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庸才曾國藩,如何成為天下第一完人

沒有顯赫的家世,天賦在晚清同時代人物當中堪稱最差,左宗棠譏諷他“欠才略”;他的得意門生李鴻章直言說他“儒緩”;梁啟超評價他說:“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

可見"笨拙"非同一般,他就是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並被譽為大清“中興第一名臣”,最後功成身退的曾國藩。曾國藩的天份雖不高,但他的人生經歷,以及他的處事哲學,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能給人以特別的啟示。

天下第一庸才曾國藩,如何成為天下第一完人

1、天下之至拙 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因為笨拙,沒有智力資本,因此他更虛心;因為笨拙,總是失敗,因此抗挫折能力越強;因為笨拙,不懂取巧,因此在遇到問題時,他都用最笨拙、最踏實的方法去完成。

22歲的曾國藩第6次走入考場,依然名落孫山。這次他不僅名次墊地,考卷還被當成了反面教材。

自從14歲開始參加科考,連著6年落榜。有人說是曾家祖墳沒冒青煙,其實說白了,是曾國藩自身資質太過平庸。

當地甚至有個流傳甚廣的小故事:曾國藩小時侯每晚睡前必須背一篇文章。有天一個小偷躲在他家房樑上,想趁大家睡著後偷東西。沒想到,小偷睡了兩覺醒來,小偷聽得都會背了,曾國藩還是背不下來。氣得小偷大罵曾國藩:"就你這個笨樣,還讀什麼書?你聽我給你背一遍。“背後,揚長而去,只剩目瞪口呆的曾國藩。

自古以來的名人,在科舉第一步如曾國藩資質的人不多;

左宗棠14歲考中秀才;

李鴻章17歲考中秀才;

胡林翼因家人阻攔,22歲首次參加,考中秀才,舉人和進士一次通過;

比曾、左、李時代稍晚的梁啟超更是天資過人,11歲考中秀才,16歲考中舉人。

曾國藩自己也常說"餘性魯鈍"。

但是魯鈍的曾國藩,最終依靠自身打造“尚拙"的獨特人生哲學翻了身。他認為只有下笨功夫,才能靠得住。

此後每天,曾國藩天不亮就起床,醒了絕不賴床;讀書時,上句讀不懂,決不讀下一句。每日依此笨方法,從不中斷的實踐。

28歲的曾國藩第7次走入科舉考場,沒想到一鳴驚人,考中只有0.000048%概率的進士。緊接著,他參加翰林院選拔考試。他的成績再次讓大家刮目相看,在得到道光的親自閱卷審核後,破格由第三名改為第二名,順利進入翰林院。

天下第一庸才曾國藩,如何成為天下第一完人

2、天下之至恆 則斷無不成之事

從小在農家小院出生長大,以追求功名為目標的曾國藩進入翰林院後,在眾多精英面前,學識顯得尤為淺薄。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曾國藩開始讀聖賢書、廣交朋友,這個期間,他的視野與見識也慢慢得到提升。

三十而立之年,曾國藩立志學做“聖人”,並以此作為人生目標。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曾國藩開始每日寫日記,並制訂目標。他用恭楷事無鉅細地記錄每件事,並進行反省與改善。

這個過程中,曾國藩身上的很多陋習慢慢得到改善,比如:難於戒除的煙癮。只是後天養成的習慣能改,但很多從小伴隨成長的性格缺餡,要改變卻是難上加難。

“有恆”則是曾國藩另一項可貴品質。為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來彌補性格中的缺陷,他給自己制訂20條做人、行事、學習的規矩,並一一寫在日記中,進行持之以恆的實踐。

除此外,曾國藩做事盡職盡責,對分派的工作從不挑三撿四。因此,毫無根基的曾國藩,十年之內七次升遷,連升十級,打破了道光年間的升遷紀錄。

只是升為高官的曾國藩開始雄心勃勃,他認為終於可以有所作為、實現抱負,但沒多久,他的心情就跌入低谷。

朝廷上下腐敗昏庸,面對民生矛盾與問題採用敷衍與拖的態度。對於國家發展、社會矛盾更是閉口不談,個個爭當和事佬。

天下第一庸才曾國藩,如何成為天下第一完人

汙濁混沌的風氣讓曾國藩深惡痛絕,卻又無能為力。正如胡林翼曾說:人一入宦途,全不能自己做主。

1850年,無奈之下曾國藩打算辭職回家。沒想到道光去世,20出頭的咸豐登基上位。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咸豐也不落俗套,"三把火"給全國帶來新氣象。

