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死神与兵岭狙神,谁才是世界狙击之王,一场职业与天才的较量

“白色死神”,是指二战芬兰狙击手西蒙·海耶,因在冬雪季节身穿白衣狙杀705名敌人,一举成为世界上杀敌最多的狙击手,而被称为世界狙击之王,人送绰号“白色死神”,还被荷兰民众称为“民族英雄”。

“兵岭狙神”,是指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狙击手张桃芳,因在上甘岭之战中狙杀214名美军,正好是所在214团的数字,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而被称为狙击之王,人送绰号“兵岭狙神”,还被中国志愿军授予特等功、“级二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则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有人说,若以狙杀总数来看,无疑西蒙才是世界狙击之王胜。但是,若以出身条件、战场环境、使用武器等全方面分析,又有人说张桃芳才是世界狙击之王。

那么,谁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狙击之王呢?当然,不是听“婆说婆有理”,而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狙杀战果

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在苏联入侵芬兰的战争中,芬兰狙击手西蒙,曾在3个月的时间内狙杀苏军505人(官方数据),平均每日狙杀5.6人,每杀一敌耗弹2发。

白色死神与兵岭狙神,谁才是世界狙击之王,一场职业与天才的较量

张桃芳战场照

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志愿军狙击手张桃芳,曾在32天的单兵作战中,共狙杀美军214人,平均每日狙杀5.7人,每杀一敌耗弹2发。

若以日均杀敌数的战果来看,张桃芳稍胜西蒙。

使用武器

众所周知,武装的先进程度直接关乎射手的战果。

西蒙使用的狙击枪型号:芬兰改苏制“莫辛-纳甘M28/30型专用狙击步枪”,不带光学瞄准设备。

张桃芳使用的狙击枪型号:中国改苏制“莫辛-纳甘M1944型卡宾枪”,但并不是专用狙击步枪,同样不带光学瞄准设备。

显然,西蒙的武器档次要好于张桃芳。倘若在战果接近的情况下,武器先进的狙击手相对要占优势。

出身条件

西蒙,服役的是芬兰陆军滑雪部队的狙击手,而他服役前就已是专业猎人,自然有一定的枪法基础。

张桃芳,江苏兴化人,郑板桥同乡,1952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24军214团8连的一名战士,10月投入朝鲜战场。但是,他在进入朝鲜战场后,才以连队狙击手的身份开始进行狙击特训,而且在最初的射击训练中,究竟出现了三发全部脱靶的“槽事”。随后,他在枪头挂着10多公斤沙袋进行苦练,最终经过3个月的苦练,“功成出师”进入战场。

可以说,西蒙服役前就是射击的“职业选手”,而张桃芳却连射击的“业余选手”都算不上。结果,似乎却是“职业选手”输给了“业余选手”,这也说明张桃芳是狙杀领域的天才选手,而比西蒙只是狙杀领域的职业。

战场环境

“苏芬战争”发生于冬季,西蒙身穿雪白的伪装服,因是专业猎人出身,对于山林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于是可以滑着雪橇在大雪封路的荒山野岭来去自如,并迅速找到苏联部队的踪迹,进而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收割苏军士兵的生命,因此被称为“白色死神”

白色死神与兵岭狙神,谁才是世界狙击之王,一场职业与天才的较量

左图张桃芳,右图西蒙·海耶

从作战环境不难看,西蒙的狙杀带有一定的突袭成分,狙杀战果自然也会更好。

同时,从苏芬战争后,战场狙击手的作用才凸显出来。也就是说,在当时苏军并没有应对狙击手的反狙击预案。虽说,苏军也曾做出反狙击,但临时反应的效果,又怎么能和提前的充足准备相提并论呢,这一点正好和张桃芳所处的战场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当初,张桃芳进入战场时,与美军打的是“阵地战”,也就是正面进攻与防守的战役,敌对双方都会高度警惕,都有应对狙击的反狙击手段,但他却曾在一天中取得了狙杀敌军180人,打退敌人21波进攻的辉煌战绩。又因主战场位于上甘岭北山阵地,而被称为“兵岭狙神”

所以,相对熟悉山林突袭狙击的西蒙来说,无疑张桃芳所处的战场环境更加恶劣,想取得的狙杀战果也就更加不容易。

同时,西蒙的狙杀是2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协同狙杀,并非单兵作战,而张桃芳却是单兵狙杀。

很明显,优劣相较,一目了然。

战场损伤

1940年,西蒙在一场战斗中,曾被达姆弹击中下颚,子弹贯穿头部左侧,幸被后方救护人员及时抢救,这才捡回一条性命,数月后复原,并由一等兵晋升为少尉。

但是,当时12位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中国军人中,仅有彭总司令、张桃芳以及杨育才三人完好无损地活了下来,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若以此相较,西蒙还是输给了张桃芳。

因此,有人说张桃芳就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个奇迹。

成名年龄

西蒙:34岁创下“传奇”之名。

张桃芳:22岁创下“传奇”之名。

白色死神与兵岭狙神,谁才是世界狙击之王,一场职业与天才的较量

张桃芳战场照

在这一项,被称为世界狙击之王的西蒙,又输给了张桃芳。

续写传奇

据说,西蒙受伤3个月后,被升为少尉,不久退役回家,继续猎人的职业。直到2002年去世,享年97岁,成为世界著名狙击手中活得岁数最大的人,还被芬兰民众尊称为“民族英雄”。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张桃芳以少尉排长的身份,由陆军调入空军,经训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自此永远放下了成就人生传奇的“狙击枪”,却又在飞行员的岗位上续写着人生传奇,创下了飞行上千小时,零事故、零伤亡的佳绩。

最后,张桃芳在蓬莱空军某防空部队参谋长的岗位离休,直至2007年病逝,享年77岁。

虽说,西蒙活的年岁赢了张桃芳,但张桃芳结束狙击手生涯后,依旧能够续写人生传奇,而西蒙却再也没有了传奇的延续。

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被称为“世界狙击之王”的西蒙,几乎完败给了张桃芳,又怎么配享有“世界狙击之王”的无上荣耀呢。所以,张桃芳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狙击之王”。只是值得深思的是,西蒙被芬兰国民尊称为“民族英雄”,在国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张桃芳却鲜有人知,是否应该将机场、高铁等人流密集地方的明星海报,换成英雄人物的海报,以加大英雄人物的宣传导向。

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