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效應:靈感來自偶然,有時不期而至

為何遇到難題會“百思不得其解”

現在,你面前有4條小鏈子,每條鏈子有三個環。打開一個環要花2分錢,封合一個環要花3分錢。開始時所有的環都是封合的。你的任務是要把這12個環全部連接成一個大鏈子


醞釀效應:靈感來自偶然,有時不期而至

,但花錢不能超過15分錢。請問,你該怎麼辦?

上面的“項鍊問題”你想到答案了嗎?客觀而言,雖然這看似一道有些難度的問題,但如果你找到了正確的解法,就會發現它並不複雜。先把一條小鏈子的三個環都打開,花4分錢;再用這3個環把剩下的3條小鏈都連在一起,再花9分錢,項鍊不就在限定不超過15分錢的條件下做成了嗎?

事實上,這是美國的女心理學家西爾維拉在1971年設計的一個實驗,專門演示醞釀效應的現象。

西爾維拉選了3組人作為被試者,每組成員的性別、年齡和智力水平等都大致相同。實驗要求第一組用半個小時來思考,中間不休息;第二組先用15分鐘想問題,無論解出與否都要休息半小時,打球、玩牌什麼的,然後再回來思考15分鐘;第三組與第二組類似,仍用前後各15分鐘思考問題,只不過把中間休息的時間延長到4個小時。

結果,第一組有55%的人解決了問題,第二組有64%的人解決了問題,第三組有85%的人解決了問題。

實驗結束後,當西爾維拉要求被試者大聲說出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果發現:第二、三組被試者回頭來解決項鍊問題時,並不是接著原來的思路去做,而是從頭做起。

你一定很好奇,同樣的思考時間,只是安排有所不同,竟會造成3組成績如此大的差別?正如成功的被試者自己所言,當他們休息回來以後,並不是接著原來的思路去做,而是仍然像剛開始那樣從頭想起。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生活中,我們都會有類似的體驗:遇到某個難題,冥思苦想不得其解,花了幾個小時仍一無所獲。不過,暫時忘掉它休息一會兒,可能就會突然茅塞頓開,問題迎刃而解了。

很顯然,這種把難題暫時放一放穿插一些其他事情的做法,使人們不會陷入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而且能夠採取新的步驟,從而使問題更容易被解決。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叫做“醞釀效應”。

不僅是前面那些普通的被試者,就連一些偉大的科學家,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同樣會運用到“把難題放在一邊,放上一段時間,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的“醞釀效應”。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就是其中一個經典的故事。

在古希臘,國王讓人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但他又懷疑工匠在王冠中摻了銀子。於是將阿基米德找來,要他在不損壞王冠的條件下,想法測定出王冠是否摻了假。

阿基米德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冥思苦想,嘗試了很多想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洗澡,當他的身體在浴盆裡沉下去的時候,就有一部分水從浴盆邊溢出來;而且,他覺得入水愈深,體重就愈輕。他恍然大悟,然後便進宮去面見國王。

在國王面前,阿基米德將與王冠一樣重的一塊金子、一塊銀子和王冠,分別放在水盆裡,只見金塊排出的水量比銀塊排出的水量少,而王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排出的水量多。阿基米德對國王說:“王冠裡確實摻了銀子!”

國王不解,阿基米德解釋說:“一公斤的木頭和一公斤的鐵相比,木頭的體積大。如果分別把它們放入水中,體積大的木頭排出的水量比體積小的鐵排出的水量多。可以將這個道理用在金子、銀子和王冠上。因為金子的密度大,銀子的密度小,故同樣重量的金子和銀子,必然是銀子體積大於金子的體積,放入水中,金塊排出的水量就比銀塊少。剛才王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多,說明王冠的密度比金塊密度小,從而證明王冠不是用純金製造的。”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當我們對一個難題束手無策時,思維就進入了“醞釀階段”。當我們拋開面前的問題去做其他的事情時,突然某一刻,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卻出現在我們面前。正如南宋詩人陸游那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所言:“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勞逸結合,讓你的靈感迸發

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在醞釀過程中,存在潛意識層面推理,儲存在記憶裡的相關信息是在潛意識裡組合,而在穿插其他事情的時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為個體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緊張,忘記了個體前面不正確的、導致僵局的思路,從而具有了創造性的思維狀態。

那麼,遇到難題的時候,我們應學會勞逸結合,先把它放在一邊,小憩一會兒或去喝杯茶,時隔幾小時、幾天,甚至更長時間之後再來解決它,往往能收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效果。

在化學界裡,苯在1825年就被發現了,可是後幾十年間,人們一直沒有弄清它的結構。儘管很多證據都表明苯分子由6個碳原子和6個氫原子構成,結構是對稱的,但大家怎麼也想不出這些原子是如何排列、形成整個穩定的分子的。德國化學家凱庫勒長期研究這個問題,但同樣找不到答案。

1864年冬天的某個晚上,凱庫勒在火爐邊看書時,不知不覺進入半睡眠狀態。他夢見一條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了旋轉的環狀。

他如同受了電擊一樣,突然驚醒。那晚他為這個假設的結果工作了整夜,這個環形結構被證實是苯的分子結構。

這是一個化學史上最著名的夢,苯分子結構的秘密也由此解開。

凱庫勒在這個研究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正是我們所講的醞釀效應。他自己也曾說過:“當事情進行得不順利時,我的心就想著別的事了。”沒錯,被難題卡住、怎麼都想不通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想想別的事情,讓大腦勞逸結合。

從心理學角度講,人的這種醞釀來自想象,是人腦對於對象中隱含

從心理學角度講,人的這種醞釀來自想象,是人腦對於對象中隱含的整體性、次序性、和諧性的某種迅速而直接的洞察和領悟。長期不間歇地思考一個問題,會造成精神緊張,於是一時間什麼都想不出來。然而,我們頭腦中收集到的資料不會消極地儲存在那裡,一旦讓大腦合理地休息,它就能按照一種我們所不知道的或很少意識到的方式進行加工和重組原來存儲的那些資料,進而產生新的想法。也就是說,直覺可以引導我們繞過不可逾越的高山,曲徑通幽,達到柳暗花明的境界。

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當對一個問題進行研究,在收集了充分的資料並且經過深入探索仍難以找到答案時,不應一條道跑到黑,而應做到勞逸結合,把對該問題的思考拋開,轉而想別的事情,這樣才會給新想法和好想法自然醞釀、成熟並迸發出來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