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行动:躲在阴暗之处雄心勃勃的极地航行挑战


“阳光”行动:躲在阴暗之处雄心勃勃的极地航行挑战

  • 官方代号

“阳光”行动

  • 英文名称

Operation Sunshine

  • 媒体称呼

极地航行挑战

  • 密级

绝密

  • 发起者

美国海军

  • 运作进程

1958年6月9日-8月7日

  • 目的

在北冰洋潜航穿越北极

“阳光”行动:躲在阴暗之处雄心勃勃的极地航行挑战

“阳光”行动中“鹦鹉螺”号的行动路线

背景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号。篮球大小的“斯普特尼克”号的发射成功,震惊了全世界。当然,受到打击最为沉重的,还是冷战的死对手美国,以至于至今提起“斯普特尼克”,美国人都如世界末日一般难受。

“阳光”行动:躲在阴暗之处雄心勃勃的极地航行挑战

“斯普特尼克”号的成功发射,使美苏争霸直接进入太空

美国当然不能坐视,必须以某种方式找回些面子。这就要求玩出苏联人没能力玩的。1907年,老罗斯福总统建议发起的“大白色舰队”计划:“胡萝卜加大棒”逻辑的成人礼与开场秀(Great White Fleet),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炮舰政策模板。对此,美国人甘之如饴。能不能在这个炮舰领域做出突破性创新,以回击苏联人、稳定盟友军心?

海军最先想到一招,那就是从冰下到北极溜达一趟。这个创举应该不弱于“斯普特尼克”吧?北极地区的海下情况一直没人去探测,苏联人也只能开破冰船,但也破不了几里地远,可是如果美国潜艇进去兜一圈,而且是北极这个难度极大的位置,这绝对是个最好的战略。你苏联人去不了的地方,我却能和你玩捉迷藏,找回面子绝对没问题。

“大白色舰队”计划是基于水面舰艇,那么水下舰艇也以这种方式行事,是不是可以再次为美国的利益加分呢?至少美国海军是这么认为的。被海军盯上的,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核动力潜艇(Nautilus,SSN-571),这艘核动力潜艇是世界第一艘核潜艇。

“阳光”行动:躲在阴暗之处雄心勃勃的极地航行挑战

“鹦鹉螺”号核动力潜艇

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命令海军,尝试派核潜艇穿越北极点,检测即将装备潜射弹道导弹的核潜艇战备能力。命令虽然稀松、平常,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艾森豪威尔的意图所在。

早在1957年2月4日,“鹦鹉螺”号便已突破60000海里(111120公里)的航行纪录,达到19世纪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知名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所虚构的同名潜艇所航行之距离。这艘潜艇被命名为“鹦鹉螺”号,就是效仿凡尔纳。需要说明的是,SSN-571是美国第6艘使用此名的船只,也是第3艘使用此名的潜艇——天知道美国人为什么如此沉溺于“鹦鹉螺”。

突破航行纪录后,5月,“鹦鹉螺”号离开美国东海岸,前往太平洋岸参与“本垒打”行动(Operation Home Run),这是一个海岸与舰队协同联合演习行动,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太平洋舰队熟悉核动力潜艇的能力。

7月21日,“鹦鹉螺”号返回母港——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新伦敦。

“阳光”行动:躲在阴暗之处雄心勃勃的极地航行挑战

稍后,它前往东大西洋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演习,并且造访多个英国与法国港口,接受这两国家的国防相关人员登船检视。

8月19日,“鹦鹉螺”号再次出海,开始进行航程达2226公里的第一次北极冰帽潜航。

10月28日,在“斯普特尼克”升空半月、余波尚在强烈震荡之际,被寄予厚望的“鹦鹉螺”号返回新伦敦,进行例行的保养维修,同时执行一些简单的海岸任务,直到隔年春天为止。在此期间,美国海军秘密策划了行动——由“鹦鹉螺”号进行极地航行,并命名“阳光”行动。北极冰下航行虽然意义不言而喻,但存在有4个巨大困难:

1、定位难:行驶到北极附近,逐步接近磁极,所有的经线开始聚到一点,测量方法逐渐全部失效。比如罗盘,到了北纬70度以上开始乱晃,没法判定方位。陀螺仪误差也会越来越大,纬度越高误差越大。现今时代已经解决,但当时的技术还是有很大的问题。

2、避障难。北极冰山底下还是冰山,碰撞冰山的可能性很大,即便是侧擦一下也不行,由此引发故障沉到大洋底下,生还的机会极为渺茫。而且北极海域情况非常复杂,除了冰山以外,洋流、温差等等要素错综复杂,安全潜航难度非常大。

