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意料之內的,我今天又沒有年終總結。

於是翻回到2019年1月看看自己寫了什麼。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電影\阿德爾曼夫婦

2019年1月1日,我寫自己的表達欲失蹤了,確實,現在也沒找回來。

2019年1月1日,我寫自己深深被蘇童的這段話打動:

“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兩個時代,一個時代是大時代,我說那個大時代是窗外的,另一個時代是小時代,是你窗內的小時代。

換句話來說,一個人適應一個時代,其實就是你窗內的世界跟窗外世界的某種聯繫。

你在窗內要設計多大的安靜程度,但你也不可能不開窗,所以這個關係是蠻微妙的。”

此刻依然被感動。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電影\阿德爾曼夫婦

2019年1月1日,我寫到自己一直執著於展示自己的小窗,卻忽略了窗外已經換了世界。

2019一整年,我算是粗淺走了窗外的世界,看了很多窗外或高或低、或成功或失敗的人。

看了很多科技公司在浪潮之巔跌下的故事,看了很多資本帶血的腳印、看了CEO和高管的創業心得、看了被唐氏騙局欺騙的人、看了這個依舊瘋狂但也從未改變的時代。

在窗外,有一些我以為對的東西其實是錯的,有一些我以為虛幻的東西其實是最真實的。

窗外的世界比我想象中的簡單,但比我想象中的瘋狂。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電影\阿德爾曼夫婦

原來窗外的世界是這樣的,所以我又可以回到窗內來了。

還記得20歲那年,一個姐姐對我說,“25歲是人生的分水嶺,如果一個人在那時還普普通通,那這輩子大概率也許就這樣了。”

所以20歲往後的這五年裡,我一直萬分努力,一直殫精竭慮,像對待一場人生的大考,想交出一份好的成績。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電影\阿德爾曼夫婦

25歲的這張答卷,已經不是我最初想象的題目,但出人意料,我對自己的答案十分滿意。

五年裡的這些經歷讓我感覺自由,我從未感覺如此自由。


本月書單:


1 |《哈佛中國哲學課》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在得到聽《西方史綱五十講》的時候,裡面說到中國人現在的思維模式已經很難界定出到底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很多時候我看中國學者寫的中國哲學、歷史、社會學史完全看不懂,而看西方學者的卻非常能感受到此中真意。


很多時候,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或特質不被提點和對比出來,我們很難意識到在深刻的被其影響,也許這就是文化慣性。


這本書裡很多句子後會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例如“神性”,神性在古希臘神話中就有所體現,西方哲學也叫呼籲人民去追求神性,所以作者把中國哲學中的“氣”類比為“神性”。


“神性要依賴人們對世界的共鳴才能被激活,而非僅靠強加個人意志。神性意指清晰地觀察事物,並做出完美的回應,與周圍的一切產生共鳴。


這種關於活力的概念能啟發我們從一個充斥著離散之物、無窮矛盾的世界,走向一個更為和諧的世界。我們自身的“氣”越是和諧,就越具備神性,即便是在這個混沌散亂的塵世。”


看到這裡我才明白中國哲學中的“養氣”的真實意味,觀察世界、作出回應、產生共鳴,在離散和矛盾的世界裡尋找自己的“道”。


作者提到音樂和詩歌可以培養“氣”,因為人們藉由它們感覺到自己與周圍人共有的生活經驗併產生聯繫及共鳴,由此頓悟和洞察人生的意義。


藝術,或是其他激發人類敬畏之心的事物都能改善“氣”,因為它們能夠訓練我們的感知力,讓我們更深刻地回應周圍的世界。


所以在我粗淺的總結裡,當一個人,他具有廣泛的共情能力,對世界的規律有所察覺,他的價值觀就越為自洽、越為和諧、越為和世界的“真實”有所呼應,就越具有“神性”。


書裡還有一個非常啟發我的觀點,就是關於“真實自我”的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寫道:“有多少人認識某個人,這個人就有多少個社會自我。”這其實與中國儒家哲學多少有點不謀而合。


