巾贼起,特选拜豫州刺史。辟荀爽、孔融等为从事,上除禁党。讨击黄巾别帅,大破之,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等受降数十万。于贼中得中常侍张让宾客书疏,与黄巾交通,允具发其奸,以状闻。灵帝责怒让,让叩头陈谢,竟不能罪之。而让怀协忿怨,以事中允。明年,遂传下狱。】

王允又摊上事了,这一次他真的是惹大祸了。他得罪了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大宦官张让。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在黄巾起义的冲击之下,大汉朝廷不得已解除党禁,启用士人。

“有志于立功”的王允得以有机会通过讨伐黄巾军来建功立业。

这本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好机遇。结果王允在投降的黄巾军中搜到了中长侍张让的宾客私通黄巾军的文书证据。

张让那可是皇上身边最最宠信的人,把持国政的人。汉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就是说张让是他爸,赵忠是他妈。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汉灵帝宠信宦官张让到了如此地步,换成别人搜出张让宾客的通敌文书这事就隐瞒了。

不了了之,或者帮助销毁证据,跑到张让那里邀功请赏去了。

但是王允没有这么干,而是“具发其奸”。毫无保留,全盘揭露张让及其宾客的罪行。

汉灵帝大怒,责让张让。结果张让巧舌如簧,把这事给糊弄过去了。

张让是没事了,王允可惨了。张让挟私报复,随便找个理由就把王允给弄大狱里去了。

咱们的王允这算是和宦官彻底干上了。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王允此时已经不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了,也经过了几番人情世故的磨炼了,为什么还这么愣头青似的,不顾后果的干事呢?

这恰恰说明他不畏强权,一身正义,嫉恶如仇。

王允蹲大牢的事还没完,好不容易赶上了天下大赦,依律被放了出来。

结果张让又找了个理由把他下狱。张让这是表明了非要把王允弄死不可。

太监的心就是毒啊,刑余之人,心理变态,不依不饶。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王允面对张让这样的小人是大义凛然、无所畏惧。但他手下的人和好朋友们却坐不住了。

司徒杨赐知道王允向来气节高尚,肯定不会屈身俯就阉党。王允的结局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了。

为了让王允少罪,免遭严刑拷打的屈辱。杨赐一片好心,派遣门客到狱中劝说王允自杀。

王允的从事们,有好事和习惯意气用事的人,也都流着鼻涕眼泪捧着药,劝王允喝药自杀。

《后汉书》中这段记载,感觉司徒杨赐和王允的这几个从事不像是要救王允,倒是像要害死王允给自己脱罪,一种生怕被王允牵连的感觉。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从侧面可以推测出王允得罪张让的事情应该属于士人集团和宦官集团的斗争,并不是王允一个人的事情,王允因为性格耿直、刚硬,被当成了枪头,推在了斗争的最前面。

此时以司徒杨赐为代表的士人们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王允的态度,可以看出士人集团和宦官集团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

有些士人已经害怕,这不得不说很让还在苦苦坚持斗争的人寒心。

王允没有因此而放弃,对这些软弱害怕的士人们说:“吾为人臣,获罪于君,当伏大辟以谢天下,岂有乳药求死乎!”投杯而起,出就槛车。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王允的意思是,我如果真的犯了罪,就应该勇敢的接受国法处罚,敢做敢当,认罪伏法以谢天下,怎么能够苟且偷死,不明不白呢。

可见王允不仅是壮士、勇士、义士、光明磊落,还是一个聪明人。

仓促无望中并没有受同党的蛊惑,否则王允还真成了大傻瓜,成了斗争的牺牲品,成了一个不明不白的冤死鬼。

王允到了廷尉以后,廷尉官吏都希望草草了事,把王允尽快弄死得了。

满朝大臣见此无不叹息。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还好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这三个位居三公的大佬共同上书。说因为皇上英明啊,朝中才能有幸见到王允这样的“义士励节”之人。

这三喷子,一阵溜须拍马把皇帝说动了心,王允才有幸被减免死刑。

可见跟皇上说话还是要讲究技巧的,像王允这样直来直去肯定不行。

王允的死刑是被减免了,活罪还得受,继续在大牢里呆着。

【《后汉书》记,是冬大赦,而允独不在宥,三公咸复为言。至明年,乃得解释。】

冬天赶上了大赦,唯独王允不在名单之列,可见宦官张让的能量有多大吧。

幸亏三公大佬们再一次的集体上奏,折腾了一年才把王允救出来。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经过这番折腾,王允总算是明白了,现在还是阉党宦竖横行的天下。他要忍辱负重,伺机再动。于是变易名姓,辗转于河内、陈留避祸。

这次牢狱之灾让王允成熟了很多,但除宦匡汉的志向依旧未改,赤诚之心没变。

这次磨砺王允也算是因祸得福,否则在后来应对董卓的时候不可能应付自如,得到董卓的信任。

如果依旧像年轻时候那样冲动行事,随着性子来,王允在董卓这个暴虐成性的大胖子面前还不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3、成熟老道,本色不改

