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中最适宜做法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的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家长们往往纠结于管教孩子的“方法”,而忘了管教孩子的”目的“。

亲子关系中最适宜做法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就在提醒家长们,要记住管教孩子的初衷是为了教育、改善和保护孩子,目的是引导他们,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我们要做有感情的父母,而不是感情用事的父母。

《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的作者是三位美国的教育专家:塞西·高夫 戴维·托马斯 梅丽莎·切瓦特桑 并且他们三人都同在“明日之星”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负责少年儿童心理咨询和指导工作,三人加起来在家庭教育这行已经做了75年了。

《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告诉我们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更重要。这本书就是写给全天下父母的10堂心灵成长课。每一课都列举很多生动实例。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父母该怎么更好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1. 把握爱与怕、管教与慈爱、约束与自由之间的适宜尺度,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父母应该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提供一定量的帮助,原则是不能干扰孩子的成长。

比如陪小点的孩子写作业,不是在孩子旁边徘徊监督一直催促,这会个孩子造成压力,理想的做法在离孩子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是拿本书或者干脆做自己的事情,既是一种陪伴又不会打扰孩子,还方便万一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及时给孩子解答。

亲子关系中最适宜做法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不要事事都包办,可以帮孩子准备课程表,但让孩子自己准备每天上学要用的书,给他准备记作业本记老师留了什么作业,而不是你去帮他在群里问老师。

明确孩子在哪个成长阶段可以培养哪些自理能力,不要等到孩子大了,你再去抱怨他不会洗袜子、不会叠衣服、不能自主学习、不懂心疼家人。

2.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

规定在家庭里某个时间不看手机、电脑,真正的全身心的陪伴孩子,和孩子进行真正的交流和沟通(最好是面对面的而不是发短信)。需要注意是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元素:创意——地点在哪、什么时间,笑声——在严肃的话题中也需要微笑讨论,共处分享

亲子关系中最适宜做法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有了这样沟通,你就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而不是你认为的。知道现阶段什么是对孩子最重要的,能更好的融入进孩子的世界。

3.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而且你会真正的鼓励吗、

歌德说过:“有错必纠是对的,但鼓励他人上进的效果更好。”

先来说说哪些东西不是鼓励

批评——有直接的批评、督促别人改进、还有间接的表扬其实也是一种批评

轻描淡写——孩子对父母吐露心事想从父母那里寻求安慰帮助。有时仅仅需要父母耐心的倾听、重视和理解,然而父母要么就是挥挥手打发了,要不就是说:“这有什么呀,值得你这样啊",孩子可能以后就不想再向你分享了。

挖苦讽刺——家庭生活需要笑声,但要注意不要过火,不要一不留神玩笑就变成了讽刺。

人比人——还记得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吗?

急于提出建议——如果孩子向父母倾诉就算事情非常容易解决,还是希望父母可以多些耐心来倾听孩子,引导孩子找出解决办法。

亲子关系中最适宜做法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味的补偿——不小心对孩子大吼,事后千方百计补偿孩子,甚至讨好孩子,这是掩盖了自己错误,应该实是求是的向孩子道歉,请孩子原谅,而不是试图掩饰。

摆布孩子——不要一厢情愿给孩子施加压力

说了这么多那么怎么给孩子真正的鼓励呢?

具体的做法有

·多注意孩子的长处;

·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参与、出力;

·帮助孩子,让他们小步走,一步步实现目标。孩子有了成就了就要为他庆祝;

·和孩子交谈,共同面对他们的各种恐惧 ,包括孩子未能说出口的恐惧;

·学会跟孩子说:”对不起”;

·经常告诉孩子:”我爱你“;

丹·阿兰德在他的书中指出,“养育儿女其实也是父母长大的过程、脱胎换骨的过程以及转变人生的过程”。

《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不只是教给我们怎么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么爱孩子,我们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为了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