3、升潜难。北极温度极低,零下几十度海里面都会冻成冰,这给潜艇任务造成的危险过于巨大。1931年,英国日金斯爵士乘潜艇从大西洋进入北极,就人类历史上首次遇到这种问题。因为潜艇执行上浮和下潜操作,需要水柜放水、排水,结果进的海水竟然全是大冰坨子,为了不给船体造成损伤甚至危及船员生命,只好载着冰块掉头返回,到温度稍高的海域融化冰块。“鹦鹉螺”号虽然是核潜艇,但对这种问题仍然没有好办法。

4、保密难。因为是绝密行动,所以不能让苏联知道——苏联人在北极边上有驻军,如果跑了消息麻烦就大了。但是,冷战时期的情报站让美国人防不胜防,对于保密根本就没有底数。

上述问题,必须有稳妥的解决方案,行动才能得以实施。

“阳光”行动:躲在阴暗之处雄心勃勃的极地航行挑战

“鹦鹉螺”号的堆芯

1958年4月25日,也就是次年春天,经过半年多的修整,“鹦鹉螺”号接到命令,启程前往美国西岸,开始接手筹备“阳光”行动。为了保密期间,潜艇还新任命了舰长,威廉·R·安德森中校。

正是考虑到任务非常棘手,“阳光”行动做了基本准备:

1、因为要前所未有地长时间浸没在冰冷的北极水域中,而且两个磁罗盘和正常的陀螺仪在地球两极附近变得不准确。潜艇依靠北美航空N6A-1惯性导航系统技术(对“纳瓦霍”巡航导弹中使用的N6A进行改进使其适于潜艇),同时安装了斯佩里·兰德制造的特殊回转罗盘,保证在极高纬度下航行而不需要浮出水面。但这没有经过技术验证,能否如愿还无法肯定。

2、核电是一个零排放过程,不消耗空气,对水下航行有巨大的好处。“鹦鹉螺”号由西屋电气公司为美国海军生产的压水反应堆——S2W船用反应堆提供动力。这是1947年12月31日,西屋公司和阿贡国家实验室接到潜艇动力装置设计任务,设计了基本反应堆装置供“鹦鹉螺”号使用。

因为行动的高度危险性,整个任务所需的技术细节,军方及舰长、船员们都没有资格决定,而是完全交予海军电子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拟定。而来自本实验室的沃尔多·莱昂博士甚至亲自登船担任随船的科学总监与冰下领航员,全程参与行动,可见行动的危险性。

3、对于安保方面,行动正式启动前,与北极相关的全部资料封锁在保险柜里。

行动之前,“鹦鹉螺”号分别在加州的圣地牙哥、旧金山与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停靠之后,随后潜入大洋之中,开始历史上著名的极地航行挑战。

“阳光”行动:躲在阴暗之处雄心勃勃的极地航行挑战

“鹦鹉螺”号即将登程

行动经过

1958年6月9日,“鹦鹉螺”号在离开西雅图港,“阳光”行动正式开始。

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潜航,6月19日,“鹦鹉螺”号驶入楚科奇海(Chukchi Sea,北冰洋的一部分),开始准备进入北极。令人沮丧的是,“鹦鹉螺”号在楚科奇海浅海水域遇到太多流冰,在经过一番尝试后,慎重考虑被迫折返,从楚科奇海潜行到白令海峡。首次尝试就这样无功而返。

潜艇中的水兵们颇有些不服,气愤地问舰长:“刚走了没有多远,我们为什么不能往前走?”

艇长回答道:“冰山那么多,你以为我不想吗?”

安德森舰长和船员们虽然很失望,但行动并没有失败,仍然要寻机完成。鉴于流冰太多,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温暖的地方修整。于是,“鹦鹉螺”号调转船头,驶向夏威夷。

6月28日,“鹦鹉螺”号抵达珍珠港,准备在那里暂停并等待北极地区较好的海象。

在船员们登岸之际,安德森舰长在出口进行了严格的检查,眼睛警觉地盯着船员,一个一个地看他们有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由于长时间在一起,船员们对于相互之间的变化已经熟视无睹了,然而对于安全异常敏感的安德森舰长猛然想到,全船100多人全是大胡子!他们如果被人看到,行动就有暴露的可能。

“阳光”行动:躲在阴暗之处雄心勃勃的极地航行挑战

这是怎么回事呢?

