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足跡專家40年看鞋緝凶 退休7年仍奮戰刑偵一線

他有一雙神奇的眼睛,一枚殘缺的足跡,他能斷定出犯罪嫌疑人的一條腿曾動過手術;一片雜亂無章的腳印,他能說出作案人數、作案軌跡;一個嫌疑人的鞋模,他能辨別鞋的真偽......這些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聽起來神秘莫測,卻是天津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十三支隊原政委、被譽為“鞋王”的足跡專家王煥彩的真實刑偵人生。

翻開泛黃的案件卷宗,一份份刑偵要案的足跡鑑定記錄,如同通往時光隧道的一磚一瓦,循著記憶,再現一代“鞋王”傳奇的高光時刻。

天津足跡專家40年看鞋緝兇 退休7年仍奮戰刑偵一線

一枚模糊的足跡

那是1982年的初冬,北風漸緊,大地一片蕭瑟。寒夜,落葉被風裹挾著一下一下拍打著窗戶。一場罪惡在黑暗的掩蓋下,悄然上演。民警接到報警,天津某居民區夜間發生一起入室強姦案。接報案後,民警立即趕往現場展開偵查,王煥彩背上勘查箱一同前往。

現場一片狼藉,為躲避偵查,嫌疑人有心作了偽裝,混雜著受害人掙扎的痕跡,現場能提取的有效檢材少之又少。經過仔細拉網式勘查,技術員在窗下提取到一枚模糊的足跡。根據鞋底的花紋結構分析,大多數人認定,是皮鞋底印。

天津足跡專家40年看鞋緝兇 退休7年仍奮戰刑偵一線

“不,是雨靴鞋印。”一個聲音從角落傳來,不大卻很堅定。大家驚詫的眼神紛紛投向這個年輕的小夥子。

“11月,作案穿雨靴。這可能嗎?”

大家對這個顯然不符合常理的結論,議論紛紛。

“好!你說雨靴,那就拿出根據來!”辦案領導給了王煥彩一個“下臺”的機會。

第二天一早,王煥彩騎著跨鬥摩托車直奔郊區的一家膠鞋廠。在他的記憶中,這家膠鞋廠曾生產過與那種鞋底花紋一樣的雨靴。他拿著現場發現的鞋底足跡樣本先到了廠技術科,可技術科的人都說拿不準,這讓王煥彩心裡有些發冷。“請張工看看吧。”一個技術員建議道。他所提到的張總工程師,是廠裡的設計權威,可巧今天有事,得晚到一會兒。

天津足跡專家40年看鞋緝兇 退休7年仍奮戰刑偵一線

王煥彩懷著忐忑的心情,一直等到中午,張工才回來。王煥彩迫不及待的拿著鞋底樣本迎了過去,一邊說明來意,一邊指給張工看。張工拿過樣本看了看說:“沒錯,這是我3年前設計的雨靴,是女式雨靴,曾在一家街辦製鞋廠試生產了3個月,因銷路不暢而收回……”那家制鞋廠的地址恰好在案發現場附近,這讓王煥彩心裡有了底。為了能更加確定,王煥彩想看看這雙雨靴的實樣,“那就得到廠裡的廢料庫去找找了......”張工指向廠裡偏僻的一角。

王煥彩不顧濃烈刺鼻的橡膠味兒,在廢鞋堆裡爬上爬下地翻找著,整整翻了一個多小時,終於找到一隻與現場所留鞋印相同的雨靴。十幾天後,這個穿著女靴作案的色魔被抓獲歸案。

這是王煥彩破獲的第一起案子,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一戰,王煥彩默默積澱了6年。

天津足跡專家40年看鞋緝兇 退休7年仍奮戰刑偵一線

1976年,22歲的青年民警王煥彩被單位選派,參加公安部組織的培訓班,師從“神蹤”馬玉林,學習“步法追蹤”技術。技術的傳授只要幾天,對技術的理解運用,卻需要數年的功底。6年時間裡,王煥彩以近乎痴迷的執著和熱愛,走遍了天津各個鞋廠,蒐集各類鞋樣4000餘種,研究分析了大量案例,一個個形態各異的鞋底花紋,變得生動且深刻。

這份熱愛,給予他支撐一生的力量。

18天漫長的等待

天津足跡專家40年看鞋緝兇 退休7年仍奮戰刑偵一線

足跡鑑定作為偵查工作中的一環,為了確保公正客觀,技術人員不需瞭解案情,拿到手的只是一份沒有溫度的樣本。但現實更多的是,不受案件其他要素影響的鑑定結果,常常遭到辦案人員的質疑。

天津足跡專家40年看鞋緝兇 退休7年仍奮戰刑偵一線

1998年,天津某縣委領導辦公室被盜,犯罪嫌疑人破窗入室,盜竊現金和一架照相機後逃離,此案造成極大影響。市公安局領導批示:成立專案組限期破案,王煥彩被局領導點名參與偵破。

根據現場勘查結果和近期幾起盜竊案現場的足跡照片,王煥彩判斷這是一起系列盜竊案件,嫌疑人應該是個慣偷。通過排查走訪,最終將範圍縮小到5個人。偵查人員將5個足跡樣本一一排開,王煥彩目光掃過,停留在最後一個樣本上。

“就是這個樣本可以不看。”一旁的偵查人員說道,“他家我們都去過5次了,什麼發現都沒有。”

“就去他們家,我確定就是他。”王煥彩認真且篤定。

天津足跡專家40年看鞋緝兇 退休7年仍奮戰刑偵一線

偵查人員無奈,陪著王煥彩又一次來到第5個嫌疑人的家中。嫌疑人常年不著家,家中只有年邁的父親和有智力障礙的妻子。幾經交談,毫無收穫。就在大家往外走的時候,王煥彩突然在一個矮門前停住腳步。

“這裡你們找過嗎?”