曾國藩為此興奮不已,他認為自己積累多年的政治見解,終於有了發揮的機會。

他從朝廷的詬病、惡習,到民生疾苦一一向咸豐直言提出。只是曾國藩低估了咸豐的資質、能力與擔當。

咸豐的不作為讓曾國藩陷入痛苦中,在強烈的責任感支配下,平常以謹慎出名的曾國藩,竟然寫信直接批評咸豐身上的缺點。曾國藩因此得罪了咸豐,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

天下第一庸才曾國藩,如何成為天下第一完人

這時他的母親去世了,受到打擊的曾國藩決定在家守孝,改行做學者,這也成了曾國藩13年京官生涯的轉折點。

沒想到,隨著太平天國勢力的迅速發展,不但讓曾國藩一眾好友家破人亡,也打碎了他賦閒在家的想法。咸豐緊急召他出山。好友郭嵩燾說:"公素具澄清之志,今不乘時自效,如君父何?"

在好友的勸說下,曾國藩決定藉此天下大亂之際,施展才華,實現人生理想。

初到長沙的曾國藩,開始把重心都放在除暴安良上。但事實證明,若與地方勢力鬥爭,沒有自己的根基,根本難以成事。

曾國藩為此吃了個大啞巴虧,受到生平最大的打擊與羞辱。經過幾夜不眠反思,他決定:"好漢打脫牙和血吞"遠走衡陽,打造一支鐵桿湘軍。

看起來保守的曾國藩,在根本問題上,卻有著巨大勇氣。憑藉智慧,曾國藩劍走偏鋒建立起了湘軍隊伍。同時帶給他的困難卻是巨大的,尤其是部隊所需經費的缺乏,讓曾國藩嘆息:

勸捐之難,難於登天,費盡心力,迄無一獲。為籌備經費,曾國藩因為勸捐再次得罪咸豐與同僚。

經過重重失敗與打擊,曾國藩終於從中摸索出經驗,打造出第一批曾氏戰船。只是此時的湘軍沒有作戰經驗,裝備也不夠齊全。但此時曾國藩卻承受了無比巨大的壓力:咸豐的瞎亂指揮,以及親家、恩師沒有後援最終戰死沙場的打擊。

對於曾國藩來說,他即便想增援卻心有餘而力不足。此時他若強行出兵,時機不成熟,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湘軍將毀之一旦。

曾國藩揹負起常人無法忍受的罵名,憑藉個人信念與長沙之辱,終於等到湘潭大戰取得首次勝利的好消息。這次大勝,是朝廷與太平軍交戰以來,唯一一次大勝。曾國藩的艱苦奮鬥,終於取得成效。

曾國藩雖不善言辭,做事拙笨,但由此說明:小聰明終難成大事。而曾國藩笨拙、紮實,從根本上做起,才能真正走得遠。

天下第一庸才曾國藩,如何成為天下第一完人

3、天下之至柔 能勝天下之至堅

湘軍輕易奪取武漢,扭轉晚清節節吃敗仗的困局。咸豐決定讓曾國藩擔任湖北巡撫職位,卻又擔心曾國藩尾大不掉,出爾反爾收回任命。

對於咸豐的不信任,曾國藩感到傷心難過。更難過的是沒有實權的他,受到地方官員的打壓、擠兌,調兵籌餉遇到障礙。在咸豐的壓力下,曾國藩部隊馳援江西,最終慘敗於九江湖口。一年多的戰果與他的職權一樣得而復失。

此時,身處江西的曾國藩,時刻面臨被殺的困境,為了幫助胡林翼收復得而復失的武漢,他將身邊唯一可調取的部隊力量馳援胡林翼,胡林翼因此屢建大功。正所謂:"軍中閱歷有年,益知事當於大處著眼"。

1857年,受到地方嚴重擠兌,湘軍處處碰壁,讓曾國藩痛苦不已。這個時侯,曾國藩接到父親去世的通知。回家守孝的他想借此機會得到咸豐的支持,沒想到咸豐卻順勢解除了他的兵權。

休養在家的曾國藩,因痛心疾首到處宣洩不滿。在極端的痛苦中,好友的來信讓他終於認識到:

