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的《陽臺上》沒“圈”到錢,是件好事

沒有任何意外,周冬雨投資、張猛導演的這部《陽臺上》,票房可能就止步於300多萬了,在動輒過億的今天,票房撲街撲出了一股清流。

周冬雨的《陽臺上》沒“圈”到錢,是件好事

周冬雨《陽臺上》實時票房

看著每天不到10萬的票房增長,每個影院一兩場的拍片,恐怕劇組連路演的勇氣都沒了,但筆者還是想安慰導演和冬叔一句:挺住別哭,這未必是壞事。

周冬雨的《陽臺上》沒“圈”到錢,是件好事

周冬雨《陽臺上》劇照

因為《陽臺上》真的不夠好,過高的票房只會“捧殺”這部小眾而平庸的電影。

筆者和許多看過電影的人一樣,都承認電影的誠意:膠捲拍攝,鏡頭設計好,配樂優秀等等,但這是電影,不是藝術寫真。

電影是藝術不假,但電影更要“講故事”。《陽臺上》沒講故事嗎?講了,只是很囉嗦,把一個五分鐘能講完的故事,講了一小時,把一部適合拍成微電影的劇本,拍成了100分鐘的電影來上映。

周冬雨的《陽臺上》沒“圈”到錢,是件好事

周冬雨《陽臺上》劇照

電影只要過審在院線上映,就是要掙錢的,只有能掙到錢,電影從業者們才會拍出更多更好的電影,但只適用於好電影,不包括《陽臺上》。

如果一個不算知名的小眾導演憋了幾年,在曲解原著後(最典型的就是男主對弱智女主角下手,在猥褻女主角後,不是放棄復仇的釋然,而是終於抱到了女人之後的“得逞”,一種猥瑣暴露無遺),拍出一部讓人看到一半就睡著的片子,還獲得幾億或者十幾億的高票房,那這個導演又可以拿著錢頹廢個幾年,修修仙,再出來造一部“神片”來獻給大家了。

也許有人覺得筆者毒舌,因為導演可能真的很努力,但是,電影呈現的狀態就是如此,沒有很好的節奏感,擠牙膏似的敘事方式,上映也是拖延得不行,從去年6月份就嚷嚷上映的,硬是拖了快整整一年。

周冬雨的《陽臺上》沒“圈”到錢,是件好事

《陽臺上》2018年“六一”宣傳照

一部高票房的電影,要麼是大成本製作的商業片,要麼是劇情和演員俱佳,講了一個精彩故事的,前者如《阿凡達》總票房27.8億美元,後者就像國產片《我不是藥神》最終斬獲30.7億人民幣。

而《陽臺上》有什麼?論劇情,劇情不夠精彩,論陣容,只有周冬雨一個人能撐起來,論導演,《鋼的琴》縱使不錯,也是很多年前的一部小眾佳片,人不能吃老本,連“國師”張藝謀拍不好大家都照樣不買賬,張猛請問你是誰?

周冬雨的《陽臺上》沒“圈”到錢,是件好事

《陽臺上》導演張猛

如果說電影是第八藝術,文藝片則是第八藝術裡面的小分支,而中國大陸的文藝片更是小分支中的“小屁孩”。相對港片而言,中國大陸電影本來就是起步晚,最近幾年國產片雖然慢慢能看了,但是文藝片仍然在尋路之中。

相信大家沒有忘記,三個多月前那部被“罵哭”的那部《地球最後的夜晚》,通過營銷製造“跨年之吻”的噱頭,結果,導演畢贛那60分鐘的長鏡頭把大多數人都“逼瘋”了,紛紛要求退票,雖然掙了2.79億的票房,但真的好嗎?

周冬雨的《陽臺上》沒“圈”到錢,是件好事

畢贛導演的《地球最後的夜晚》

德不配位,必有殃災,做人如此,電影也是如此,如果陽臺上也效仿《地球最後的夜晚》,騙了大家幾億票房,那將來再有文藝片上映的時候,想必會有人罵道:去TMD文藝片。

或許《陽臺上》存在一些優點,但真的不配過億,最合適的票房應該是2000萬左右,但它運氣不好,又選擇在《驚奇隊長》、《綠皮書》等大片的夾擊下上映,同時前輩《流浪地球》也並未下線,所以它只能拿個零頭,但真的一點都不冤。至少它沒有把自己推上風口浪尖,至少還能當成藝術寫真看看,孤芳自賞一下。

大家覺得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