穢者多物,水清無魚

穢者多物,水清無魚

穢者多物,水清無魚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成就一番大的功業,必須要有這樣的用人意識。天下奇才,偏於一面者,十有八九。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用人不必求全責備,也不必均是賢才。很多人只看到別人的缺點而無法賞識別人的長處,這樣的人是不會成就大事業的。

曹操用人的一大特點就是大度用人、容人之錯。他衝破了固有的的迂腐標準的禁錮,具有創新的見地,他認為"人無完人,慎無苛求,才重一技,用其所長"。

穢者多物,水清無魚

東漢建安四年,曹操與實力最強大的北方軍閥袁紹相持於官渡,袁紹擁兵十萬,兵精糧足,而曹操的兵力只及袁紹的十分之一,又缺糧,明顯處於劣勢,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曹操必敗無疑了。曹操的部將以及留守在後方根據地許都的好多大臣,都紛紛暗中給袁紹寫信,準備一旦曹操失敗以後便歸順袁紹。

官渡之戰曹操採用了荀攸的計策,襲擊袁紹的糧倉,一舉扭轉了戰局,打敗了袁紹。曹操打掃戰場時,從袁紹的文書案卷中撿出一束書信,都是曹營裡的人暗中寫給袁紹投降的書信。當時有人建議曹操,要嚴肅追查這件事,對凡是寫了投降信的人,統統抓起來治罪。然而曹操只是說:"當時袁紹強盛,我都擔心能不能自保,何況別人呢?"於是,他連看也不看,下令把這些密信全都付之一炬,這麼一來,那些懷有二心的人便全都放心了,並對曹操心存感激,軍心、臣心穩定,處於弱勢的曹操集團迅速鞏固了勝利的戰局。

穢者多物,水清無魚

在用人的問題上,除了要有氣量,還應用人之所長,不求全責備。只因勢而用人,為制勢而擇人,這是統御者御將用人的基本出發點。不從個人印象的好惡出發,能御用自己不得意的人,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不講資歷,不論出身,只要有功績、有本事就會給予提拔。

穢者多物,水清無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