漫長的時間裡,“真實自我”這件事一直困惑著我,因為我也很難弄懂真實的自我是什麼或者需要什麼,而事實上,這個深處的、真實的自我壓根不存在。


人生的每一個角色或社會自我,都有其意義,每一刻都是你的真實自我,不必帶著面具生活,儘可能自由快樂就好。


2 |《有閒階級論》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社會學的扛鼎之作之一,對名流和有錢人我又有了新的認識。


才發現伍迪艾倫電影裡的主角,不單純是有錢人那麼簡單,而是這個社會中的有閒階級。


書裡的經典觀點不限於:


1、勞動是貧困的證明。有閒階級的主要特徵是明顯不參加一切有實用的工作。


2、有閒階級佔用藝術品或珠寶,不在於真正美感,而在於增加榮譽,祛除寒酸與鄙陋。


3、社會中存在很多“代有閒階級”,比如受贊助的學者是代替有閒階級做學問,比如受贊助的藝術家是在為有閒階級增加榮譽等等,和中世紀如出一轍。


4、有許多表面上為了無私的公共利益而進行的事業,在創辦時以及在進行中都別有用心,根本目的是提高發起人的榮譽。所以對於有閒階級婦女們來說,做慈善是她們的必要工作之一。


這本書其實值得每年看一次,每看一次都會讓人覺得,太陽底下果然沒有新鮮事,如果生活在西方國家,這種感覺會更為強烈。


3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1)》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非常棒,實至名歸的豆瓣評分9。


作家訪談是美國著名文學雜誌《巴黎評論》的作家長篇訪談。收錄包括海明威、亨利米勒、馬爾克斯、米蘭昆德拉、君特格拉斯、村上春樹、奧爾罕帕慕克、斯蒂芬金的訪談。


這本書更讓我感嘆的是採訪者的水平之高,能和這個世界上最聰明、最富見地的頭腦對談絕非易事,也確實,《巴黎評論》一次訪談從準備到實際進行,往往歷時數月甚至數年。


“我兒時對藝術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藝術家為世界帶來了某種新事物,同時他沒有破壞任何其他事物。


這似乎是一種對物質守恆定律的駁斥。這對我來說仍然是魔法的中心、快樂的核心。”


“我不相信什麼黃金年代,你知道吧。我的意思是,對少數人來說,確實存在所謂的黃金年代、少數精英分子的黃金年代;而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總是不幸的,人們迷信而愚昧,被踐踏,被教堂和政府壓制。


我現在依然是斯賓格勒的忠實信徒,再沒有比他說得更透徹的了。他把文化和文明對立起來。文明,就是得了動脈硬化症的文化。”


看這些偉大作家們說話有一種快感,每天開始工作之前看一章,有一種精神食糧給予頭腦的飽腹感。


4 |《法式誘惑》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誘惑是法國人的生活哲學,甚至是一種非官方的意識形態。


法國人把一種對感官愉悅、細膩性、神秘感與遊戲特質的深切喜愛,澆灌在他們的一切作為中(法餐、甜品、服飾、建築、甚至女人)。


如果說一個城市是一種精神的實體化,紐約是“金錢至上”,那巴黎絕對是“享樂主義”。


所以怪不得所有小說和電影的女主角總要嚮往巴黎,相比男人,女人確實是天生的享樂主義者。


5 |《藝術家一樣思考》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挺有趣的,就像封面上寫的,以一種商業的、創意的眼光來看藝術家。


比如在商業領域會使企業獲得成功的“差異化”,同樣也會讓藝術家獲得成功。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比如在商業界和娛樂圈、時尚圈打造個人聲望和個人品牌的手段,藝術家也在用。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對於藝術家來說,自我宣傳同樣重要。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關注公眾號【王介南】

後臺回覆“201912

獲取以上電子書


本月影單:


