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刚从日本回来,打算好好把在日本的观感写几篇文章。先来聊聊在东京都美术馆看到的《梵高展:流转的日本之梦》。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由于展览不能拍照,所以很遗憾,只能靠着脑海中残存的美好画面来写这篇文章。

想到很早之前在知乎看到过一种说法叫“共轭脑残粉”,联系到这次展览的两个部分,“梵高的日本主义”和“日本人的梵高巡礼”。

互相影响,互相热爱。

共轭脑残粉大概完美的形容了日本人与梵高,又或者说浮世绘和印象派的奇妙共鸣。

【浮世绘中的浮世】

浮世绘(うきよえ),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emmm,熟悉一点也可以叫做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

浮世,日文里就是当时人们所处的现世,它精髓就是live in the moment,活在当下。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艺者与富士》佐藤虎清

浮世绘就是小市民们热爱的一切,反映市俗生活,注重感官刺激。

这种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情、风景的画作,就连目不识丁的人都能看懂,就像连环画一样,流传很广,这就是日本的市民文化。

70%以上内容是妓画和伎画,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山下骤雨》

浮世绘的题材种类也非常多,春画、美人画、役者画、风景画、武者绘等等。

春画这个,我就不详细展开说了。同时受到中国“春宫画”的影响,售价适中,广为大众流传,并且内容夸张,甚至到了荒唐的地步,但是装饰感很强。

八爪鱼作为浮世绘春画的经典意象,也出现在了我之前给大家推荐的韩国电影《小姐》里。

然后是美人画,以年轻美丽的女子为题材。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风景画,比如国宝级的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小小一幅,但是看到真迹还是特别激动的。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梵高的日本主义】

不仅梵高,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全部都受到了浮世绘的影响。

用一次成语形容一下,可以被叫做东风西渐吧。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1850年前后,当欧洲商人们决定从日本进口茶叶和陶器的同时,浮世绘开始在欧洲出现。

因为有所谓“审美距离”,这种来自东方的版画不仅激发了艺术家的好奇心,还一下就俘获了全巴黎画廊主的心。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那个时候的巴黎几乎每一个地方的沙龙都堆满了各种和服、扇子、浮世绘。

我们很熟悉的马奈、莫奈、雷诺阿都是东方美学的狂热爱好者。

比如马奈就非常热爱模仿葛饰北斋。

马奈受浮世绘影响的代表作是这幅《吹笛少年》。

背景是平涂的,人物是基本二维的,衣服的颜色都是由概括的色块构成,画面中没有西方绘画中会出现的阴影,也没有透视。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这幅马奈给左拉画的的《左拉肖像》。

后面墙上的三幅画中画,一副是马奈自己的《奥林匹亚》、一副是委拉斯贵支的《酒神巴库斯》制作的铜版画,然后就是一幅就是浮世绘版画。

并且这三幅里只有浮世绘被画成了彩色。

莫奈对浮世绘的痴迷不下于马奈,比如让老婆穿和服当模特。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这种大名家对印象派的痴迷也影响了后来惠斯勒。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梵高是印象派一众画家里受浮世绘影响最明显的,在展览里也看到了很多梵高直接临摹浮世绘的作品。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花魁》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身穿云龙打挂的花魁》

清晰明亮的线条,大胆地使用纯度很高的颜色,平涂上色不做晕染,这些都是梵高从浮世绘中所获得的灵感。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再比如《铃鼓咖啡屋的女人》,作品的右上角是咖啡馆里挂着的也是日本浮世绘版画。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梵高《唐吉老爷》的背景墙上,也全部都是浮世绘。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星空与神奈川冲浪。

当然,对于梵高而言,日本浮世绘不仅是创作的灵感那么简单。

可能在他孤独的心里,日本还是梦中的理想之地,也许那里,就是一个可以被欣赏、被认同、有朋友的世界吧。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日本泡沫时代兴起的举国美育】

如果生活在北上广深,再去日本其实很难在硬件方面感受到所谓“发达”。但日本最震撼我的是全民的美育,绝对是全亚洲第一。

甚至于在便利店里,放的是舒伯特,在快餐店里墙上,挂着的是波提切利。

为什么突然岔开话题和大家聊起了美育,就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突然高速发展了四十年,各行各业全是泡沫,然后紧接着完全进入经济停滞状态(别乱想,我真的只是在说日本)。