汉灵帝死,汉少帝继位,大将军何进,因堂妹何太后的关系,录尚书事掌权。皇权由宦官手里转到了外戚手中。

王允作为曾经和宦官集团斗争的主力,清流士人的代表,官位一升再升。等到何进和袁绍谋诛宦官,引狼赶兔子把董卓招来的时候,王允已经升任为河南尹,主政京师洛阳。

董卓一入洛阳,就开始祸乱京师,杀伐立威,这时候王允已经成熟老道了很多,见董卓强盛,皇帝幼小,为了保住皇族血脉,于是矫情屈意,迎合董卓。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王允代杨彪为司徒,守尚书令如故。

开始王允对董卓曲意迎合并不彻底,时时露出反抗的情绪。公元191年董卓迁都长安,给王允加官封爵。

王允固辞不受,以展示身为汉臣的气节。

部下孙瑞劝王允说:“你现在和董卓一起被加封,如果为了名节不受封,不同流合污,让董卓的面子往哪隔,君子应该先顾保身,大是大非面前再选择保守名节才是正途,赶紧先从了董贼吧,抗贼,杀贼的事以后再说。”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王允这才接受董卓的加封。以后每相承附,骗取董卓的信任。

王允虽然表面上多有迎合董卓之意,但在有些涉及原则、正义问题上,他仍坚持自己的意见。比如推举“反董义士”杨勋担任司隶校尉。

虽然明知董卓与杨勋之间矛盾很深,但是,王允出于正义,在董卓问谁可以担任司隶校尉的时候,还是毅然推举了杨勋。

在与董卓表面敷衍的同时,王允暗中积极组织和筹备反董卓的斗争。始终不改其正统、正义的本色。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公元192年,王允设计,利用吕布杀死了董卓。

就在同一年,董卓的部曲将李傕、郭汜等攻围长安,为董卓报仇,城陷,吕布奔走。

布驻马青琐门外招呼王允,说:“王公和我一起跑路吧。”

王允感叹说:“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朝廷谓天子也。临难苟免,吾不忍也。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

王允在大是大非关头以身殉国,不辱臣节,临死还不忘交待吕布这种人要勤以国家为念。其赤诚之心苍天可鉴!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二、王允为什么杀蔡邕?

1、史书记载的两个版本

《后汉书·蔡邕传》记: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磾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日磾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

《三国志·魏志》记:

【蔡邕在王允坐,闻卓死,有叹惜之音。允责邕曰:“卓,国之大贼,杀主残臣,天地所不佑,人神所同疾。君为王臣,世受汉恩,国主危难,曾不倒戈,卓受天诛,而更嗟痛乎?”便使收付廷尉。邕谢允曰:“虽以不忠,犹识大义,古今安危,耳所厌闻,口所常玩,岂当背国而向卓也?狂瞽之词,谬出患入,愿黥首为刑,以继汉史。”公卿惜邕才,咸共谏允。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戎马在郊,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后令吾徒并受谤议。”遂杀邕。】

两个版本记载王允杀蔡邕的原因大致相同。

都是说蔡邕因为得到过董卓的礼遇,董卓被处死的时候,蔡邕发出叹息的声音,于是王允把蔡邕打入董卓一党,然后给杀了。

只是一个版本说蔡邕感叹董卓的时候面带惋惜,另一个版本没提面部表情的问题。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于是专家学者们开始分析了。各种观点也来了。

a、认为蔡邕死于政治迫害。

两个理由:

一、王允担心蔡邕写汉史的时候,会像司马迁在史书中诽谤汉武帝那样,在历史著述中记录下他的种种丑行,使他遗丑万年。

二、王允为了让其他人听从于他,在持反对意见的人面前杀伐立威,拿名士开刀敲山震虎。

b、认为蔡邕死于文人相轻。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理由:

王允在很多的名士、权贵、文人的劝说求情之下,对蔡邕仍旧毫不手软,可见王允的嫉妒心很强。王允本身就是大知识分子,文人相轻的毛病中国几千年都没变过,所以死于文人相轻的可能性大。

c、认为蔡邕死于感情用事。

理由:

知识分子面对恩人死亡,难免有所感伤,情不自禁叹息,属于人之常情。但是在国家大义面前,蔡邕这么做就明显不理性,要叹息可以回家叹,可以背后叹。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以上观点各有各的道理,不予反驳。还有其他观点不再一一罗列。

我的观点是,王允不是因私杀人,是为国守义,坚持原则而杀蔡邕。

根据史料来看王允斥责蔡邕的理由句句在理。

1、蔡邕不应该为董卓之死感到惋惜。不能因小惠而失大义。

2、蔡邕在给董卓服务的时候,没有想着要杀了董卓,至少没和王允他们一同暗中策划。身为汉臣食国俸禄,不思国事,食君俸禄,不为君忧,算一个合格的臣子吗?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如果蔡邕是种粮、缴税的普通老百姓当然不能对他提忠君爱国这样的要求,可你蔡邕是大汉的臣子呀。

国家危难不思出力除贼已经没了臣节,还对人神共愤的董卓的小恩小惠念念不忘,岂不是背叛儒门教育吗?以小惠辱大义,还能算一个合格的孔门知识分子吗?