行事過於方剛者,表面上是強者,實際上只是弱者

曾國藩從此一改從前作風。當他再次接到咸豐要求他出山時,不但爽快答應,而且不再象從前直言衝撞,而是多了圓融,成為一名真正的思想政治家。

此時,好友胡林翼已站穩根基。在他的運籌下,與曾國藩順利聯手。

結硬賽,打呆仗"是湘軍從始至終唯一戰術。不論軍隊有多累,每天行軍4個小時,挖牆修溝4個小時。不求奇謀,穩紮穩打,湘軍歷經千難險阻終於把安慶收復回來。

1860年,49歲的曾國藩被任命為兩江總督,手握湘軍軍權,成為清末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他的重心開始由軍事轉至民生和吏治。為了改變陋習,變得圓滑的曾國藩推出兩條重要舉措:不準大排場,只收小禮物;不允許給親友們安排工作。

正所謂“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只有圓滑柔韌,才能順利攻克一個個難關;只有海納百川,積聚各方力量,才能到取得最終成功。

天下第一庸才曾國藩,如何成為天下第一完人

4、唯正己可以化人 唯盡己可以服人

曾國藩曾說: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1862年,只剩下太平天國首都沒有攻克,這是最重要,也是阻力最大的戰役。

曾國藩任命弟弟曾國荃為主帥全力攻打南京。但曾國荃沒有聽從曾國藩的建議,行軍速度過快,後援部隊跟不上,致使攻打南京嚴重受挫。此時,世界暴發瘟疫,內憂外患讓曾國荃備受打擊。

同樣身處困境中的曾國藩,只有做好後勤保證供給弟弟足夠的糧米與彈藥。此時,嫡系沈葆楨卻提出:江西當地財政緊張,將停止供應軍餉。

曾國藩因此將此事因此上報朝延,讓他沒想到的是,此時的朝廷為避免地方尾大不掉,決定對湘軍採用“分而治之”的政策,將權力收回中央,這次無疑是清朝廷的好機會。曾國藩毫無懸念慘敗。

險境中,曾國荃終於取得南京勝利。只是兄弟倆沒有得到封賞,反而受到懲罰。曾國藩深刻體會:兄弟倆的權勢已達巔峰,要想減輕朝廷對他們的疑慮,就需要釋放兵權,自裁湘軍。

憑藉敏銳的嗅覺,曾國藩大舉撤裁湘軍渡過難關。此時,左宗棠卻與他決裂。左宗棠雖曾受曾國藩大辦舉薦,但他骨子裡瞧不起“幫辦團練”起家的曾國藩。

兩人決裂後,左宗棠不斷在他背後詆譭他。曾國藩從不因此談論左宗棠,還要求家人跟他搞好關係。不僅如此,左宗棠西征時,曾國藩仍給他大力幫助與支持,保證軍餉供給。讓左宗棠終於發自內心的敬重和佩服曾國藩。

"曠兮其若谷"曾國藩,正如有句話所說:曾國藩是聖賢,而左宗棠僅止於豪傑。他的心胸沒人可比。

天下第一庸才曾國藩,如何成為天下第一完人

不僅如此,曾國藩十分重視人材培養。

英國曆史學家包耳格曾說:曾國藩是中國最有勢力的人,當他死去的時侯,所有的總督都曾經做過他的部下,並且是由他提名的。如果他曾經希翼的話,他可能已經成為皇帝

他的學生李鴻章官至朝廷最高位階,50歲時即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做為漢人的李鴻章,官階達到巔峰,這在於清朝廷是絕無僅有的事。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是曾國藩的特有品質。正因為他的不爭,反而得到別人日思夜想的高位。1868年,曾國藩升為“武英殿大學士”,調任直隸總督,成為清朝八大總督之首。

上任後,曾國藩著手兩個重大舉措:汰換品性卑劣、工於心計的清朝廷官員;清理積案。曾國藩上任直隸總督一年後,結清舊案12074件,新案28121件。

一年時間結清3萬多錯綜複雜的案件,需要付出巨大心力,曾國藩每天看書的時間都抽不出來。

天下第一庸才曾國藩,如何成為天下第一完人

"尚拙"與"有恆"是曾國藩一生崇尚的品質,他要做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在生命的最後,他拼盡全力完成派員留學,堅持帶兵工作。晚年時期,曾國藩被病魔纏身,右眼失明,左眼視力微弱,但他每天處理完公事後,仍然堅持讀書。最後歷時兩個月的大閱兵,加重了曾國藩的病情,而他堅持工作直到生命耗盡的那刻。

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永遠告別了他摯愛的國家。他用他的一生捍衛、守護了中國的文化與信仰;用他的一生證明人的意志力所能達到的高度與侷限。

曾國藩的一生短暫而輝煌,他被譽為“古今完人”功比周公孔孟,被後人極力推崇,當今無愧。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