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礼法、快意人生:动乱与险恶社会下,魏晋为何会刮起嘲戏风?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当中,缓缓流淌。不断的更新着,也不断的进步着。同时,每个朝代的文化和风气,都是不尽相同的。而晋代的社会风尚却是格外的引人注目,

晋代时期,人民的审美风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逐渐的从一开始的追求事工,转变成为了追求风流。

甚至于,从一开始的崇尚品德,转变成了注重仪表;从崇尚自然的神威,到欣赏山水的魅力。而在晋人的清言豪辩当中,有一种幽默风趣的言语游戏,即嘲戏。嘲戏一般情况下,与学术讨论无关,但它们经常在非正式的谈话中进行。

打破礼法、快意人生:动乱与险恶社会下,魏晋为何会刮起嘲戏风?

它们实际上是非正式会谈的一种“润滑剂”。从《世说新语·排调》这一作品中,就已经反映了这一时代风尚。晋人的嘲戏是无拘无束的,不受任何的场合、时间、情况的要求。在这其中,嘲戏包含着自由的精神、宽容的胸怀、尖锐的言论和智慧的思想,以及勃利的谬误和荒唐的谬说。

嘲戏,在晋代时期的展现是淋漓尽致的,而在我们分析这种行为的本身魅力的时候,我们还有必要探究这种行为更深层次的动机和影响,以及这其中深刻的一些意义和独一无二性。

一、《世说新语》中描写的“嘲戏”风尚

1. 刘义庆在书中所刻画的嘲戏风尚

与中国其他朝代和历史相比,魏晋时期是一个突出而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所遗留下的历史风貌,也是中国历史上璀璨的存在。晋代社会是一个思想极其活跃、文化多元发展复杂、生存空间广阔的时期。

这一时期,与其他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权贵家族占据了当时所有的统治地位,儒家的统治力量逐渐衰落,而老庄、佛教等家族的思想开始活跃和发展。晋代时期,人们刚刚从儒家经典的思想枷锁中解放出来,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个性、情感和欲望。

因此,各种新的观念和时尚开始冲击当时的社会美学,变化自然出现。随之应运而生的,则是“嘲戏”,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详细的抒写了当时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况。

打破礼法、快意人生:动乱与险恶社会下,魏晋为何会刮起嘲戏风?

2. 从朝代的变化来看嘲戏风尚

从根本上来说,嘲戏风尚之所以能够形成,还是依托于当时的具体语境,如果跳脱出了当时的语境,就会显得荒诞而又十分可笑了。

晋代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存在着非常巨大的差异,以及不对等性,这样的落差十分明显的情况之下,就使得物质得不到满足的普通人下,开始尝试从精神上面得到满足。《世说新语》之中提及,在这个时代,中国的社会现状是最为混乱的,也是人民最为痛苦的。

但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却是最为自由和开放的,也是最富有智慧和最热情的。在这样两极严重的情况下,嘲戏风尚的产生就存在着客观的动机了。

而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大背景指挥下,人民逐渐的开始把群体、社会从那个至高无上的地方推了下来,将个体的存在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人们对于“礼”的反抗和排斥,突破了当时的男女大防,也不再拘泥于礼法当中。

“三纲五常”的人伦关系的转变,也是嘲戏风尚产生的动机。在《世说新语》当中,作者也以浓重的笔墨,对于这个情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打破礼法、快意人生:动乱与险恶社会下,魏晋为何会刮起嘲戏风?

《世说新语》当中将晋人的放浪言行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同时,也对他们的人事复杂性和特殊性进行了叙述,在自然的本性和礼法的过度压制方面,道出了嘲戏风尚出现的主观动机。

二、晋人为什么会选择“嘲戏”这样的风格

1. 政治情况的变化让嘲戏风尚出现

提及晋代时期,我们不得不涉及到汉代的发展盛况。在汉代的政治发展中,封建阶级一直都是处在一个上升的状态中,并且所有的士大夫都是积极进取的。当时是以先立德行,其次立功勋,最后立言谈。从《世说新语》中,我们能直接发现,这样的思想已经成为了当时的人们的人生信条存在着。

而这一风气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持续到了建安时期。然而,魏晋时期到来的时候,名士们早已经没有了建安时期的文人墨客们,怀揣着的那种建功立业的进取心,也失去了那种万分慷慨的情怀。所以,士人普遍的都出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心态:追求风流快活的人生。

2. 儒家地位已经失去了原本的统治

在当时的那个充满着内忧外患,同时还时常发生不和谐的事物的时代,晋人所追求的那种生活,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士人们从儒家的思想禁锢中跳脱出来了,

儒家思想在社会风尚中已经不再适用了,于是他们的兴趣从对于外界的声音的在意,逐渐变成了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满足。

打破礼法、快意人生:动乱与险恶社会下,魏晋为何会刮起嘲戏风?