这个时期不仅酝酿出各种奇特的日式美学、音乐,比如city-pop这种形式。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最重要的是,从那个年代开始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收藏印象派的潮流。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泡沫经济年代的日本

在泡沫经济年代,在自己家里里看到雷诺阿和梵高的作品,就是日本富豪的共同理想。

虽然不知道现在的中学生还学不学,我记得十几岁时候在历史书上第一次知道日本特别执着于“脱亚入欧”,其实是觉得很有意思的,那个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很重要的一项消费就是到欧洲旅游,逛卢浮宫,买LV。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泡沫时代长大的这批人太爱花钱了,之前一个日本阿姨就告诉我,现在日本最爱玩的一批人还是在泡沫时代长大的,现在四十岁左右的那代人。

泡沫消失的时候她们不得不低价变卖自己的奢侈品,导致现在日本古着店里都是大牌,我就花了几百块在古着店买了一个BURBERRY的帆布包装电脑(好划算),看起来很结实的样子。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泡沫时代日本富翁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艺术品投资。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泡沫时代修建起的东京迪士尼乐园

战后的重建与政治稳定使日本进入了繁荣期,莫奈、塞尚、梵高、雷诺阿,被源源不断地输入到日本。整个欧洲的画商和拍卖商的日子从来没有如此美妙过。

购买印象派风潮的顶点是1990年5月的一周,日本的纸业大王Mr.Saito加藤英7千800万美金买下了雷诺阿的《红磨坊游园会》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8千200万买下了梵高的《Gachet医生肖像》。

当然,这种病态的购买热潮肯定会有负面影响。从1991年开始,随着整个日本泡沫经济瓦解,这些印象派名画成了不良债权,被锁进银行里,要么就是被低价卖会欧洲。

但是这一场无疾而终的富豪收购热潮,却不经意间培育出日本对西方艺术的鉴赏兴趣和环境。

还记得去年王中军拍梵高的时候,那是被载入史册的中国人第一次高调拥有梵高。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但是在日本,光是雷诺阿真迹有67幅,莫奈真迹有100幅,梵高更是数不胜数。

在日本,一个偏远县城的美术馆,拥有莫奈或其他大师的真迹,在日本非常正常,比如日本有14个美术馆都有莫奈的睡莲真迹。想想真的挺惨的,北京办一个莫奈的多媒体展贴几张打印出来的睡莲都要被大家排队合影。

当然,这次去日本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完美赶上了国立西洋美术馆新年期间闭馆了,当时真的是站在大门口都要哭出来了。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就只能在心里默默安慰自己,没关系,以后再来,以后再来,总要留一些遗憾的。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一些想法】

在看展的过程中其实是特别被日本这样精细又成熟的策展体系震撼的。

一个好展览不在于它展现了多少事情,而是它让你思考了多少事情,比如我这整篇文章都可以说是这个展览所带给我的思考,但真的能引发人稍微思考一下的展览,除了国博水平的策展,在中国可能真的非常少。

当一幅幅浮世绘和印象派被按照某些特定的顺序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时空穿越感。

浮世绘活在当下,印象派转瞬即逝,樱花与睡莲,在那一刻好像是拥有了相似的美学内核。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樱花虽好看,但其开花期短,一般十几天花就开始谢了。花开一天就满山,花谢一天也是满山,不滞不沾、转瞬即逝。

而印象派着重于描绘的,也是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成为永恒,这一点在莫奈的作品里表现的最为明显。

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里提到过那一种美,那是一种微朦胧、微暗、薄明的美感。

一种隐藏和不展露,非合理、不可言说、飘忽不定的美。跨越了时间与距离,你甚至也可以在莫奈的一池睡莲里感受到这种美。

我的日本游记:日本泡沫时代与印象派

那也许是,消逝前一霎那想抓又抓不住的一阵风,是天空中薄薄的一片雾。

永恒、转瞬即逝的变化又到了永恒,在这里,对立与矛盾达到了一种生命的崇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