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百年前魯迅寫過一篇小說,叫《阿Q正傳》。魯迅將小說拿到北京的《晨報副刊》連載發表,後編入魯迅《吶喊》文集。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從此國人知道了阿Q,知道了阿Q精神。不過,一直以來我們大都是從負面的角度去解讀,無限貶損阿Q和阿Q精神。

今天筆者重讀《阿Q正傳》,試圖從另外一個角度,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魯迅寫作《阿Q正傳》的目的


魯迅的《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江南農村未莊為背景,那時國家積貧積弱,國民麻木愚昧,魯迅通過塑造阿Q這麼一個形象,試圖喚醒愚昧的民眾,拯救黑暗的中國。

作品從阿Q開始到阿Q稀裡糊塗被槍斃,整個一條主線,將愚昧麻木的國民活生生展現在讀者面前。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阿Q進了一趟城,圍觀過一次官府拿革命黨砍頭,回到未莊他眉飛色舞地問未莊鄉下人:“你們可看見過殺頭麼?殺革命黨,唉,好看,好看好看......”

後來沒有犯任何事的阿Q稀裡糊塗被昏庸的官府捉了去,又被昏庸的官府稀裡糊塗地槍斃(不用砍頭改用槍斃),不僅滿城的民眾都在圍觀,而且圍觀的民眾紛紛抱怨“槍斃並無殺頭這般好看”。

嗚呼,無比悲哀!那時的國民竟然麻木、愚昧到以圍觀殺人取樂!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在日本學醫的魯訊正是被相同的電影場面深深刺激,憤而棄醫從文。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為不幸。”

魯迅棄醫從文回國後,便用犀利的文筆寫下《阿Q正傳》,於無聲勝有聲,發出無比激憤的吶喊。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卑微愚昧的阿Q竟然悟出一個精神勝利法


魯迅筆下的阿Q是未莊的一個流浪僱農,沒有文化,沒有技能,連姓名也沒有,就叫了阿Q。

在外人眼裡,阿Q是人家“只要他幫忙,只拿他玩笑”的無足輕重小人物。

阿Q的性格多重、複雜,有時他很自負,有時很自賤;有時很要強,有時很奴性。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例如他有時會莫名其妙地看不起未莊的所有人。進城見城裡人的許多做派與鄉下人不同,便很鄙薄城裡人。打不過別人向人求饒時,他又會自認畜生、蟲豸。

他想逞能的時候,會去欺負小尼姑、王胡、小D這些他認為可以欺負的人。他在趙大爺、錢大爺、假洋鬼子這些人面前奴性十足。在官府提審他的時候,讓他站著,不要跪,他每次“仍然下了跪”。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阿Q是舊中國國民愚昧、劣根性的一個縮影。就是這麼一個卑微愚昧的悲劇人物,竟然在夾縫中悟出了一個自己的生存法則:精神勝利法,我們稱之為阿Q精神。


阿Q精神之精神勝利法列舉


什麼叫精神勝利法?即是一種自我精神安慰。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忙時,阿Q是人家做工的一個幫手;閒時,阿Q是人家取樂的一枚笑料。

阿Q註定經常被人欺負,註定經常要吃虧。

怎麼辦?抗爭又抗爭不過人家,難道不活了?

阿Q沒有從來沒有消極人生,他每一天都在變著法子積極活著。辦法只是一個:自我精神安慰。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看看阿Q怎麼個自我精神安慰。

阿Q和別人口角輸了,會瞪著眼睛說:“我先前比你闊多啦!你算什麼東西!”雖輸但尋得一絲心理滿足。

與人打架輸了,心想“總算被兒子打了”。如果打他的是像趙太爺般威風的人物,他更是洋洋自得,覺得自己的兒子了不起。

打不過人被迫自輕自賤時,轉念一想,我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第一個”多厲害啊,狀元不也是“第一個”麼?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好不容易贏了一把錢,被人搶了,自己打自己彷彿打了對方,滿意地睡去。

看到趙大爺、錢大爺那些有錢有勢的人,心想你們算什麼,“我的兒子將來會比你們更闊氣”。

調戲小尼姑後起了色心又去調戲吳媽,被打罵教訓。心想被人打罵也不是壞事,打罵之後色心沒了,一件事收束了,一無掛礙了,便心滿意足地做工去。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覺得革命有趣,沒有人邀請他參加,在精神上也要假想參加一番革命。

畫押的時候,他本想要畫得圓圓的,畫好看一些,結果畫歪了。他想:孫子才畫得圓呢。

感覺自己要被拉去殺頭了,他突然也怕,不過很快泰然一想,“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難免要被殺頭的......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看著阿Q的“行狀”,有時真讓你哭笑不得,五味雜陳。


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長期以來我們將阿Q精神貶得一無是處。其實,“阿Q精神”與“難得糊塗”很大程度上屬於異曲同工,為什麼一個被貶,一個被奉為處世哲學?“阿Q精神”出自卑微愚昧的阿Q,“難得糊塗”出自大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這是其一,出處不同。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其二,更多的是因為一種先入為主的、固有的思維定勢。我們一開始就將阿Q精神視為糟粕,一直用批判的眼光盯著它。

筆者以為,阿Q精神中蘊含著許多積極因素。

在人生的某些時刻、某些重要關頭,如果能夠用阿Q的自我精神安慰去安慰自己,人生也許會是另外一番風景。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早期中共領導人之一的顧順章叛變是一個例子。如果顧不是貪生怕死,能有阿Q的“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難免要被殺頭的”心態,當時的中共就不會造成巨大損失,顧順章也不會身敗名裂。歷史上許多變節者,都是連阿Q都不如的貪生怕死之徒。

當代著名詩人顧城,如果能像阿Q一樣被“打罵”後永絕色心,或者能夠用阿Q精神去開闊心胸,就不致於深陷三角戀情不能自撥,更不致於虐殺妻子後自盡。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媒體常報道,中國百分之九十五的貪官都有不顧黨的高壓線包養情婦的權色交易行為。黨的高壓線還不如人家秀才的一次打罵能了斷色心,這些官員平時在臺上有什麼資格去批判阿Q精神?

時常在報端看到一些消息,哪裡哪裡的準大學生,入學前被騙子騙了學費而自殺。騙子固然可恨,但被騙了一些錢也沒有必要拿自己的生命去想不開。如果這些準大學生有一點阿Q精神,人生就不會走上絕路。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人生路上難免有挫折,誰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碰到挫折出現情緒低落乃人之常情,這時不妨阿Q一下,用阿Q精神自我安慰一番,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地球有時會像人一樣生病、生大病,例如突發颶風、海嘯、地震、洪災、火災、病毒疫情等,在這些突發的重大災難面前,我們一介凡人除了積極應對之外不妨也來點阿Q精神,想想:哪個寒冬不會過去,哪個暖春不曾來臨?退一萬步說,就算災難在自己身上出現了萬一,人生自古誰無死,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能成為人怎麼著都比成為其他動物要幸運。讓你成為人必然也會讓你嚐盡人生的酸甜苦辣,在酸甜苦辣人生歷練中,有時阿Q一下,來點阿Q精神,對你的人生歷練會有意想不到的積極意義。


作者:巴山,美籍華人,原創文章。文章中的圖片均選自Pexels網站,特此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