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产业的一台实景演出剧——《神溪记忆》

□ 闫桂花


扶贫产业的一台实景演出剧——《神溪记忆》

实地置景 灯光璀璨

《神溪记忆》实景演出剧在北岳恒山脚下的浑源县神溪湿地上演。通过观看这部实景演出剧目,就其普遍化和总体性、艺术张力及民俗顾及、传统核心和商演结构等作一探讨。

剧目的普遍化和总体性

作为当下一个文化扶贫项目,全国各地都有一定的普遍性存在,普通的因素有:实地置景、百姓参与、编制故事穿插、现代灯光效果、音乐混合凝炼等等。实地置景背后的“实”,地域的实际性,浑源县至少有十几处国宝级文物。

打两个比方:750 年的壁画,撕开面纱的如来,是不是可以在舞台用一种庄严的艺术形式展示?恒山释道儒的信仰融合,与当下的大文化融合是否也可以得到一个舞台展示等。百姓参与里的“情”,浑源县当地的传说可以用山西“晋剧”、大同的“嗨嗨腔”让百姓原汁原味地唱出来,但是,时间上要把控。

再说编制故事的穿插,薛导在这方面是费了大力气的,好的剧目或者好的艺术作品,都是一条线穿插,而穿的故事的丰富性却是多样,穿什么样的故事呢?还是要在地域上做文章。

扶贫产业的一台实景演出剧——《神溪记忆》

现代灯光效果的冲击力量无可厚非,与艺术展演的协调性很让人震撼。音乐运用,音乐的舞台展示是启动灵魂知觉的一种艺术,音乐是战胜了语言的一种神音,高水准的音乐是天籁之音,共鸣性是最高级的吸引力。以上这些是普遍的元素,这些普遍的元素显现出特色时,总体性的力量才能得到很好的展示。舞台领域里的东西其囊括性众所周知,在较短的时间里,成功地展示一台实景演出是难能可贵的。

既然考虑到《神溪记忆》的恒山文化背景,剧中恒山文化背景只是一个布景而已,追溯文化深厚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艺术的张力与民俗的顾及

浑源的地域特色非常明显,有着经年累月的阳光与历史普遍的月光,这个阳光是什么,是浑源自身的艺术张力,一餐一食皆有艺术存在,一吟一唱神音四起。

薛导在这里也寻求了一系列的情节,读书声(浑源话的读书声)、婚丧嫁娶(浑源元素的顾及)对于地方方言的考虑少了一点。

那么,浑源历史普遍的月光是什么?这里薛导充分考虑了“律吕姑娘”的声、情、貌及她的传说等,这是一个并不充足的考量,缺细节的观照,情节也太泛泛。民俗的顾及上不足,“一个神的故事串起民俗元素演绎成黄钟大吕”,这是一个导演伟大的梦想和实际的践行,神的故事是神的故事,民俗是民俗,这种联系,多少有些牵强,是浮在面上的,或是一种简单的元素串联,挖掘背后深层次的民俗文化背景,不得不从历史的发展角度和史料记载中得到。

传统核心与商演结构

凡是一个地域的情景剧,一定要有地域的传统核心力,里面要具备高水准的传统美学、传统心理学、传统延伸学。

表演是一种倾诉的表达,受当下及外围语境的影响和心理的顾及,对传统核心的挖掘上更多的是创造者尊重了自己现实的经验,尊重了自己体能与思维的想象,美学与历史领域更多的东西是一种文化长久的积淀与拓展。

这里,我们要尊重劳动者的付出,尊重一个导演在较短时间内心力、脑力、体力的付出,我们旨在求精的水准上研讨。在快节奏的今天,来不及细细思忖,来不及深刻研学,来不及与紧张的生活脚步拉开距离,一切急躁作品的产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

当然,艺术没有止境,好的艺术品具备了上升的空间。之所以把传统核心与商演结构放在一起,我的想法是,商演不是一味地迎合,也不是曲高和寡,传统的核心力就是成百上千年群众智慧的结晶,掺杂到任何一个时代的商演都是成功的,历史核心力越强,商演成功率越高。

回唤实地情景剧的发展方向,是一个高的艺术台阶,各种元素的慎取背后都有宏大的叙事能力及扩张力量。

扶贫产业的一台实景演出剧——《神溪记忆》

独特的情景剧

总之,《神溪记忆》背后的人文关照是令人感动的,除了专业方面的研讨之外,作为一个文化扶贫的背后,是积极响应了习总书记“扶志、扶智” 精神脱贫的实际行动,这是一次精神引领的行动,更是一项由贫穷向快乐的飞跃。向薛导这样的文化人致敬,一并祝贺浑源县人民政府、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大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同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举办的《神溪记忆》实景演出研讨会成功!


责任编辑 武国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