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江院士——智能養豬是生豬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生豬產業經歷了恢復期、發展期和整合期,在2020年非洲豬瘟未了、新冠疫情再襲的形勢下,我國生豬產業迎來轉型升級期。一方面重重危機倒逼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國家政策積極引導支持,如何抓住危中之機,長久的發展,是生豬產業面臨的重大問題。

基於此,農信互聯主辦了2020年518豬友節暨數字化轉型高峰論壇,旨在通過線上化的方式,與業界專家、同仁及豬友們共探發展。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分享了《智能養豬發展趨勢》主題報告。

趙春江院士——智能養豬是生豬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趙春江

本文簡單分享趙院士在報告中的部分觀點:

我國畜禽產業的最終發展目標是實現食品、糧食安全、環境、企業發展、畜牧業人員增收等多方面的平衡、可持續、協調發展。

我國既是養豬大國,也是豬肉消費大國。從2010年到2018年,生豬年出欄均在7億頭左右,佔肉類比重超60%。豬肉是我國主要的動物蛋白來源,因此發展生豬生產,對保障市場供應、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但當前生豬產業不僅面臨嚴峻的非洲豬瘟等疫病防控形勢,還面臨近20年生豬市場一直存在的“豬週期”,同時面臨養殖環保壓力,土地、原材料等資源供給壓力。我國生豬養殖成本比美國高40%左右,因此,生豬產業的國際競爭壓力也在加劇。

針對以上情況,生豬穩產保供成為當前畜牧業的工作重點,智能養豬成為生豬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智能養豬是生豬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面對當前國內養殖環保問題、無抗養殖呼籲、行業招工難,以及超大規模集團企業全國佈局的形勢,我國生豬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機遇期。

在散養時代,消費需求是有肉吃;在規模養豬時代,滿足的消費需求是吃飽肉;工業化養豬時代,消費需求是吃好肉;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當前消費需求是吃健康,產業鏈溯源保障豬肉的健康安全,生豬產業步入大數據平臺化養殖時代。

智能養豬將信息和知識作為農業生產要素,促進增長方式從依賴資源向依賴信息和知識轉變,優化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方式,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目前智能養豬的技術主要有五大類。

一是養殖環境監測控制技術。如通過智能環控設備調控豬舍環境,同時收集數據,分析動物行為對環境舒適度的反應,建立評判綜合環境舒適度的參數模型和閾值,分析建立環境參數與飼料轉化率、生產性能等的關係。

二是生物信息獲取與行為監測技術。如何利用養殖大數據去分析動物的行為是當前的研究熱點。通過智能稱重、智能測溫等技術,對生豬生長狀態的實時監測,飼養者及時掌握生豬生長情況,及時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提高養殖效益。

三是精準飼餵管理技術。是以精準、高效、個性化定製為主要特徵,根據動物營養、生長狀態、生長環境、效益目標等多種因素,形成針對不同養殖對象的飼餵配方和飼餵方案。如農信互聯的精準營養與智能飼餵管理平臺。

四是疫病防控決策技術。如何預警,降低、減少養殖經濟損失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利用健康巡檢機器人、防疫消毒機器人等手段可實現疫病遠程診斷,收集的數據還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宏觀上也可助於疫病防控監管。農信互聯通過智能監控實現對人、豬、場、舍的日常監管和預警,加強生物安全。

五是遺傳育種信息化技術。

研製統一計算框架的生豬種質資源大數據雲平臺,融合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等多種形態,為數據驅動和知識引導相結合的生豬育種研究提供智能服務。

智能養豬的發展目標是要建立全生命週期養殖流程,和保姆式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利用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實現生豬全生命週期的科學管理。

當前,我國智能養豬還存在硬件設施薄弱,信息自動獲取、共享程度低,個人經驗依賴度高;存在大量信息孤島,缺少信息化、數字化管理手段;數據分析、信息利用率不高等問題。

智能養豬需要圍繞環境、飼餵、疫病、行為分析、育種、廢棄物處理等核心業務,實現數據之間的互聯互通、共享共建,解決生豬養殖需求,提高動物福利。

農信互聯針對以上痛點,提供智能豬場整體解決方案,打造生豬產業鏈的數字生態平臺。

趙春江院士——智能養豬是生豬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