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的发展现状,与综合防治方案,非常实用!

水稻病虫的发展现状,与综合防治方案,非常实用!

随着我国水稻种植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水稻病虫的综合防治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目前我国的水稻病虫害病发概率呈上升趋势,所以需要在重视水稻病虫防治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综合防治方案,本文将具体分析水稻病虫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与技术措施。

水稻病虫的发展现状,与综合防治方案,非常实用!

目前水稻病虫的综合防治方案制定过程之中,需要结合其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明确防控目标,从而通过生物防控、化学防控、物理防控等多种手段,实现对于我国水稻种植业的保护,下文将具体探讨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方案与技术措施这一课题,希望能够为目前水稻种植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水稻病虫的发展现状,与综合防治方案,非常实用!

1 水稻病虫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现状

我国今年的水稻病虫害整体呈多发、重病、频发的趋势,并且仍然有持续发展的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水稻生产安全,其中主要的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主要的虫害有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杆潜蝇等,这些病虫害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我国水稻的种植质量以及种植产量,所以需要在明确其病虫害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措施进行病虫害的处理与解决。

水稻病虫的发展现状,与综合防治方案,非常实用!

2 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方案制定与技术措施分析

2.1明确防控任务与防控目标

事实上防控目标与防控任务的制定应该结合当地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防控目标的选择,很多的水稻田都被纳入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范围之内,所以其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服务面积应该远远大于个人技术应用防控范围内,一个省的面积大约可以达到120万hm²,以湖南省为例,其主要的防治任务就是二化螟和大螟533.33万hm²、纹枯病493.33万hm²、稻瘟病100万hm²,稻曲病86.67万hm²等。只有从根本上明确了防控任务与防控目标,才能够为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以及技术措施的分析奠定相应的基础。

水稻病虫的发展现状,与综合防治方案,非常实用!

2.2细化防控技术与防控手段

在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过程之中,需要细化防控技术,综合使用防控手段,从而实现重大病虫害的可持续化治理,并且有效提升水稻的种植产量与种植质量,保障水稻的生态安全,所以为了体现环保与对于生态的保护,在防控技术的选择上,尽量选取绿色无污染的防治办法以及非化学的防治手段。

水稻病虫的发展现状,与综合防治方案,非常实用!

从非药剂的预防手段上来看,可以使用品种选择技术、农业及土地管理技术、生态控制技术、性信息素诱杀技术等,实现对于水稻病虫的综合防控。以生态控制为例,往往可以使用生态工程来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一些禾本科杂草能够实现对于病虫害田地的被淹,加大蜘蛛、寄生蜂等生存空间的保护,并且还可以种植诱集植物,来减少其害虫种群的实际基数。

水稻病虫的发展现状,与综合防治方案,非常实用!

这些生态控制措施能够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态体系,来实现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能够在保护水稻的同时,不破坏生态安全。另外性信息素诱杀则是通过施用性诱剂来实现对于害虫交配的干扰,从而在根本上控制害虫数量,降低害虫的繁殖基数。物理防治也是较好的非化学的防治手段,通过物理阻隔进行育秧,并且使用防虫网以及无纺布等实现对于水稻的覆盖,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隔病毒的传播,并且对于稻飞虱也有较强的阻隔作用。

水稻病虫的发展现状,与综合防治方案,非常实用!

如果一定要使用药剂进行防治的时候,需要遵循指导建议,选择适合本地的友好型药剂,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这样会对生态造成损伤。以二化螟、大螟的防治步骤为例,这需要考量其害虫的基本数量,如果数量较少的时候可以优先采用苏云金杆菌(Bt.)、短稳杆菌,并且在化学药剂的选择上,可以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虫单进行施用。所以需要针对稻田种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品种。

水稻病虫的发展现状,与综合防治方案,非常实用!

2.3加强农业监测与农业技术推广

同样有关部门也需要针对水稻种植加强检测活动,实时关注病虫的测报,根据实际地区情况,实时进行样本收集与监测,这样能够及时掌握农业的种植状况以及虫害情况,一旦发生问题也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实现对于稻田的处理与防治。同时建立紧急补救预案,对于发病的水稻如果无法及时处理,就要及时进行病株的剔除,从而在宏观的角度上实现对于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水稻病虫的发展现状,与综合防治方案,非常实用!

3 结语

目前我国在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案以及技术应用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在充分明确防治任务、防治目标的基础之上,丰富防治技术手段,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稻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利用化学手段、物理手段、生态控制手段等多种方法,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从而为我国的水稻的种植产量提升与种植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发展与促进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