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平定杨么是一场历史悲剧吗?但绝对不是他的污点!

人们在谈到民族英雄岳飞抗击金军的功绩时,也往往在平定杨么的问题上,用责备的口吻,论说他的“污点”。“岳飞平杨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其中就包含两个问题,一是杨么的事业的性质;二是岳飞对平杨么一事的态度。

岳飞平定杨么是一场历史悲剧吗?但绝对不是他的污点!

第一个问题,应该说杨么继承钟相的事业是完全正义的。

“兵兴累年,馈饷悉出于民,无屋而责屋税,无丁而责丁税不时之需,无名之敛,殆无虚日,所以去而为盗。”

这是他们起义的主要原因。“等贵贱,均贫富”,保护“执耒之夫”、“渔樵之人”,而专意打击官吏、儒生、僧道、巫医、卜祝等危害他们事业的人,则是他们的行动口号和纲领。此外,杨么义军并不与金妥协。绍兴四年(岳飞首次北伐收复襄阳六州郡之前),伪齐太尉李成差人向杨么水寨联络,

“欲水寨诸首领各备人船战士,克日会合,水陆并进,取复向下沿江州县,得州者做知州,得县者做知县,别命官资,优加犒赏”,

事成“裂地封王”,并且带去了大量的官告、金束带、锦战袍、羊羓等礼物。然而,他们派去的使者,被杨么的部下周伦“尽行杀戮,沉尸入江中”。

岳飞平定杨么是一场历史悲剧吗?但绝对不是他的污点!

第二,岳飞对杨么的平定,虽系奉命行事,他对于这一任务的执行是完全自觉的。

岳飞平定杨么的时间是绍兴五年(1135),还在前三年(绍兴二年)岳飞奉命征讨曹成等游寇时就曾说:

“内寇不除,何以攘外;近部多金,何以复远。”

先一年(绍兴四年),他在《奉乞复襄阳札子》中又说:

“善观敌者。当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今外有金敌之侵扰。内有杨么之窃发。俱为大患。……杨么虽近为腹心之忧。其实外假李成以为唇齿之援。今日之计。正当进兵襄阳,先取六郡,李成不就絷缚,则也丧师远逃,于是加兵湖湘,以殄群盗。”

岳飞对于平定杨么,其态度是积极主动,其意志是坚定不移的。

既然杨么的事业是正义的,而对于岳飞平定杨么又不能完全以奉命行事来替他开脱,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据此来判定他的罪过呢?

这个问题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作具体的分析。一般地说,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于农民反抗残酷的剥削压追而举行的起义,实行镇压,都是对历史的反动。参与这种镇压的人,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者,还是具体执行者,也都不能逃脱罪责。

例如徽宗宣和二、三年间,各有方腊、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当时徽宗和蔡京、童贯、王黼一伙,先后建立“西城括田所”,强占民田;设立“造作局”,“应奉局”、“御前生活所”、“营缯所”,专供皇室奢靡享乐。朝廷左藏库,从前每月支费三十六万贯,徽宗时增加到一百二十万贯。同时为搜求全国各地珍禽异兽,奇花名木,大搞“花石纲”。蔡京的生日,还要大搞“生辰纲”。这样,

“民预是役者,多鬻田宅子女,以供其须,使人民终岁勤动,妻子冻绥,求一饱食不可得。”

统治者们在生活上穷奢极侈,政治上则昏庸腐朽,对西、北边陲西夏、辽的侵犯,几乎没有防御能力。浙江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对北宋朝廷痛加指责说:

“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对外“奉之(指西夏、辽)不敢废,宰相以为安边之长策”,“岁赂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致使“二虏得此,益轻中国”。

接着他表示:

“我但画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四方孰不敛衽来朝?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统一全国)矣!”

北宋朝廷对于宋江、方腊这样的农民起义的镇压,毫无疑问就是对历史的反制。

岳飞平定杨么是一场历史悲剧吗?但绝对不是他的污点!

然而,杨么继钟相而起的时间则是南宋建炎四年(1130)以后。此时北方边陲女真贵族大举南侵,继攻陷东京开封之后,又渡江南犯;金人立刘豫为伪齐皇帝,协同南侵南宋朝廷岌岌可危。五年后,即绍兴五年,南宋政权虽然经过平定李成、曹成、张用等游寇,和中线战场收复襄阳六州郡,以及淮甸、关陕东西两线对金军的有力抵抗,取得了同金人暂时相崎的局面。但是,伪齐刘豫失去襄阳六州郡,又和金人一道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淮西战役,此役虽然受挫,但元气未伤。新的进攻正在酝酿,南宋灭国的威胁依然存在。