海员航海有个习惯,就是一到寒冷地区,都不爱剃胡子,结果是任务结束下船时所有人都是大胡子——大胡子的船员在热带夏威夷露面,懂行的人立刻就会明白“鹦鹉螺”号必然是从极地而来!如果大胡子仅仅零星几个还能混得过去,但这规模根本无法掩饰。虽然夏威夷距离南极、北极的距离有差距,但对手的情报人员可不是白痴。“阳光”行动是绝密行动,这个状况太危险了。

安德森舰长立刻命令,所有船员都在舱内把胡子剃了。无论船员们是否意识到原因所在,但都服从命令,刮完以后有还水手找船长,没话挑话:“这个胡子放哪?要不要弄个什么信封装起来?然后贴不贴个标签?”之类的。安德森舰长说:“一边那去,别跟我闹。”

就这样,“阳光”行动在夏威夷以极为平常的状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宝贵修整期。

7月23日,“鹦鹉螺”号再次出海登程,向北航行而去。由于流冰已经减轻,这次过程比较顺利。

潜艇在北极冰盖下的航行很艰难,非常容易在冰下迷失方向,安德森舰长考虑,如果潜艇需要浮出水面,可以用鱼雷在冰层上炸开一个洞。

最艰难的一段旅程是在白令海峡,那里冰延伸至海平面以下18米,在穿越白令海峡的首次尝试中,为避免被苏方发现,“鹦鹉螺”号硬闯白令海峡,但冰和海底之间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供潜艇通过。第二次,潜艇不顾被苏方发现的风险,通过阿拉斯加附近的一条已知航道。

8月1日,行动已经潜入巴罗海谷。

问题终究还是找上门了。虽然,“鹦鹉螺”号的导航设备已经是最先进的设备了,但潜艇仍然不出所料地在冰下迷失了方向。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支撑,船员不是崩溃就是崩溃。但“鹦鹉螺”号的水手们还是很不错的,他们竟然以轮盘赌的方式来猜测经度,并继续前进!

位置并非是唯一的问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潜艇需要浮出水面的问题更加麻烦,因为冰层太厚了。为此,安德森舰长甚至曾经考虑用鱼雷将冰打穿。

冰山是个无可回避的难题,“鹦鹉螺”号首次失败就有这方面因素,这次终于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冰少了很多,因此看起来那些冰山底部也不是那么面目可憎。“鹦鹉螺”号上有13台声呐,这就像蝙蝠耳朵一样接收回声,精度竟然可以达到1厘米。距海底和冰山的距离可以精确到厘米级,极大地保障了“鹦鹉螺”号的安全,因为他们有一次潜艇顶部离冰山底部只有20公分。“鹦鹉螺”号竟然从这样一个狭窄的缝隙,硬是一丝一丝的平稳穿过去,然后是一寸一寸的向北极点蹭,直到最终到达。

一切都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美国东部时间8月3日23:15,“鹦鹉螺”号安全抵达并越过地理北极,成为世界上第一艘航抵北极点的船只,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可操作核动力潜艇穿越北极的船只。

想到至此,要尽快离开,是非之地不久留。当然,返程不能原路出来,因为一路的艰辛与危险,只有艇员们清楚,换个路径或许总比原路好。因此“鹦鹉螺”号自北极点向白令海峡进去穿过北面,继续在冰下航行了96小时、2945公里(1830英里),在格陵兰东北外海浮上海面,终于安全、成功地完成以潜航方式穿越北极的任务。

8月5日上午,驻日本的美国海军电台值班室的通信兵们像往常一样头戴耳机眼盯指针,正紧张地工作着。突然,一名通信兵报告值班军官,他收到一个极微弱的电台呼叫声:“任何美国海军电台注意,这是个不能说明身份的电台,我们有重要电报要拍发”,“请任何美国海军电注意”……呼叫一次接着一次。值班军官命令通俏兵立即回答:“这里是美国驻日本的海军电台,我们收到你们的呼叫,请立即增加发射功率,我们好接收你们的电报……”过了一会儿,值班军官拿着密码电报的译文奔迸台长办公室。台长接过纸一看,上面只写了“北90鹦鹅螺”号几个字。

台长早在两个月前就接到上级训令,要他们密切注意“鹦鹉螺”号的任何电信,一接到消息立刻转送国防部。于是这份“十万火急”的密电顷刻之间送到五角大楼,在海军部长、国防部长手里迅速传阅着。不久,特急密电又送到白宫,由秘书将它放在肖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办公桌上——换句话说,驻日美军在一定程度上也介入了本次行动。至此,“鹦鹉螺”号的冒险事实上已经结束了,余下的就是安全返航。

