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溝街道|“法治+德治”引導群眾自治,破解鄰里糾紛難題“有法可循”

最近,水清溝街道金沙路社區紫荊苑小區的外牆保溫惠民工程正式啟動,面對這樣令人歡欣鼓舞的好政策,住在小區7號樓的201、202戶居民卻遇上了煩心事:她們樓下的101、102戶沿街開了理髮店和超市,兩家的門頭廣告遮擋了一部分牆體,如果不拆除就會有部分牆體遺漏保溫層;可樓下商戶卻認為拆除廣告牌需要費用,且影響正常經營,所以不同意拆除。大家都是十幾年的鄰居,和睦相處這麼多年,誰也不想撕破臉皮,也不想錯過這次難得的改造機會。

水清溝街道|“法治+德治”引導群眾自治,破解鄰里糾紛難題“有法可循”

兩難之下,聽說“黨群e家”小程序能為大家排憂解難,於是兩家在同一天向金沙路社區第四網格發送了調解訴求。一邊是鄰里矛盾,一邊是工程進度,急事快辦,這樣的事耽擱不得。

金沙路社區立即組建了以社區黨委書記、網格黨支部書記、黨建指導員、“紅色合夥人”律師團隊構成的人民調解“攻堅隊”,在摸清四家住戶基本情況的前提下,逐家入戶調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一樓的女老闆進行法治“攻心”,對二樓住戶開展德治勸解,緊張的氛圍得到緩和。

水清溝街道|“法治+德治”引導群眾自治,破解鄰里糾紛難題“有法可循”

“可是我們家廣告牌拆了再裝恐怕要費時間,能不能協調一下施工隊,儘量縮短工期?”一樓老闆最後提出了一個要求。

“這點請您放心,我們已經和施工隊協調好,他們會提前三天通知您,而且把工期控制在一週以內,儘量不對您的經營造成影響。”網格黨支部書記當場給出了答覆。

“那好吧,我同意拆廣告牌,費用我們自行承擔,也不用你們分擔了。”超市女老闆爽快表態。

這段小插曲以雙方現場簽訂《人民調解協議書》而告一段落。

紫荊苑小區調解案例的成功,正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破解鄰里糾紛難題“有法可循”,是基於水清溝街道“紅色合夥人”模式的有力佐證。

今年以來,水清溝街道黨工委堅持黨建引領為核心,一手抓服務,一手抓管理,藉助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有利時機,發起“紅色合夥人”倡議,以“合夥”模式引入社會多元化主體,進一步提升了轄區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釋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紅利。作為金沙路社區17家“紅色合夥人”隊伍中的一員,網格律師團隊同樣能夠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積極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來。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就是在堅持和完善網格化治理體系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網格“幹什麼、怎麼幹、誰來幹”,最終目標是實現資源集約高效利用、責任邊界清晰明確、問題化解迅速到位。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姮 通訊員 徐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