1 |《如夢之夢》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此生看過最長的話劇,八個小時。但當你深入其中,時間過的很快,八個小時一眨眼就過去,看完之後讓人信心倍增,甚至想挑戰一下史詩級連演十幾個小時的《尼伯龍根的指環》。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如夢之夢》裡許晴扮演顧香蘭,出來時候說第一句臺詞的瞬間,幾乎能聽到全場倒吸涼氣的聲音。太魅了,簡直是壓倒性的女性魅力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我以前總是喜歡說,“夢是最大的真實”,這個體會來自湯顯祖的《牡丹亭》,杜麗娘生活的情感為上的夢境世界,其實是作者認為比現實世界更加真實、更加值得珍惜的世界。


帕菲特在《理與人》裡解釋:“人的本質是一些列心理事實(包括情感、情緒、記憶、思維)的連續性關係(聯繫)。”


構成了我們全部的,並非物質、學歷、地位,而是情感、情緒、記憶和思維。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人生就是一場夢,自由就好,快樂就好。


2 |《29+1》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一部描寫女生“中年危機”的電影。


但現實永遠比藝術更加富有戲劇性。


周秀娜戲裡29歲失去父親,戲外30歲還在TVB演女N號;鄭欣宜戲裡29歲罹患癌症,戲外20歲失去母親沈殿霞。


歷經一切難過的關隘,其實還是那個最簡單的道理,懂得自由與陪伴的可貴,便不再怕失去。


3 |《摘金奇緣》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被豆瓣和知乎罵得很慘的電影,甚至上升到了“辱華”,但我在豆瓣給了五星。


電影想講一個好故事,這確實也是一個好故事。


獨自撫養女兒長大的女主媽媽最後對男主媽媽楊紫瓊的那個回眸,非經歷過的人不會懂。


裡面的世紀婚禮相當美,看得我流淚了將近10分鐘,沒別的,就是單純因為太美了。


4 |《原始星球》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捷克新浪潮主義動畫片,及其魔幻、及其藝術。


劇情像是融合了《阿凡達》和《進擊的巨人》,畫風相當前衛和魔幻,也許給很多人留下童年陰影的《魔方大廈》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捷克新浪潮的影響。


有空打算多找一些捷克新浪潮的動畫來看,感覺是一種離我們現在的時代和媒介相去甚遠的,誕生於另外次元裡的奇異美學。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5 |《荒唐童話》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捷克新浪潮主義定格短片,有一種黑暗童話的味道。


有一種讓人上癮的邪惡美感。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6 |《華爾街之狼》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看《貓鼠遊戲》、《飛行家》、《了不起的蓋茨比》、《華爾街之狼》,有一個想法,不一定對。


小李子經常演各種商業精英、大富豪和聰明絕頂的人,為了深入角色,他要看書、學習、深入瞭解行業的運行規則和秘密、學習像商業精英和大富豪一樣思考和配置資源,與聰明絕頂的人談心,久而久之他就真的成了現實生活中的商業精英、大富豪和聰明絕頂的人。


這是不是一種變相的馬太效應?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7 |《十二公民》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中國版《十二怒漢》,本土化做的很好,對於之前看不下去《十二怒漢》的我來說,這部電影讓我深受震動。


離法治,我們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8 |《濃情巧克力》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和《電子情書》或《西雅圖夜未眠》一樣,適合在一個冬天週末的下午,裹著被子抱著奶茶,熱乎乎的看完。


這該死的,美妙的,人類愛情。


9 |《瞞天過海:美人計》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劇情平庸,但衝著電影裡的名畫、美人、華服和名利場,都值得一看。


看桑德拉布洛克、凱特布蘭切特、安妮海瑟薇和蕾哈娜穿著漂亮裙子在MOMA偷珠寶,就算是PPT我也認了。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10 |《非強力春藥\無敵愛美神》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伍迪艾倫,是我必要的精神食糧,讚美伍迪艾倫,是我每月的日常。


這部電影的內心戲的形式很巧妙,一群人對著主角唱詩。


從來沒見過,只有伍迪艾倫敢這麼拍。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END-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願你的精神食糧、審美趣味

生活方法論,可以在這裡三重豐收

這個月看的書和電影 | 2019.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