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霸氣遺詔,是真實存在的嗎?有什麼依據?

雨季60901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統治的王朝,因為它留下的霸氣遺詔卻讓大明成為歷史上最硬氣的王朝。

公元1424年,朱棣第五次遠征漠北,後來班師途中因病駕崩,留下遺詔: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這就是人們說的霸氣遺詔。

後來的大明皇帝都以此為行為準則,雖然有些很奇萌,但個個都不慫。

比如,(1)明英宗,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不幸被俘,將領也還是不投降,而且,明朝政府又即刻另立新帝與之對抗,不得不說,很硬氣。

(2)崇禎皇帝,公元1644年,北京城被攻陷前,大臣勸諫崇禎逃到陪都南京再從長計議,崇禎斷然拒絕,留下遺詔: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然後煤山自盡。

所以,不管遺詔真或假,它的獨特魅力影響著後來的明朝,天子守國門,不和親,不賠款,崇禎皇帝犧牲自己以換取百姓便是最大的硬氣!






小生講史


真的,此遺詔成為國策!

朱棣是明朝最有魄力的帝王,沒有之一。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大明的銅錢供應日漸緊張,而大明又缺少銀礦,導致通貨緊縮加劇。

朱棣試圖用瓷器當貨幣,用於國際貿易之中。不僅在與朝鮮、日本、蒙古、越南等國貿易中使用瓷器支付,還讓鄭和下西洋,開展官方貿易,使用瓷器支付,建立國際貿易準則。

公元1424年,朱棣第五次遠征漠北,後來班師途中因病駕崩,留下遺詔: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後來的大明皇帝都以此為行為準則。


當代曹植


明朝君主,凡遇外敵入侵,不聯姻,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或許是近些年,對明朝最霸氣的總結,在網絡上,其實還流傳著一個更霸氣的版本,據說還是永樂大帝朱棣的遺詔:

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禮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

怎麼樣,這份遺詔非常霸氣吧?不過很可惜的是,這份遺詔很可能是網絡上新編的,主要就是對明朝的一個總結,並不是朱棣的遺詔。即使不是遺詔,可朱棣和他的子孫們卻也做到了這些事情。

《明史》中,講述朱棣統治時期,遠邁漢唐。

朱棣雖然是篡位奪取了皇位,但是他的確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朱元璋和朱允炆奠定了這個強大帝國的基礎,朱棣將這個帝國帶向了輝煌。

  • 天子守國門:

朱棣在位期間,將國家的都城從南京,遷徙到了北京,並且在這裡建立了浩大的紫禁城,此後六百多年,一直到今天,這裡都是國家的政治中心。

當年朱棣被分封為燕王,駐守在北京這一帶,主要目的是為了防守北方的蒙古大軍南下。所以朱棣敢把國都遷徙到北京,說明他有天子守國門的志氣。

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明史》

這跟當年三國時期,孫權拿下荊州以後,立刻將都城從南京遷徙到了武昌一樣,把國都遷徙到前線,才能讓君王大臣們時刻提高警惕。

  • 不聯姻、不稱臣、不納貢。

漢朝和唐朝是我國封建時代非常偉大的兩個王朝,一個奠定了漢民族存在的自豪感,一個奠定了封建時代的巔峰時刻。

可是無論是漢朝還是唐朝,都依靠和親政策,才保全了國家領土的完整。漢朝從劉邦開始就送女人去匈奴和親,唐朝比較著名的和親,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吐蕃和親。明朝是沒有和親政策的。

宋朝的時候,是封建時代經濟最繁榮的時候。可是他們有一個缺陷,那就是沒有完成一統天下的重任,北有大遼、大金,西有西夏,南有大理,連河西走廊都沒收回來,更別說新疆地區了。

為此北宋不斷用歲幣,來保證邊境的和平。不僅給大遼、大金歲幣,還要給西夏歲幣。實在是非常恥辱的一件事。南宋更是向大金稱臣,稱大金為上邦宗主國。明朝也沒有向任何國家稱臣,更沒有歲幣這一說。

  • 萬國來朝,不輸漢唐。

朱棣是個比較喜歡折騰的人,或許是為了尋找建文帝的下落,朱棣打造了一系列戰船,讓自己的心腹鄭和,帶著大軍出使海外。

這一舉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航海,差點比西方提前進入航海時代。鄭和在海外不辱使命,將明朝的輝煌和氣派,傳遍了四方。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明史》

最終各路國家都派遣使臣前來嚮明朝朝貢,多達三十多個國家嚮明朝進貢,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完全有了天可汗李世民的形象和氣質。

明朝皇帝,實現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夙願。

  • 景泰皇帝,遵循天子守國門。

明英宗朱祁鎮,年紀輕輕就帶著大軍親征瓦剌,結果被瓦剌人打了個大敗,他本人也被瓦剌人給抓走了。

這個時候明朝群龍無首,不少大臣表示,還是學習南宋遷都,放棄北方的半壁江山。這件事遭到了兵部尚書于謙的強烈反對。

在於謙的支持下,景泰皇帝朱祁鈺登基稱帝,穩住了局面。朱祁鈺的確是好樣的,他頂住了瓦剌人的進攻和威逼利誘,使得大明朝沒有失去北方的半壁江山。

可以說如果沒有朱祁鈺和于謙的話,那麼北京城將會再次成為瓦剌人的領地,從而使得整個北方都失去了屏障。明朝將提前一百多年滅亡。

  • 崇禎皇帝,做到了君王死社稷。

崇禎皇帝朱由檢,被稱之為亡國之君中最勤政的一個。他接手這個爛攤子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情況非常危急。

北邊有滿清大軍,西邊有李自成的大順軍,西南有張獻忠的大西軍。此外南方各路軍閥諸如左良玉、鄭芝龍等人都不聽從崇禎皇帝的調遣。

崇禎在大順軍打到了城下的時候,依舊沒有想過投降,或者說是南遷。即使想過,也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

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內城陷。帝崩於萬歲山,王承恩從死。御書衣襟曰:“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自大學士範景文而下死者數十人。---《明史》

最終李自成大軍殺入北京城,崇禎皇帝將後宮女子殺光以後,自己跑到煤山上上吊自殺了。他無顏面對祖宗,所以以發覆面。

崇禎皇帝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什麼叫做君王死社稷。社稷都要完蛋了,君王還苟活著幹什麼呢?他不怕死,他只是害怕面對自己的祖宗。

總結:這句所謂的遺言,其實是明朝所有皇帝合力打造出來的。

光說朱棣這一代皇帝,那是做不到這麼多事情的,明朝之所以有如此高如此多的讚譽,那是因為明朝的皇帝們有很多都是很有骨氣的。

正是因為朱棣、朱祁鈺、朱由檢等等這些皇帝的努力,才打造了這麼一個良好的口碑。由此可見,遺詔雖然是假的,但是氣節一點都不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