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傑明·巴頓奇事

我們總會失去所愛之人,不然,怎麼會感到他們有多重要呢——本傑明·巴頓。

本傑明·巴頓奇事

我們像嬰兒一般來到這個世上,又像嬰兒般安詳的離去,留下的,也許都在最後與心愛的人眼神交匯那一個瞬間,從眼前飛逝而過的所有故事。這是本傑明·巴頓的故事,也是我們每個人必將經歷的故事。

本傑明巴頓出生時便像個八十多歲的老頭子,他的母親因難產而撒手人生,生父見到本傑明皺紋縱橫的臉後遺棄了他,甚至直接將他遺棄在養老院門口。所幸男主遇到好心的養老院女工奎尼,把他視如己出。奎尼是一個尋常女人,有信仰,並且懂得寬容。她渴望愛與被愛,對情感有著最熱烈的表達,同時也不掩飾內心所萌生的感動。對於容顏蒼老的嬰兒本傑明,她眼神中的關愛絕對沒有矯飾,她愛這個孩子,不管他是否怪異,是否己生,她都給了他一個溫馨的家。

他在養老院並不是特殊的一個,他的外貌跟養老院裡的老人們很搭,由此也和各位住客成為了好朋友,最重要的是他在十歲的時候認識了第一個同齡朋友叫黛西的小女孩。黛西覺得他不是一般的人,雖然外表看起來懸殊,其實他們是年齡相近的孩子,很快他們成了好朋友。

本傑明·巴頓奇事

黛西慢慢長大,本傑明正慢慢變得年輕。這是個很奇妙的過程,就好像兩輛火車相對而開,在一個點他們會碰面,然後繼續朝著自己的方向駛去,不同的是,一個逐漸衰老,一個逐漸年輕,還好他們心意相通。之後本傑明17歲的時候開始離家外出流浪,遇到過戰爭,遇到過喜歡的人,但兜兜轉轉最後還是回到了黛西身邊。然而,由於本傑明在逆生長,黛西在自然變老,兩人的生命註定交錯。本傑明離開最愛的人身邊,一個人去世界各地,但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寄明信片回來,也回來過一次,黛西已變老,女兒已經長大,還有個愛她的繼父。

本傑明不斷的年輕,其他人不斷地老去,或者離去。長在養老院的他,經歷最多的就是死亡,來來往往在這裡落腳人生最後一站的人都在等待自己生命的盡頭,本傑明活在這一片寧靜中,自然而然地學習了關於生命和時間最好的哲理。

時間是奔騰的馬達,永不停歇,每個人都希望留在自己最好的時光,黛西說我討厭變老,而對於本傑明來說他同樣對自己不斷的年輕無能為力。黛西說“當我皮膚變得又老又鬆弛時,你還會愛我嗎?” 本傑明說“當我滿臉粉刺,你還會愛我嗎?”答案是肯定的,本傑明說“我經常在想什麼事可以持續到永遠,我們也不例外。”

本傑明·巴頓奇事

最幸福最美好的時光莫過於他們生命歲月中交疊最接近的那一段。年近不惑的他和她,再一次相遇的時候,舊情復燃一發不可收拾。他帶著她坐船沿著海岸線旅行,他們結婚生子,像每一對如膠似漆的戀人一樣,幸福總是相似的,所以那麼輕易地被他們的愛感動,這是我們似曾相識的情節,不管是電影,還是生活。

她望著日益隆起的小腹,飽含期待。他凝視他最愛的兩個生命,臉色帶著她不願去懂的擔憂。她說,我們最終都會用到紙尿褲。他說,你不可能同時撫養我們兩個。她靠在床頭眼裡寫著最後的挽留。他輕輕轉身,帶著幾件換洗衣物騎上摩托毅然離開。

本傑明·巴頓奇事

倒轉的鐘,一直在明喻時間。時間縱然是永恆,卻是個無情的傢伙,儘管我們經歷傷心,我們希望時間倒流,一切重新來過,但一切從未回到過起點。本傑明的時間是逆行的,黛西的時間是順行的,在中間他們經歷了短暫的交集,享受了生命最美好的時刻。無論逆行還是倒行,我們都在得到和失去的旅程中行走。

這不像是一個溫柔的童話,黛西的女兒在母親的病房裡,讀到本傑明寫給她的那些不會被寄出的明信片“我想成為你的父親,我這一生做過的所有事都沒有這件有意義。”本傑明和黛西,兩列人生相向而行,數度擦肩,電光石火,幾番聚合離散,在時間勻速的流動裡,他們各自美豔,豔絕人寰,真的滿滿的都是時光的雋永、寂寞的主角和奇特又傷感的故事。

後來的後來,情節如想象的一樣,年華老去,她已然成了端莊的老婦,他則變回了一個小男孩。只是他失憶了,不再記得她的模樣,她的名字,甚至不再記得他們曾經滄海的愛情。正是生命和愛的永恆才讓我們的心在時間這條冰冷的河裡依然溫暖,依然怦怦跳動。影片結尾颶風終至,海水衝進了放置倒轉大鐘的房間。本傑明的生命就像時間大河裡的一條逆流,他遇到了眾多順流直下的生命,正是這些鮮活的生命在時間的長河裡默默流淌著,追隨著夢想和信仰,努力愛以及被愛。

本傑明·巴頓奇事

年紀大了,他忘記了自己是誰,唯獨記得愛人的名字。他已經老年痴呆了,只是他的外形看起來像是一個孩子。黛西熱淚盈眶,回到他的身邊,照顧著他。這些年,他獨自在外漂泊,孤孤單單的老去。因為想給愛人一個健康完整的家,不因為自己的不正常,而傷害到她們。童年是獨孤的,耄耋之年是寂寞的。垂垂老矣與呱呱落地其實都是無助而孱弱的。

本以為本傑明和黛西的故事是時光的妒忌,把這樣美好的愛情幻成一汪淚水,本以為自己的悲憫是為了黛西,看她的戀人竟化作懷抱著的嬰兒死去,看她擁抱著本傑明就像是擁抱一個雪人消融的身體,頓時悲從中來。

本傑明·巴頓奇事

生或死的姿態是不由人選擇的,你我只能描繪這兩點間的軌跡。人往往窮盡其法希望知道生與死兩點間的直線距離,但這只是人生中最輕微的部分。這些關於愛和生命的信念,芬奇引入了佛教的生死觀,關於活在當下,關於懂得愛,才能放下所有的恐懼和無奈,遠離顛倒妄想,待圓寂歸零時,唯有美好記憶,這才是機緣。 

影片接近尾聲了,多年以後終與摯愛再會的本傑明已經變成一個身高勉強只到黛西腰際的孩子,昔日戀人的面孔讓他感到既陌生又分外驚恐,“我們認識嗎?我現在覺得,就像我曾有過一生,但我現在已經記不清它的樣子了”。如果你在你的生命中是主角,然而在別人看來,你也只是有的人。也許在你的想法中,你的理想很偉大,然而在芸芸眾生中,你也只是有的人。當你為了自己的命運憤憤不平時,在這個蔚藍色的星球上,你也只是有的人。那面鍾還在角落裡倒流……

本傑明·巴頓奇事

“有些人就在河邊出生長大,有些人被閃電擊中,有些人對音樂有著非凡的天賦,有些人是藝術家,有些人游泳,有些人懂得做紐扣,有些人知道莎士比亞,而有些人是母親,也有些人,能夠跳舞。”電影結尾,旁白裡的巴頓這樣說。他和所有這些人一樣,只是生命的過客,他們的生活或許卑微,或許毫不起眼,但透過巴頓的眼睛,我們似乎都能映照到自己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