想想郭沫若的风骨,蔡邕除了在文学上的成就,还有什么可夸赞的呢?学者没有了名节,臣子没了臣节,被杀怎么还一肚子委屈呢?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3、王允不是单杀蔡邕。是所有董卓一党全杀。和蔡邕一起死的有个叫丁彦思的,也没见有人为他喊冤叫屈。

【其在关中者,皆拥兵自守。更相谓曰:“丁彦思、蔡伯喈但以董公亲厚,并尚从坐,今既不赦。我曹而欲解兵,今日解兵,明日当复为鱼肉矣。”】

这是史书记载,丁思彦也因为和董卓亲厚被杀,没记载丁思彦叹气啥的,所以蔡邕为董卓叹息这段就是因为蔡邕是大名士,一帮文人合起伙来在史书上给他编故事,美化他。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从王允不赦免董卓手下将士的情况,可见一视同仁。吕布给这帮西凉兵求情,王允都没答应。别说一帮文人给蔡邕求情了。

最后西凉兵围城反杀,王允慷慨就义,王允是老糊涂,不计后果了吗。

不是,王允是为国守大义,耿直、刚强,不愿意屈从于武力强权,少年嫉恶如仇、正义、守法、赤胆忠诚之心没有变。

【允初议赦卓部曲,吕布亦数劝之。既而疑曰:“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吕布又欲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允又不从。而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布亦负其功劳,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渐不相平。】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4、王允的意思很明确简单,有恶名的人违反规定而特赦他们,不是安抚他们的正道。

就像恐怖分子似的,不能说你要投降就不杀你,该治罪得治罪,不能妥协。

王允此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世事沧桑,宦海沉浮,乱世风云都经历过了,处理事情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很稳重、老练、成熟、理性。杀蔡邕什么后果老爷子很清楚,况且还有那么多人为蔡邕求情。

王允坚持杀蔡邕正是出于公心,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任何一个董卓余党。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5、至于王允不近人情这一点,我倒觉得可以参照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来看这个问题。

如果王允在下令杀掉蔡邕的时候,也像诸葛亮斩马谡那样,满含热泪的话,恐怕今天王允的名气和评价会大不一样。

退一步讲哪怕像曹操斩陈宫那样,王允今天都不会遭受如此多的恶评和诽谤。

王允讨伐黄巾军所选用的从事,荀爽和孔融,这俩都是当时最最有名的大名士,打仗水平都不怎么样,但是品行高洁。

这一行为也从侧面反映了王允正统清高的儒家思维。孔融这样的人物他才看的上。所以可以推测王允应该非常看重欣赏蔡邕,因为蔡邕也是大名士。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史书说王允有大节,评价很到位。正是对这种大节的坚持,他才不会因为别人的说情而徇私枉法放过蔡邕。

这叫坚守公义,不徇私情!

【《后汉书》记,及董卓迁都关中,允悉收敛兰台、石室图书秘纬要者以从。既至长安,皆分别条上。又集汉朝旧事所当施用者,一皆奏之。经籍具存,允有力焉。】

在此期间史书特意提到了王允保护图书史料有功,从这一点来看,说王允因为害怕蔡邕写汉史诽谤他所以杀掉蔡邕,这一言论基本可以不攻自破。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王允十分重视史料的保存和传承,书籍这种东西在古代几乎是所有大知识分子内心的血脉。

刘邦被项羽从咸阳赶跑,萧何跟着汉高祖从长安到汉中的时候,也是首先把秦国的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地图、户口簿网罗带走。

曹操忍了孔融那么久还不是爱才。王允噬杀不如曹操,蔡邕没有孔融能作,王允怎么会因为才华而杀蔡邕呢,况且刚杀完董卓不久。

限于篇幅,仍有很多未尽之言。综上种种,王允是一个嫉恶如仇、充满正义、不讲情面、坚持原则的人,难能可贵的是历尽沧桑,归来仍是少年!遭尽磨难,英雄本色不改!

王允杀蔡邕,公心一片,青天可鉴!历尽沧桑,王者归来仍是少年!

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指责的呢?就因为杀了一个郭沫若之流的文人?那仅仅是王允诛杀董卓余党的过激行为而已,不失大义,忠心可鉴,他太恨董卓给国家带来的灾难了,点了天灯都不解恨!

一首诗歪诗聊表对王允的敬畏之情。

少年奇才英雄胆,

斗宦下狱心不甘。

忠君守义天可鉴,

一片公心付江山!

2020年4月24日,锦书雁字记于北京通州。

(观点无甚小对大错,言之稍稍有据即可。喜欢此文,烦请点赞;有不同观点,请留言评论;不喜此文,亦可直接忽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