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蕭縣:特色蔬菜闖出扶貧新“錢”景--本網--安徽--地方--首頁

人民網宿州4月24日電(周坤) 這幾天,當別處還在忙著春耕播種,而在安徽省宿州市蕭縣路口村的特色蔬菜基地,農戶們卻忙著收穫。綿延的蔬菜大棚內,生菜鮮嫩翠綠,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忙著採摘、裝箱,一箱箱新鮮的春季蔬菜從這裡運送到全省各地。

被稱為“中國辣椒制種第一縣”的蕭縣,有著20多年辣椒制種的歷史。尤其在蕭縣路口村,辣椒制種產業一度成為當地重要收入來源,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變革和多種複雜因素影響,鎮村產業發展一直停滯不前。

2017年,有著10年宿州市園林局局長履歷的選派第一書記邱宏瀛到路口駐村扶貧,他和村“兩委”決定轉變發展思路,聚焦現代農業,成立村產業發展責任有限公司,建設現代化、標準化大棚蔬菜基地,構建“公司服務、貧困戶參與、園區帶動”的市場化扶貧格局,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

蕭縣路口村的特色蔬菜基地,農戶們卻忙著收穫。綿延的蔬菜大棚內,村民們正忙著採摘、裝箱,一箱箱新鮮的春季蔬菜從這裡運送到全省各地

“這裡老百姓都有豐富的種植經驗,所以我們可以實現蔬菜種植多元化、現代化發展,不能僅僅依靠辣椒制種,還要有胡蘿蔔、西芹、蘆筍等多種蔬菜。”邱宏瀛說,在大棚種植週期短、增效快的反季節生態蔬菜,同時,村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與安徽省農科院簽訂合作協議,引進先進管理經驗和高新技術,逐步實現品種優化、技術生態化。

與此同時,為解決銷售問題,打消貧困戶的顧慮,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實行“公司 基地 農戶”模式,讓“菜棚子”定向對接“菜籃子”,與10公里之外的淮北市各大蔬菜超市、加工大戶,簽訂合作協議,建立起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鏈。

靠著村裡的特色蔬菜產業,如今又補上加工的“短板”,全村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和村出列的目標,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更是超過25萬元。

“過去都是騎三輪車運蔬菜,冬天凍得手都爛了,現在我都開貨車、商務車運蔬菜,在縣城也買了房,再也不愁生活了。”今年三十多歲的路口村村民劉飛說,他在2014年的時候還是貧困戶,現已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專業戶,同時還帶動20多個貧困戶共同致富。

“不僅僅只是種菜,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實現一條種植、加工、冷藏的產業鏈,目前已向縣農業農村局申報建設村冷藏保鮮氣調冷庫。未來我們還將繼續開發鄉村旅遊業,打造三產融合樣板,讓老百姓的生活從脫貧走向富裕。”邱宏瀛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