“這是耳房,屋裡就是些農具和雜物,沒別的。”王煥彩一扭身鑽了進去,一股泛著黴爛的氣味兒撲面而來,嗆得他連咳了幾聲。翻找中,一隻破爛不堪的塑料涼鞋掉落出來,一問,正是嫌疑人曾穿過的舊鞋。王煥彩一寸一寸摸著幾乎爛掉的鞋底,“就是他!”王煥彩堅信自己的判斷。“抓錯了我負責,以我的職業負責。”短短兩句話擲地有聲,是軍令狀,更是對正義的承諾。

抓捕行動開始。

18天后,犯罪嫌疑人落網,隨著贓物的起獲,王煥彩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

對專業的堅守

天津足跡專家40年看鞋緝兇 退休7年仍奮戰刑偵一線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事只為一顆心。

多年鑑定經驗的積累,王煥彩逐漸有了一套自己的鑑定方法,不僅準而且快。同行們請教其中的奧秘,王煥彩坦言道,“只有三個字,‘虛與實’”。

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運墨而五色具。”在王煥彩眼裡,不同的腳作用在不同的鞋底,產生的壓力點連成面,就是一幅虛實相間、深淺相連的水墨畫。

天津足跡專家40年看鞋緝兇 退休7年仍奮戰刑偵一線

憑藉超群的技藝、紮實的實戰經驗和嚴謹的工作作風,王煥彩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經常被外省邀請去協助鑑定足跡,可一向雪中送炭的他,卻在一次協助中“搞砸了”。

1997年,外省某地發生了一起殺人案,一位離異婦女與前夫在路邊發生爭吵,回家的路上被人殺死在農田裡。當地警方現場提取到一枚赤足腳印,因其前夫回家時正是赤腳,遂被當成重要嫌疑人拘留審查。

經一位老痕檢專家鑑定,現場足跡與被害人前夫的足跡確認一致。與此同時,嫌疑人口供也被拿下,案子基本定性,已無懸念。

就在一切歸於平靜時,嫌疑人卻在拘留所裡翻了供,整天喊冤,稱自己沒有殺人。為此,公安部抽調全國痕檢專家前去“會診”,王煥彩應邀前往。

到達目的地後,當地警方將他們安頓到一家賓館稍作休息,王煥彩則拿著樣本琢磨了一箇中午。當天下午的鑑定會上,王煥彩有理有據地指出,兩個足跡非一人所留。話音未落,全場譁然,這不僅是推翻前期的鑑定結論,也是對那位老專家權威的挑戰。

那位老專家不服氣,堅持要重做足跡樣本,專家團一起到了看守所,將那個喊冤的嫌疑人提出來。王煥彩讓他坐在地上,抬起腳,實地指出兩個足跡的本質差異,“這就是科學,我們要尊重事實。”王煥彩再一次認定,那位老專家臉上掛不住了,扭頭就走。

從警40年,他始終堅持科學、準確、規範、公正的原則,累計鑑定足跡物證不計其數,無一差錯。這些鑑定結果往往成為偵破案件的關鍵所在。

追夢赤子心

天津足跡專家40年看鞋緝兇 退休7年仍奮戰刑偵一線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製鞋業打破了以往單一化、週期長的局面,鞋樣翻新的頻率逐漸縮短為三個月到半年。以往靠人工保存紙質鞋樣本已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1998年,王煥彩開始牽頭研發“鞋樣本檔案計算機管理系統”這一全國首創課題。

傳統技術與現代科技的有力融合,這是王煥彩多年的夢。

2001年6月,公安部五局及天津市公安局科技處數名專家組成了鑑定小組,經過答辯和實際操作,這一課題獲得專家們的一致通過和好評。從此,破獲疑難案件又多了一件行之有效的“利器”。

天津足跡專家40年看鞋緝兇 退休7年仍奮戰刑偵一線

40多年來,王煥彩從開始看到足跡破案的神奇,到研究一個個疑難的足跡,再到研發“管理系統”,他實現了足跡道路上一個又一個目標。

如今,王煥彩已經退休7年了,在這7年裡,他退而不休,仍奮戰在刑偵工作一線。郵箱裡經常能收到外地刑偵部門發來的現場勘查照片,每張照片他都會認真比對,慎重地給出自己的判斷。

心懷熱愛,匠心無悔。年近古稀的他,除了頭髮花白,皺紋增多,模樣依舊,精神依舊,提起足跡,眼神裡還會泛出光來。因為他還有夢,一個足跡道路上前途光明的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