“鹦鹉螺”号从北极继续向南航行。

8月7日,“鹦鹉螺”号在格陵兰岛东北部浮出水面,“阳光”行动结束。

“阳光”行动:躲在阴暗之处雄心勃勃的极地航行挑战

后续

完成任务后,“鹦鹉螺”号继续行驶,进入了格陵兰岛和冰岛之间的大洋,目的地是英国波特兰。

到达英格兰波特兰后,获美国驻英大使约翰·海伊·惠特尼代为颁发的总统单位嘉奖勋表,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和平时期颁发此殊荣。

与此同时,艇长安德森中校从潜艇的甲板上乘坐直升机飞到了附近的空军基地,然后换乘飞机飞到了白宫参加授勋仪式。随后安德森又飞越了大西洋到达英国,转乘直升机回到“鹦鹉螺”号潜艇上,来参加该艇到达朴茨茅斯的欢迎仪式。

“阳光”行动:躲在阴暗之处雄心勃勃的极地航行挑战

之后,“鹦鹉螺”号开始西行,直到10月29日时返抵新伦敦的泰晤士河水道,直到年底都是以新伦敦为母港在附近海域操作。

在服役两年多之后,“鹦鹉螺”号更换了铀燃料堆芯。这时,潜艇总共航行了62562海里,其中一半以上在水下完成。以当时的技术水平,一艘同样马力的常规潜艇完成这段航程,需要消耗200万加仑以上的柴油,这需要一列217节车皮的运油火车才能装下,拉起来能有2英里长。

1959年3月17日,美国海军“鳐鱼”号核潜艇冲破上面冰层在北极点上浮,它成为第一艘这么做的潜艇。此后,破冰上浮就成了美国潜艇的家常便饭。

1980年,“鹦鹉螺”号退役,并于1982年被美国内政部指定为国家历史性古迹。

目前“鹦鹉螺”号位于康涅狄格州格罗顿市,已被改造为潜艇历史博物馆。

“阳光”行动:躲在阴暗之处雄心勃勃的极地航行挑战

关联性

“阳光”行动属于军事外交行动,自身没有行动序列,也与任何行动序列都没有直接关联性。

但是鉴于其出处及影响,还是以下3个类似行动具有不容辩驳的传承关系:

1、“大白色舰队”计划:“胡萝卜加大棒”逻辑的成人礼与开场秀:1907年时老罗斯福总统建议发起的行动,也是此类炮舰政策的开山鼻祖,后续的所有类似行动,皆从此出;

2、“沙暴”行动(Operation Sandblast):1960年,由美国海军上尉爱德华·L·比奇指挥的核动力雷达哨潜艇“特里同”号核潜艇运行的任务。本行动“历史脉动”将在近期发布,敬请对此感兴趣的及时关注本头条号;

3、“海洋轨道”行动:核动力时代改头换面的老掉牙节目(Operation Sea Orbit):1964年7月31日-10月3日,以核动力“企业”号航空母舰、“长滩”号导弹巡洋舰、“班布里奇”号导弹护卫舰进行的世界航行。

作为代号名称,“阳光”并不孤单,比如:

“新阳光”计划:技术发展的国家层面榜样,可惜这国家风气不正

“阳光”行动:1954至1970年间,美国用婴儿尸体进行核试验;

“阳光”行动(Operation Sunshine):英国国际慈善机构旨在通过海豚启发的教育和艺术、社区项目和家庭休养,为那些有额外需要的人的生活带来欢乐和康复的计划;

“阳光”行动:2010年12月,百度公司发起旨在“打击互联网不良信息、共建和谐网络环境”行动;

“西部阳光”行动:2011年10月11日,厦门大学西部梦想社团西望支教队暑期支教活动;

“阳光”行动:2014年2月,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旨在动员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助残志愿服务;

“供应链阳光”行动:2019年4月18日,中国石化工业品电商平台易派客,倡导关联方企业更加注重供应链的阳光透明;

“橙色阳光”行动:2019年11月4日,阿里巴巴动员社会力量来关注独居老人群体的;

“伦教阳光”行动:2019年,顺德籍或在顺德读书的满16周岁以上的同学们体验到各种义工生活;

“阳光”行动:2020年4月10日-5月31日,中国加盟网针对创业者发起创业扶持公益计划,集结优质加盟领域企业为创业者提供“百亿创业补贴”;

