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0岁的老人仍在追寻爱情,他是如何做到的


一位70岁的老人仍在追寻爱情,他是如何做到的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土壤,爱情的种子只能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开花。


一、爱情很挑剔


失去一个爱的人只是一时错过,但失去爱人的能力,心中土地就会变得贫瘠,一片荒芜,即使将来爱情降临到我们面前,我们也无法握住它。


有人问“我还能拥有爱情吗?”


当然可以。


梁实秋早年与初恋程季淑相识、相知、相爱。


他曾这样描述过他的爱情:“青春初恋期间谁都会神魂颠倒,睡时,醒时,行时,坐时,无时不有一个倩影盘踞在心头,无时不感觉热血在沸腾,坐卧不宁,寝馈难安,如何能沉下心来读书?”



婚后他们感情不减,仍像结婚前一样恩爱,身边朋友没有不赞美他们的。


岁月如白驹过隙,在20世纪70年代,梁实秋退休后,他与他的发妻程季淑形影不离,经常手牵着手,就连坐在汽车后座也是这样,俨然热恋中的情侣。


后来程季淑因一次意外去世了,梁实秋悲痛欲绝,只觉生意尽矣,以后“只好踉踉跄跄地独自继续他的旅程!”


一位70岁的老人仍在追寻爱情,他是如何做到的


二、追求爱情不分年龄


若到此为止,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动人凄美且符合传统观念的爱情故事。


七十岁时,梁实秋认识了小他28岁的影星韩菁清,并对她一见钟情。韩菁清也十分仰慕梁实秋的才华,他们很快陷入爱河,步入婚姻。

这段恋情引来巨大非议,梁实秋的学生、朋友们几乎无一人赞同。


对于晚年的爱情,梁实秋曾说:“我只是一个凡人——我有的是感情,除了感情以外我一无所有。我不想成佛!我不想成圣贤!我只想能永久永久和我的小娃(注:对韩菁清的昵称)相爱。人在爱中既是成仙成佛成圣贤!”。


梁实秋是一位作家,心中自是感情丰沛,生意盎然。他在这两段感情中都体现了一个特点:“真”。他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对待自己、对待爱人、对待爱情都是真诚且真挚的。



正因如此,即使步入晚年,梁实秋仍然可以罔顾世人的眼光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爱情。


一位70岁的老人仍在追寻爱情,他是如何做到的


三、爱人的能力很重要


在大多数人看来,爱情是年轻人的专属,很难想象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还在追寻爱情。



故事里,第一任爱妻程季淑去世后,梁实秋虽然失去了爱人,悲痛不已,但他没有失去爱人的能力。他心中仍保留着爱情的位置,心中的土地也只是暂时失去光泽,只要时间到了,土地很快就会恢复到之前肥沃的模样。


只有这样,当下一次爱情来临时,他才能有足够的营养去培育新的爱情。反之,如果心中贫瘠,荒芜无比,爱情又怎么会在这里生根发芽呢?


只要爱人的能力在,爱情在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
一位70岁的老人尚且在追寻爱情,更年轻的我们怎么能因为一次挫折而轻言放弃?


自古以来爱情就是我们重要的情感需求。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到归有光“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之,今已亭亭如盖矣”、张爱玲“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等等。



看,多少文人志士都在追寻爱情,多少诗词篇章都在歌颂爱情。


一位70岁的老人仍在追寻爱情,他是如何做到的


四、爱情充满魅力


几乎每一个人在青春期都遇到过有好感的人,它相比亲情、友情更难获得,世人一方面被她神秘面纱所吸引,一方面又想亲手揭开她的面纱以窥美人真面目,而结局往往以悲剧收场,更显爱情弥足珍贵。



很多人都曾遇到爱情,但只有极少数人能拥有爱情。结局或幸福或悲伤,她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等待、追寻、维护。也许没有结果,只要心中有爱,这个过程就已足够甜蜜。

失去了爱人,这只是一时,失去了爱人的能力,那便是一世。失去爱的人不可怕,失去爱人的能力才可怕。心中荒凉,人间似刑场;心若向阳,无惧悲伤。


在心理学上,如果一个人在失恋后遇到了一个更优秀的人,她的悲伤往往会减轻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当然,这个前提是这个人还相信爱情,还有爱人的能力。


所以,努力吧,为了面包与爱情,也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