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傳》的故事發源地在河南方城,而不是在浙江杭州

《白蛇傳》是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故事之一,其中的愛情故事感天動地,被後人改編成了戲劇、電影和電視劇。但故事的起源地並非發生在杭州西湖,而是發生在河南省方城縣的楊樓鎮。

《白蛇傳》的故事發源地在河南方城,而不是在浙江杭州

明末文人馮夢龍根據來自中原的傳說,結合唐代傳奇筆錄《白蛇記》、《南宋雜事詩》中聞道雷峰蛇怪之說, 把它改編成通俗小說《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並收錄在了《警世通言》裡。後經明清時期多次改編,《義妖傳》和《白蛇寶卷》面世,法海成為干預和破壞幸福婚姻的惡勢力代表。

白蛇傳說被戲劇化以後,情節更為豐富,人物性格也更加豐滿。其中既有來自民間傳說的美化,也受到了說唱、小說、戲曲等風俗藝術的影響。

《白蛇傳》的故事發源地在河南方城,而不是在浙江杭州

《白蛇傳》的故事,婦孺皆知,無論大江南北,都是敘述的白蛇所變的白娘子與民間男子許仙的婚姻悲劇,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故事的起源地在河南方城而非浙江杭州,這一點卻很少有人知曉。

《白蛇傳》的故事發源地在河南方城,而不是在浙江杭州

為探究這一起源地在中原地區方城縣楊樓鎮的真實性,曾有學者做了大量實地研究,查閱了大量典籍,最終找到了有力的歷史證據。

如今楊樓境內的沙河在鎮政府所在地東南角轉了一個彎,向北緩緩流入燕山水庫。據說轉彎這一段河流最早被稱作“蛇王河”,後人感覺不雅,就以諧音寫成如今的“柿葉王河”。在這個S彎處,水的南面是始建於唐代的回龍廟,西面是始建於北宋初期的金山寺,東面是始建於宋朝中期的白塔寺。一廟兩寺全部臨水而建,彼此相距都不超過五公里。一廟兩寺在明朝時香火都十分旺盛。

《白蛇傳》的故事發源地在河南方城,而不是在浙江杭州

金山寺恰巧處在水的下游,正是“水漫金山”之地,白塔寺因傳說塔下壓了白蛇而得名,回龍廟乃道教祖師廟。從地理位置決定了佛、道相斥、相融過程中發生的恩愛情仇,也決定了《白蛇傳》的傳說必然出於此的淵源所在。

《白蛇傳》的故事發源地在河南方城,而不是在浙江杭州

白蛇傳說的立足點是金山寺,而杭州沒有金山寺。馮夢龍在《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中,只好搬來了鎮江金山寺。試想杭州距鎮江有500裡,宋朝時消息閉塞,民間根本不可能產生這樣的傳說。而在方城縣樓楊樓鎮“蛇王河”周邊既有金山寺,又有白塔寺,還有白蛇、青蛇住的黑龍潭,採靈芝去的青山等,均在50裡以內。這一切讓《白蛇傳》這一神話傳說有了豐富的現實素材。

《白蛇傳》的故事發源地在河南方城,而不是在浙江杭州

之所以在楊樓鎮能形成這樣獨特的環境,也是有它獨特歷史原因的。當時,方城縣整體上受道教影響較深,境內有煉真宮、黃石山真武廟等多處宗教場所;而緊挨方城縣的葉縣由於受香山寺的影響,佛教傳入較早,白塔寺內的塔就是仿香山寺塔而建。而楊樓鎮這個地方處在方城縣、葉縣、舞陽縣交界之地,有一腳踏三縣之稱。歷史上分屬於不同國家、地區管轄,也是各種文化交匯之地。

《白蛇傳》的故事發源地在河南方城,而不是在浙江杭州

北宋初期,朝廷對佛教採取保護政策,徽宗時,佛教一度受到打擊,《白蛇傳》之所以在北方形成,而後南遷,是靖康之變導致的中原人大量南遷,特別是南宋遷都臨安分不開的。“水漫金山”在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據史料記載,金山寺數次被淹,幾乎每十年一遇。

僅近年來,金山寺就被淹過兩次,所以2011年才在其下流修建了今天的“燕山水庫”。而跨河的橋更是被水衝了又建、建了又淹,時斷時續。這也許就《白蛇傳》中斷橋相會、水漫金山的歷史原型。

《白蛇傳》的故事發源地在河南方城,而不是在浙江杭州

《白蛇傳》真正起源於佛道相爭。據說當時本地有一個信奉道教的徐姓醫生,由於醫術高明,被人稱之為徐先兒,後被馮夢龍寫成了“許仙”,這就許仙的原型。當時金山寺的一裴姓住持,一心想拉在當地影響較大的徐先兒入佛門。裴姓住持就是馮夢龍筆下的法海,因鎮江金山寺住持原也姓裴,是唐朝相國裴休之子。一生向佛,被送往金山寺出家,取法名“法海”,後來成為得道的高僧。於是馮夢龍就移花接木,嫁接了過去。至於這兩個裴姓住持是不是同一個人,至今無法考證。

《白蛇傳》的故事發源地在河南方城,而不是在浙江杭州

據有關記載,裴姓住持因組織抵禦洪水而獻身,在歷史上是一個有功績的人物,至於後來法海成為反面人物,則是故事的需要。因徐先兒不願信佛,於是佛家就故意說他有蛇妖附體,這也引起了道教的不滿。於是佛道相互鬥法,《白蛇傳》由此演繹開來。

《白蛇傳》的故事發源地在河南方城,而不是在浙江杭州

《白蛇傳》,因其悽美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年,至今還被人們津津樂道,成為青年男女對追求真愛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