"天使阳光"行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倡导实施的"红十字天使"计划的组成部分,是继救助白血病儿童、脑瘫儿童等重症患儿之后推出的又一个大病医疗救助行动,等等等等。

“阳光”行动:躲在阴暗之处雄心勃勃的极地航行挑战

影响

在20世纪50年代,“鹦鹉螺”号横空出世,显示了核潜艇这一划时代武器的无限潜能。

英国的海军指挥官曾经这样评价“鹦鹉螺”号:“它可以随心所欲的发动攻击,干它想干的事情,而我们毫无办法。”

船长加科学家一块去探险,“阳光”行动这个模式成为类似行动的标配,到今天一直都没有变过。

正因为“鹦鹉螺”号执行的“阳光”行动,苏联才会紧追不舍地研发自己的核潜艇。考虑到潜艇部队实力不及美国,苏联决定建造核动力破冰船,同美国在北极一争高下。1971年7月3日,“北极”号核动力破冰船在列宁格勒波罗的海造船厂动工开建。4年后,“北极”号海试顺利完成,船内安装了两座核反应堆,建造这艘破冰船就是为了历史性的北极“破冰之旅”。1977年8月9日,“北极”号进入北极点附近区域。8月17日,“北极”号突破北冰洋中央盆地上3米厚的冰盖,抵达北极点,成为首艘抵达北极点的水面船只。“北极”号抵达北极点为苏联在美苏北极暗战中赢回重要一局,1982年它被改名为“勃列日涅夫”号。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积极寻求缓和同美国的关系,但另一方面美国军方却加大了在北极的活动,美国海军潜艇利用苏联转型之机频频出入北极。美苏两国那潜艇真的就如美国人预想的那样,就在北极经常玩捉迷藏,甚至撞到一块的事都出了好几次,这个完全是“阳光”行动刺激的后遗症、并发症:

  • 1984年9月至11月,美国“鲂鱼”号核潜艇同姐妹艇“鲛鱼”号核潜艇一道在北冰洋冰盖下航行,11月12日,这两艘核潜艇成为第三批在北极点上浮的潜艇。
  • 1986年5月6日,又有3艘美军核潜艇深入北极在北极点上浮。
  • 1987年5月18日,两艘美军核潜艇领着一艘英军核潜艇出现在北极点。

苏联逐渐陷入危机,焦头烂额的戈尔巴乔夫无暇顾及美国在北极的活动,肆无忌惮的美军竟然在北极举行了代号为“90冰演”的军事演习,向苏联展示军事实力。

1959年10月,毛泽东主席也因“阳光”行动斩钉截铁地拍板:“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由此引发了中国的“07”工程——可见“阳光”行动的影响之大、之巨。

“阳光”行动:躲在阴暗之处雄心勃勃的极地航行挑战

“阳光”行动对毛泽东主席触动很大

评论

“阳光”行动,是世界首次以核动力进行长距离、危险水域的冒险行动,其成功的表演,将世界海军装备提升到一个分水岭,这个分水岭已经成为进入强国的基本技术门槛之一。

“鹦鹉螺”号这次穿越北极之行对美国来说意义重大,艾森豪威尔总统公开表示,总有一天美国核潜艇可以利用这条航道。

虽然这世上第一艘核潜艇早已退役成为博物馆舰,但其问世开启了核动力时代,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潜艇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彻底地改变了潜艇在军事上的作用。

在短短几天之内,安德森艇长和“鹦鹉螺”号核潜艇分别出现在了世界的不同的地点,完成不同的任务,这体现出核潜艇无可比拟优势和战略价值。

“阳光”行动既有炫耀军事技术能力的考虑,也有科考、技术验证等多种非常实际的战略性目标,行动的圆满结束也意味着美国海军的技术优势已经甩开了全世界。

而由苏联的“斯普特尼克”计划引发美国的“阳光”行动再到中国的“07”工程,“阳光”行动成为串联苏美中的多米诺骨牌。

“阳光”行动:躲在阴暗之处雄心勃勃的极地航行挑战

代号说明

“阳光”行动,是一个有些纠结的代号,行动结果完成了这个永远见不到阳光的冒险,或许就是为了达到最终追求到“阳光”的目的。

“阳光”行动:躲在阴暗之处雄心勃勃的极地航行挑战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请劳动您宝贵的小手指,或关注、或评论、互收藏、或转发,这将成为坚定“历史脉动”为您地提供各类行动计划不竭的强大动力。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