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的昌黎縣和撫寧區

昌黎縣地處河北省東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西南挾灤河。縣域東西最長50公里,南北最寬47.5公里,總面積1212.4平方公里,轄11個鎮、5個鄉、1城郊區,行政村446個,總人口57萬人。昌黎地處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地帶,緊連華北與東北經濟走廊,擁有發達的陸海空立體交通網絡體系。距首都北京270公里、距天津濱海新區170公里、距瀋陽410公里;京哈鐵路、205國道、沿海高速貫穿全境;以昌黎為中心的150公里半徑內,彙集了天津新港、曹妃甸港、秦皇島港、京唐港等多個世界級海港口岸;境內坐落秦皇島北戴河國際機場。

秦皇島的昌黎縣和撫寧區

公元1189年取“黎庶昌盛”之意定名“昌黎”,是久負盛名的花果之鄉、魚米之鄉、文化之鄉、旅遊之鄉、養貉之鄉、乾紅葡萄酒之鄉,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祖籍地。昌黎五次榮膺“全國文化先進縣”,三次蟬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縣內擁有悠久的果樹栽培歷史,盛產玫瑰香葡萄、富士蘋果、核桃等乾鮮水果,是“花果之鄉”;擁有4個漁港和94萬畝耕地,盛產扇貝、海參、玉米、小麥等農產品,是“魚米之鄉”;擁有六大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20多萬畝設施蔬菜,是“蔬菜之鄉”;擁有64.9公里的海岸線和渤海近岸最高山峰——碣石山,山、海、河、湖、灘、泉等資源廣具,是“旅遊之鄉”;擁有彎針、壓角等縫紉機零件加工傳統,佔據彎針國內市場90%、國際市場60%以上的份額,是“彎針之鄉”;擁有1400萬隻貉狐貂等皮毛動物保有量,成為全國最大的養貉基地,是“養貉之鄉”;擁有萬畝釀酒葡萄基地,誕生中國第一瓶乾紅葡萄酒,是“乾紅之鄉”。

秦皇島的昌黎縣和撫寧區

碣石山位於昌黎縣城北3公里處,因曹操《觀滄海》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而聞名。山區方圓400平方公里,主峰仙台頂海拔695.1米,是渤海近岸的最高峰。碣石山上有歷代修建的水巖寺、圓通寺、韓文公祠以及鳳凰山大殿、龍王廟、娘娘廟等古寺建築遺址。碣石山主峰仙台頂後頂和龍潭洞、天橋柱等處石壁,遺留有遼金時期的多處石刻。

撫寧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秦皇島都市圈的核心地帶,南有17.5公里海岸線,西近京津,是中國唯一同時擁有山、河、湖、海、長城的區。境內有津秦客運專線、京秦高鐵等高速鐵路,京哈鐵路、津山鐵路、大秦鐵路和秦山鐵路等國家鐵路動脈和地方鐵路幹線,以及京沈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承秦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102國道、205國道和5條省道。

秦皇島的昌黎縣和撫寧區

撫寧區下轄5鎮、2鄉、2個街道和3個管理區,幅員面積1100平方公里,總人口33.4萬人(不含南戴河街道)。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0.2攝氏度,年均無霜期177天,年均日照2745小時,年均降雨量730.7毫米。境內河流屬海河水系,河流主要有洋河、戴河、獅子河、米河,從北向南,注入渤海,均為常年性河流。

撫寧吹歌又稱撫寧鼓吹樂,是一種源遠流長的傳統民間音樂形式。據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編纂的《永平府志·卷三·政事志·僱銀(條)》載:“撫寧縣吹鼓手捌名,每名叄兩陸錢(銀)”算起,至今最少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清代在縣衙供職的鼓吹樂藝人被稱為“官喇叭”。撫寧區的“官喇叭”一直由縣城南街公姓世傳,清末民初(1853—1929)由公裕轉給西街趙永發。趙永發成為清朝撫寧縣最後一任“官喇叭”。臨榆縣的“官喇叭”為陳、王兩姓,清末為陳志會。撫寧吹歌既增添節日氣氛,也表達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