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穩責任,讓“米袋子”更安全

【經濟界面】

為更好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推動形成中央和地方共同負責糧食安全的工作格局,我國建立了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出臺一系列考核評估制度,廣泛調動了各地重農抓糧、保供穩價積極性,為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夯實了基礎。

近年來,山西省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嚴守5757萬畝耕地保護紅線,對已劃定的4891.52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提高糧食生產科技水平,穩定糧食生產。2016—2019年,全省糧食作物年均播種面積4751.73萬畝,糧食年均產量273.89億斤。結合各地人口、經濟實際,山西省合理確定地方儲備規模和佈局,建立完善省、市、縣三級儲備體系,小麥、稻穀等口糧儲備佔儲備數量的80%以上,建立了成品糧應急儲備,地方儲備糧油成為保障山西省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為促進特色糧食產業發展,山西省政府接連出臺《“山西小米”品牌建設實施方案》《“山西小米”品牌建設三年發展規劃》,政府、行業、企業協調聯動機制得到完善,標準體系、生產體系、技術創新體系、質量追溯體系、營銷體系整體推進,“山西小米”品牌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疫情期間,山西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切實做好糧食安全保障工作,山西省糧油交易中心通過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臺遠程網上掛牌方式,組織開展山西省公益性飼料用糧專場交易會,支持相關企業復工復產。山西省農發行啟動糧油應急調控信貸資金支持,發放疫情防控糧油保障企業貸款。目前,全省145家糧油應急加工企業已開工114家,復工率78.6%,日加工小麥能力1960萬斤,可滿足約1600萬人每天口糧需求。

(作者:丁文祿,系國家糧食安全政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山西省政協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

(文字整理:李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