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湖南長沙,也許很少讓你想起要把這個地方列入目的地清單,長沙給人的印象,更多是一個歌舞昇平的娛樂之都。

但北京上海滿大街人氣火爆的湘菜館,也會讓人好奇——作為一個吃的地方,這裡可以有多美味?

探索湖南美味的第一篇,沒有乾鍋、剁椒魚頭和臭豆腐,而是選擇了長沙米粉。這是長沙人更為細碎的日常,在一碗米粉上頭,也許碼著一個更有意思的湘菜世界。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有人說,下了火車拖著行李,米粉店是他第一個要回的“家”。

熟悉的案上碼著一排大碗,沸騰的鍋裡米粉三兩下燙熟,熱湯一衝,蓋一勺碼,再加點剁椒和酸菜,回到座位上大口地嗦。喝完最後一口湯,擦擦額頭汗珠,大籲一口氣:長沙,我回來了!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這裡是關於長沙米粉,你可能需要知道的六件事。

1 、在長沙,一天有50萬斤粉被吃掉。

長沙人嗜粉如命,一天三頓,連下午茶都可以是米粉。

除夕回家,碰到親戚不光問你談對象了沒,還會順帶告訴你哪家粉店開著門。 新年裡城市街頭冷冷清清,只有米粉店裡人潮擁擠,頗有過年的歡慶。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2、在長沙你才能吃到最正宗美味的米粉。

想要有美好的米粉,首先要有美好的大米。

湖南盛產水稻,為米粉提供了充足原料,湘江水對米粉的軟糯口感也起到關鍵作用。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米粉製作工藝複雜,泡好的大米先磨漿、再蒸粉,最後壓片或擠絲成型。好的米粉有獨特力學特徵——粉要有韌性。輕易夾斷、揉一下就散的肯定不好吃。

水和米是粉的靈魂,在外地,講究的米粉店都會從湖南運粉,所以價格也貴。哪怕常德人在百公里外的長沙開店,也要固執地用常德當地米粉。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長沙人更偏愛一口扁粉,扁粉和河粉還有不同,扁粉更窄更厚,口感軟糯,比圓粉入味,還可以吃出點米漿味。

3、湯頭,講究一個清。

生意好的店家一天要用七八大鍋湯,熬湯時間從兩小時到一晚不等。長沙米粉一般用豬骨和雞骨作底,加不加雞肉因店而異。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和日式拉麵的濃骨湯不同,長沙米粉的湯比較清澈。粉和湯的關係要恰到好處,長沙人自己有個很玄乎的說法:若即若離——既不能少了湯底和碼子的味道,湯味太重掩蓋了米香也不好。

長沙街頭有許多“原湯粉店、”“原味粉店”,可以看出長沙人對湯底的重視。也有人不喝湯,只從米粉上沾裹的湯汁評判味道。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長沙人熱愛豬油,認為這是湯的靈魂;另外會加醬油、蔥花或芹菜碎。店家會提前把原料放到碗底,碼在桌子上“做碗”。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常德牛肉粉會用牛油。常德米粉的湯少,剛及粉的高度。油重、味道也重,一般不喝湯。

4、米粉上,碼著一個湘菜世界。

做碗、燙粉、澆湯,最後一步是蓋碼。長沙話裡,碼子相當於面的澆頭,最主要的味都來自這裡。

大熱款是肉絲米粉,燉出來的肉絲配上米粉清淡爽滑,是早餐的最佳選擇。似乎只有在米粉這樣身骨軟綿的食物上,長沙人才會一改火爆性格,如此溫柔地對待肉。其他場合,大多以辣油或爆炒待之。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除了清淡的肉絲,其他碼子都很“湖南範兒”:豆豉辣醬蒸肉、幹豆角蒸肉、雪裡蕻等等,完全就是米粉上的湘菜!

相比煨碼或者蒸菜作碼,炒碼(比如爆炒腰花、酸辣雞雜等)的口味會更重。有些店家會把炒碼的紅油全加到米粉中,不太適合口味清淡的人。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常德津市牛肉米粉也值得一試,這是獨立於長沙米粉的另一個體系,最經典就是紅燒/麻辣牛肉粉,比如赫赫有名的劉聾子牛肉米粉,重油重辣,酣暢淋漓。

5、定製你的專屬味道?用配菜。

在長沙吃粉,你能享用的免費配料相當豐富。

一家店的功力如何,主要看剁椒和酸菜。不同店家剁椒口味也不同,有些辣得生猛,有些則偏鹹。在吃口味清淡的米粉時,可以試試加幾片剁椒,增添鹹辣鮮,比干辣椒粉更有層次。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有些店還會有酸豆角、臘八豆等鹽菜讓食客自選。臘八豆是湖南傳統食物,醃漬發酵後的黃豆粉糯鮮香,特別適合搭配清淡米粉。

