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爾虞我詐的春秋時期,有這麼兩位天真的君王——鄧祁侯和宋襄公


春秋時代列國林立,見於經傳的約有一百七十餘國,他們各自為政、互相攻伐兼併,彼此結盟、又因關係到切身利益而反目,就在這爾虞我詐中,出現了兩股清流,他們都是誰呢?

在爾虞我詐的春秋時期,有這麼兩位天真的君王——鄧祁侯和宋襄公

鄧祁侯沒想到戰火會燒到己身

鄧祁侯舅甥情深,致鄧國元氣大傷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欲率軍北上討伐申國。楚國到申國必須要經過鄧國,故,向鄧君借道。鄧君是楚文王的舅舅,自然一口答應。

那個時候,楚文王已有討伐鄧國的想法,只是沒有落人口實而已。然而楚文王的一系列軍事行為,已經曝露了他的野心,尤其是鄧國政治觸覺敏感的大臣們已深深感覺到來自楚國的威脅。而楚國的借道,給了這些人一個除掉楚文王的機會,他們心中暗自高興。沒想到,當大臣們向鄧祁侯建議刺殺楚文王時,被鄧祁侯給否定了:“不能這麼做,楚文王可是我的外甥!”

當楚文王率領軍隊途徑鄧國時,群臣再次進諫請求殺掉楚文王,鄧祁侯非但不理會他們的建議,還設宴款待了楚文王。楚文王北上滅掉申國後,如群臣所料,折返回國途經鄧國時,順便攻打了鄧國,使得鄧國元氣大傷。

十年後,楚文王再次率軍攻打鄧國,本已搖搖欲墜的鄧國徹底消亡

了,不知當時的鄧祁侯心中可有悔意……


在爾虞我詐的春秋時期,有這麼兩位天真的君王——鄧祁侯和宋襄公

恪守仁義禮智信的宋襄公,成為一個笑話

宋襄公高舉仁義之旗,致宋軍慘敗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不聽大臣們的勸諫,執意要討伐臣服於楚國的鄭國。鄭文公見宋軍大舉來犯,立即向楚求援。楚國迅速出兵攻打宋國,以解鄭國之危。宋襄公得知楚軍大兵將壓境,迅速撤軍回防。宋軍先於楚軍抵達宋地的泓水時,得知楚軍即將到達這裡,他們就在泓水北岸列陣以待。

楚軍到達泓水南岸後,開始渡河向宋軍衝殺過來。大臣建議說:“楚眾我寡,可趁他們渡河之時將之消滅於水中,以平衡我們的軍力懸殊。” 宋襄公說,“我們可是仁義之師,怎麼能做這種事情呢?”

楚軍全部過河後,開始排兵佈陣。大臣再次進諫趁楚軍陣腳未穩之際發動進攻,又被宋襄公斷然拒絕。

等到楚軍排兵佈陣完畢後,宋軍開始進攻楚軍。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被射傷。

本來有機會獲勝的宋軍,卻因為宋襄公所謂的“仁義”而慘敗,故國人都埋怨宋襄公。宋襄公則振振有詞道:”

君子不困人於阸(有道德的人在戰鬥中不會憑藉地勢險要陷害敵人),不鼓不成列(不會去進攻沒有擺好陣勢的敵人)”,認為自己遵守古訓行事並無不當。

大臣子魚則說出了國人的心聲:“打仗是以勝利為目的的,談什麼君子之道!真的按襄公您說的做,直接去當奴隸服侍別人算了,何必還打仗呢?”

此役後,宋國淪為二流國家。

在爾虞我詐的春秋時期,有這麼兩位天真的君王——鄧祁侯和宋襄公

清流,乾旱時必會被蒸乾

結語

在那個充滿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年代還有兩位君主如此之天真,不可謂不令人驚歎!尤其是宋襄公,因為發生泓水之戰時已是進入春秋混戰時代的第133年,禮教早已於多年前崩塌,充斥在世間的只有權力和為追逐權力不擇手段的人。而他,竟還天真地恪守著古訓……幸好前人和後人都沒有如此行徑,所以宋國才得以國祚延續。

而鄧祁侯,在那麼多小諸侯國被滅後,仍看不清當時的形勢、看不清楚文王殺伐果斷的系列軍事行動,只能說他不適合生活在那個弱肉強食的虎狼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