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安定等於法律和道德的結合,你怎麼看?

德治與法治:內蒙古區直遴選面試題

有人說,安定等於法律和道德的結合,你怎麼看?

弘利教育遴選網答案解析

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實現天下大治,需要法律與道德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共同發揮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的偉大在於他能看到道德不能“全覆蓋”的一面,因而需要法律的約束。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兩者都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規範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覺悟。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範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

一方面,要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

一是完善與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相協調的法律體系。加強法律與道德的協調和銜接,將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及時上升為法律規範。

二是執法過程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法治,不僅需要“良法”,更需要“善治”。法律在許多方面只能作出原則性規定,在實踐中也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在實施過程中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使執法司法行為既遵從法律標準又符合道德標準,既於法有據又合乎情理。

三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行為準則,使社會主義道德更加深入人心,為推進法治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

一是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意識。2016年我們已經進入“七五普法”階段,要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提高普法實效,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

二是通過嚴格公正執法司法營造公民信法的氛圍。要堅持公正司法和加大執法司法公開力度,讓人們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以法律的震懾力為道德建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三是法治要解決道德領域突出的問題。加強社會誠信建設,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繼續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加強對見危不扶、出國出境旅遊不文明、奢侈浪費、網上造謠謾罵等行為的整治。

四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守法、率先垂範。把學法列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把法治建設成效納入政績考核指標,把能否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重要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