大家知道,女真统治下的金国,在当时既不受南宋政权的统辖,也没有受到它的欺凌,其无端向宋朝国土大举进犯,

“虏骑所至,惟务杀戮生灵,劫掠财物,驱虏妇人,焚毁舍屋产业”,

或把大批占领区人民“驱之鞑靼、夏国以易马”。显然是一种不义之举。因而南宋政权(虽然总体上说,它对抗金是消极的,但以岳飞为主要代表的主战派的抗金斗争,毕竟也是在它的名义下进行的)集中力量,奋起抵抗野蛮残暴的女真入侵者,使本朝广大人民免遭奴役宰割,自然也就成为完全的正义的行为。其所以是正义的,因为它符合人民的最高利益。岳飞所始终坚持的,并以自己毕生的奋斗所实践的,正是这样一种事业。无论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岳飞为抗金所作的种种斗争,都是符合当时人民群众的利益的。

杨么起义军的解决途径。

就在抗金斗争正为紧张激烈的时候,杨么起义军的问题,不能不算是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但认真分析一下,它的解决的前途只能是:

一、杨么起义军举起对外抗击金军、对内推翻宋王朝的旗帜,迅速发展壮大,很快推翻南宋政权,担当起全面抗金的事业。可这些条件,在当时,杨么所领导的起义军尚不具备;

二、容许杨么起义军在当时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形成与南宋政权相对抗的更大势力,使南宋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武装冲突占据主导地位,并长期持续下去,而这样的鹬蚌相争,其结果只会使已经侵吞宋朝半壁江山的女真贵族统治者,坐收渔人之利;

三、如岳飞在绍兴五年奉命所作的那样,对杨么起义军从分散争取到最后予以平定,以解除“后顾之忧”。如果说这第三种出路,是当时的历史所无法避免的,加上岳飞在执行这一任务的当时,认定金、伪齐对杨么有“唇齿之援”,平定杨么是抗金斗争的绝对需要,那么,我们就只能说这是一场悲剧。

岳飞平定杨么是一场历史悲剧吗?但绝对不是他的污点!

这场悲剧的形成,除当时的这一历史背景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其一,地理环境。

假使当时杨么起义的地点,不是洞庭湖畔,而是河北、山东或者淮甸什么地方情形就会不大样。如太行的梁兴、山东的李宝、缩头湖的张荣,尤其是张荣,不就是那里的杨么吗?可其结果,前者在岳飞“连结河朔”的旗帜下,成为岳飞军的重要一支,而且得到朝廷的赏识;而后者转战于淮南通、泰水乡,聚众万余,曾给予金军统帅挞懒率领的大队人马以沉重打击,成为一支抗金的重要力量。然而杨么起义活动的地点,既然是正处于南宋心腹之地的涧庭湖畔,也就加重了这场悲剧的必然性。

其二,伪齐交结杨么水寨一事,使问题更加复杂。

尽管伪齐太尉李成多次交结杨么,都遭到杨么坚决拒绝,甚至如前所述,将其派来的使者“尽行杀戮,沉尸于江中”。但是,南宋朝廷得到杨么与伪齐相互勾结的情报之后,才加速了征讨的步伐,这也是事实。《金佗续编》记载:

“是时,朝廷为水寨杨么等有北人(指伪齐)来结约,恐事体张大不便,遂除张右相(浚)充都督,岳枢使(飞)节制军马本州,讨荡水寨杨么等巢穴。”


岳飞平定杨么是一场历史悲剧吗?但绝对不是他的污点!

最后,岳飞在平定杨么水寨的行动中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据文献记载,岳飞对杨么的征讨是采取了征讨与招降相结合的策略的。他首先通过周密细致的工作(如劝降、优待俘虏和内部串通等),在争取被所俘的水寨首领人物黄佐之后,接着又先后争取了杨钦、杨华、刘衡、全琮等重要首领。洞庭水寨的被平定,应该说大量的是采取了和平方式的。所剩杨么等的三十个水察被最后拔除后,岳飞部将中一些人确曾提出,要“略行洗荡,使后人知所惧怕”。牛皋就说:

“此寇逋诛,罪不容数。累民动众,并且累年,若不略行剿杀,何以示军威?”

但是,岳飞却坚决制止了这种做法。

岳飞平定杨么是一场历史悲剧吗?但绝对不是他的污点!

结束语

岳飞平定杨么是得到了人民的拥护,甚至得到了杨么的部众拥护,符合当时南宋人民的利益,符合当时国家民族的利益。我们应该理直气壮的宣布,岳飞平定杨么是一场历史悲剧,但绝对不是什么“污点”,而是岳飞在抗金之外的又一大功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