而从社会的角度,转向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样的情况还在与日俱增,最终形成了追求风流,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嘲戏”风尚。嘲戏这一种审美风尚的出现,使得晋人得到了自觉的认可,也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当时的晋人在对于自己人生的认知和开拓中,都达到了很高的哲学程度。

3. 多元化文化的文化一起冲击

《世说新语·容止》当中有提及到,当时的晋人大多以柔弱作为美的标准,而“奶油小生”也大多会受到称颂。从《容止篇》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对于美的审视,是有一些病态的,这与当时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在晋代后期,人们又开始转而以人的形体作为了审美的对象,这也是自我觉醒的直接产物。这个时期晋人对于人体的审美,又经历了大概从外貌到风度气质的变化,知道最后的内在精神。最终,晋人追求的是内外统一的人格美。

发展速度令人咂舌,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代所不能做到的,只有在晋代这个多元化的文化情况下,才能够发生。

4. 审美的纵向发展让人们意识改变

在受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的影响,再加上“嘲戏”的风靡一时,人们对自然景观的看法和审美也开始改变。

打破礼法、快意人生:动乱与险恶社会下,魏晋为何会刮起嘲戏风?

晋人以自然景观为审美对象,进一步积累了审美经验,开始向纵深发展。现在看来,讽刺剧的发展和衍生也离不开当时美学的纵向发展。诗人的不断涌现再次深化了戏谑的潮流,成为这个朝代不可替代的特殊标志。

三、晋人的智慧和幽默

一般来说,每个朝代的社会风尚都有其特殊的朝代意义,甚至更深的影响和意义。《世说新语》虽然完成于南宋,但它反映了汉末至东晋士人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

同时,由于这部作品比枯燥无味的历史书叙述更加生动,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历史画面。

《世说新语》当中,常常说到名士风流,而提及其中风流的构成条件和深刻意义,也是娓娓道来。嘲戏风尚从不同角度的界定,呈现出了更加立体而生动的“风流”和风度,这在里面,更加令人赞叹的应该是人们选择嘲戏风尚背后深刻的智慧和幽默。

在《世说新语》的描绘中,人们在每一个小故事中的行为举止,无一不是描述了晋人的纯洁、自由、真性情,这种风度无论是多么的令人向往,都是“苦中作乐”的。

打破礼法、快意人生:动乱与险恶社会下,魏晋为何会刮起嘲戏风?

如果没有当时超燃和洒脱的态度,那些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天赋卓绝的奇才,将会随着时代的动乱和社会的险恶消失殆尽。所以,不得不说晋人盛行嘲戏风尚,其深刻的意义,是更加充满了智慧和幽默的。

四、“嘲戏”风尚遗留下的作品

《世说新语》这部作品,所展示出来的晋人的嘲戏风尚,是生动而有趣的。这一时期嘲戏风尚的产生,也是因为当时的时代特殊性,即儒家思想禁锢的解除,以及老庄、佛家思想的冲击和影响。

同时,基于当时的社会现状,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处事态度,在士人这个特殊群体的推动之下,嘲戏风尚迅速形成了,并且不断地加深。这种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大相庭径的精神面貌的格局,使得晋人具备了十分高雅的情趣和风度,而这样的思想和精神,也成为了后来的士大夫们审美情趣中的主要存在。

同时,嘲戏风尚的审美思想,也对于后世的美学思想带来了影响,对于诗歌、文章等等的创作方面,也都是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晋人的嘲戏风尚的盛行,我们不得不赞叹其中的智慧和幽默,

当时的嘲戏风尚的影响之下,也使得很多的杰作出现,如今也是广为流传。

参考文献

《世说新语》

《 魏晋风度二十讲》

《全晋文》

《晋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