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咖啡店,瑞幸更適合幹會計師事務所

比起咖啡店,瑞幸更適合幹會計師事務所

瑞幸咖啡

比起咖啡店,瑞幸更適合幹會計師事務所--成本核算方法的創新成就了瑞幸

有這樣一個生意:每一件商品的售價是 9.2元,單位成本 18.7元。

誰傻誰幹,這就是漫天撒錢的節奏。

比起咖啡店,瑞幸更適合幹會計師事務所

一門好生意

但是就是按這個節奏,瑞幸咖啡僅成立一年半就完成IPO,市值達到47.4億美元。

他是怎麼把用一個虧錢生意融到資的?這才是我們的感興趣的話題。

劉紹強說:運用了基於大數據算法的個性化優惠模式。不太聽得懂哦!

讓我們來複盤一下整個過程:

你喜滋滋的用剛才說的價格買咖啡,

當你買到第6杯咖啡時,突然發現漲價了,13.8一杯,漲的也不多嘛,能接受。

比起咖啡店,瑞幸更適合幹會計師事務所

6杯以後

就這樣,一路上漲,當你買到30杯的時候,

比起咖啡店,瑞幸更適合幹會計師事務所

第30杯

不對啊,昨天被你推薦開始下單的小王,他買一杯咖啡怎麼還是9.2元。

沒錯,30元的價格,只針對你的,只針對你。。。。因為你是老客戶。

很多人說,一杯咖啡,兩種價格,這就是“殺熟”,換個思路看這個問題,這是高手呀,只是對傳統成本核算方法進行了顛覆,就生生的創造了一種盈利模式。

傳統的成本管理,要遵循收入成本配比原則,直接成本按每件產品的實際消耗分攤;間接成本,一般按產量(總成本/總數量),或者作業來成本(根據實際佔用資源來分攤)。

不管用哪種計算成本的方式,瑞幸都在做虧本生意,把毛利統計表交到財務室,還不用開始,就會得到,這個生意賠本,要麼漲價,要麼壓縮成本的結論。

瑞幸不這麼算賬,徹底放棄單位成本的分攤與計算,只考慮總收入、總成本、總利潤。也就是說,對於瑞幸來說,你和小王是一個人,從你們身上一共賺了1.8元(11.3-9.5)。

比起咖啡店,瑞幸更適合幹會計師事務所

從你的角度:你買一杯咖啡,瑞辛賺了1.8元,另外,你還要補貼小王那杯咖啡9.5元。

用你的錢補貼小王,等小王沉澱成老客戶,又讓小王去補貼老張,循環往復。依靠這樣數據驅動,瑞幸到2019年二季度在中國開了3789家門店。一年時間融到5.5億美金,成立一年半,在納斯達克上市。

變換一個成本核算的思維,就有造就了近50億美金市值的企業。真是我們這些老會計抓破腦袋都是想不出來的呀!

當然,這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你購買咖啡的數據是屬於你的呀,憑什麼利用你的數據,來對你進行價格歧視。這是一個數據歸屬權的問題,等到我們開始與商家爭奪數據所有權的時候,說不定瑞幸已經開了2萬個門店了,到那個時候,他又會開啟另一個盈利模式了吧。

對於消費者來說,最希望的就是這個模式不要停,瑞幸2 ,瑞幸3.。。。,我們永遠只做新客戶,永遠有人來補貼,至於是誰,那我們就不關心了。

不管怎麼樣,改變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轉化一個講故事的方法,就能讓一個虧損的經營模式,變得前途無量。值得借鑑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