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蕴藉哲学智慧:道术情理博弈,孰高孰低?

一部《鹤唳华亭》,引发无数讨论,其中讨论度最高的,当属环环相扣的剧情和立场各异的人物。与其他宫廷故事不同的是,电视剧《鹤唳华亭》人物之间的博弈并非交恶与发难,更多的其实是道术与情理的博弈。

从第一集开始,似乎各种人物都在拆罗晋饰演的太子萧定权的台。金瀚饰演的齐王觊觎储君之位,张志坚饰演的中书令李柏舟则与齐王立场相同,就连黄志忠饰演的皇帝也要拆太子的台,所以很容易让人对太子动恻隐之心。与此同时,剧本也开始暗示和明示,太子的台太大了,以至于连他君父都要忌惮,不得不用齐王来制衡他,冠礼也迟迟不给他办。

《鹤唳华亭》蕴藉哲学智慧:道术情理博弈,孰高孰低?

在皇帝看来,太子舅舅拥兵一方,老师德高望重,表兄弟也是才华横溢的刺头,而他正值壮年,远没到要接班人冒头的年纪。在太子一方来看,冠礼迟迟不办,齐王迟迟不发,君父厚此薄彼,公道难行,必须采取行动打破僵局。所以太子明知齐王要在冠礼设计他,却不禀父王替他做主,而是选择上演反转大戏一出。生在皇家,博弈难免,然皇家大业,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体面之事。

父子双方各有立场,似乎并非对错问题,只是道与术的不同,行事风格与命运轨迹迥异。就齐王设计他一案不禀君父,也侧漏出父子信任危机,道与术的歧途,已经撕裂了父子情感,让常理变得不常。

《鹤唳华亭》蕴藉哲学智慧:道术情理博弈,孰高孰低?

道术与情理博弈孰高孰低尚不可知,但人物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确立。人民网发文赞电视剧《鹤唳华亭》在人物确立上的细腻与深沉,“人物关系循序渐进的变化,自然地穿插在故事进程之中,借由动作、神情的顿挫,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当故事不断推进,主人公的怯弱莽撞与远瞻大局交相辉映,同一场戏的不同节点甚至设置了多次转折,层层递进,人物形象也逐渐丰满。”故事的核心永远是人,通过哲学智慧式的阐释与刻画,人物的丰富性与内涵得到了延展,这或许就是电视剧《鹤唳华亭》广受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