虎皮蛋也是加分配菜,白煮蛋炸過加醬油,鹹香可口。可惜製作複雜,一般米粉店賣的多是煎蛋或滷蛋。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6、在長沙,去這兒“嗦粉”。

在長沙,光網上搜得到的米粉店就有600多家,連鎖或者規模化經營的很少。嗯,你說楊裕興?本地人基本不吃。

長沙人心中的米粉店大都經營了十幾年二十年,爺孫傳幾代。社區街坊的店往往更有人情味,不光有米粉朝聖者打卡,本地居民也吃不膩。

雖然我們不確定你會不會真的為了一碗長沙米粉踏破鐵鞋,但如果哪天心血來潮,這些店可以試試。

玉林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如今提起長沙米粉,繞不開大名鼎鼎的玉林。開了35年,上過很多美食節目,又被各路美食大咖推薦,已然晉升為遊客打卡勝地。

名氣太大,自然褒貶不一。遊客慕名而來,有些期望值過高的容易失望。也有本地人覺得家門口的粉店更好吃,不願意來湊這個熱鬧。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吃粉體驗也並不好。店面太小,不少人得端了粉在矮凳上吃。交錢、端粉、找座位基本靠搶。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但做了這麼久,口味畢竟有其優勢。店裡只賣七元一碗的肉絲粉,肉的味道頗有層次感。自制配菜相當豐富——榨菜、酸菜、臘八豆、蒜末和剁椒。臘八豆配著肉絲粉,尤其“韻味”。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至於值不值得起個大早專程來吃,就見仁見智吧。

夏記粉店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隱藏在老城巷子的簡陋粉店,也有三十年曆史,來吃的都是老顧客。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憑票取粉。用芹菜碎末做碗,比常見的蔥花更香。

特色是少見的肉丸粉,口味較清淡。肉丸是店家手打,加了胡椒,澱粉少,肉感足。12元的粉裡足足有5顆肉丸。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老長沙粉店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這家店被吐槽最多的是路況和服務,附近在修地鐵,走起來尤其艱難。

麻辣牛肉粉的碼子在辣椒和花椒的加持下,吃起來極香。調料碎末裹著乾溼適宜的牛肉片,讓人想買一罐麻辣牛肉回去,拌著米飯吃一碗!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店家對做法諱莫如深,只說是牛肉煮了之後再炸一下,但也說了,跟常德牛肉粉的牛肉碼子“肯定不一樣”。

豬腳粉

店名就叫“豬腳粉”。藏在一個宿舍區,點評上也搜不到。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吃了三四年,出品穩定,除了點單熱門的豬腳粉和豆豉辣椒蒸肉粉,還有香菇燉肚絲這種不常見的碼,是長沙菜一貫的瀟灑熱烈。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八一橋·原味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在長沙,取名“原味”的粉店太多——都說不清是誰山寨誰。不過,這家店已經開了十年,連春節也24小時營業,是深夜嗦粉好去處。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據說米粉都是自家工廠生產的,米味香濃,彈牙爽口。豆豉辣醬蒸排骨粉很香,一次恨不得點兩份碼子!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配菜豐富,剁椒、榨菜、蘿蔔乾味道都不錯,有罐裝售賣很貼心。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公交新村粉店

和玉林一樣,也是藏在社區裡的網紅店,位置不好找,但依舊有一波兒忠粉。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菜單簡單,碼子都是特色湘菜。排骨、幹豆角、雪裡蕻種種,配料齊全,量也很足。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幹豆角蒸肉粉和雪裡蕻粉最常點。豆角糯而不爛,帶一點甜,中和了肉的鹹;雪裡蕻鹹香辣鮮,非常“下面”。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任性程度也和玉林有得一比,只營業半天,下午一點就關門休息了。

 津市劉聾子粉館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雖然說正宗的常德津市牛肉粉該到本地去吃,但你如果只在長沙停留,倒也可以去劉聾子嚐嚐味道。

劉聾子在長沙已經開出了8家店,不同店口味有差別,鳳亭路店口味偏辣,比較接近正宗,其他分店經過改良,相對清淡,更易被外地人接受。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你在這裡可以嚐到筋道的圓粉,還有麻果、藕餃、汽水肉等常德小吃。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燉粉也是特色,簡直是把米粉煮成火鍋,除了米粉還有青菜、牛雜,滿滿一大鍋特別滿足。


這個城市的人一天要吃50萬噸米粉!


長沙米粉店大多是單店經營,和許多小吃一樣,並沒有標準的烹調格式。在許多本地人心中,最熟悉最好吃的味道,也許只是家門口的那一碗。所以,去長沙旅遊,也不妨隨意走進一家看對眼的小小米粉店——說不定就有驚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