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爱人一样,不爱了就离开吗?

你听过的最奇葩的辞职理由是什么?

有人嫌离家远,有人嫌工资低,还有人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现在的9几后更会因为老板的几句批评说辞就辞,新闻报道也屡见不鲜。

让你感到焦虑,疲惫,心累的工作和爱人一样,说不爱了就要离开吗?

除去睡觉,生活,我们每天有1/3的时间在工作,人生有70%清醒的时间在职场奋斗。

我们在工作中面对的各种情绪是最感性的心理感觉,背后反应出了实际的工作问题。

1.焦虑是能力不足的反应

焦虑是一种不满足的感觉。当它产生积极的正面效果时,会带来下意识的恐慌式学习,为我们在困难面前提供坚持的动力和能量。

上进青年有三宝,健身写作和英语。这不是一个梗,而是当代青年在知识付费浪潮中的自我觉悟。

小佳是一家外企研发工程师,直属领导都是老外,为了提高在职场的竞争力,他每周还要花3个晚上学习线下的口语课。

学习英语对他来说是有直接的功效,可以方便工作中交流。

而对更多人来说,一个知识从体验式学习,到解决你当下的问题,经历的时间太长了,只会造成越学越恐慌的地步。

偶尔的不满足是积极的,会让你日渐精进,但长期的不满足是有害的,会将你带向完美主义。

聪明的人会对自己要求严格,但不会苛刻。要学会克服完美主义,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而精力达不到心中预想的高度,焦虑便会演化为拖延和抑郁。

2.厌倦重复性的工作是缺乏兴趣

之前在业务大厅办事,业务员边说话,边不停地抖腿,他的行为已经严重透视出他的内心,对重复性工作的极度厌倦和烦躁。

其实大部分工作都会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从新人变成老手,工作也会日趋熟练,有大部分工作内容是重复性的。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论分工”使得分工在企业中泛化和深化。

没有谁的工作不重复,演员要经常NG,领导的发言也是重复的强调,工厂小妹更是成为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不断重复简单的劳作。

重复性的工作是反人性的,长期的重复让人看不到工作的希望,会极大消耗人们的工作热情

最有意思的工作,是不断对大脑的开发,挑战自己,从而获得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在兴趣上积累足够多的能力,找到能够变现的闭环,在职场上有足够的影响力,有足够的话语权,实现职场与个人的共同增长,升华工作的意义,才能告别重复工作,进入职业发展新阶段。

3.心累是内驱力缺乏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早上起来不想上班,磨蹭很久说服自己。

明知道有一项任务应该马上去做,可是就是打不起精神不想开动。

你每天拿着与工作量不成比例的工资,与老板沟通障碍,同事都各扫门前雪。现实和理想巨大的落差,心中积累的极大失望感,感觉自己努力也没有用。

尤其到了下午,随着自控力的消耗,要是接到晚上要加班通知更会觉得生无可恋。

心累的表象,实则是内驱力的缺乏。内驱力缺乏表现为身心俱疲,没有动力,精力被榨干。

职场上的心累涉及到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生活负担、社会评价、外界期望与自己不服的心态。

我们要想明白每天你到底为什么而工作?

除了挣钱,工作对你而言还有其他意义吗?

你想要的人生和现在的工作有关联吗?

在信息时代,我们的基本需求由吃饱穿暖,追求奖励,上升到了自我实现。

依靠自己掌控工作的内容,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持续的精进创新,产生对社会和人类有意义的价值感,在这三种力量的驱动下,人们完成对自己人生的探索过程才是持久的驱动力。

真正的高手们都是在热爱的领域里面努力的玩。

通过对自己感性的评估,找到对应的情绪,我们就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解决。

最完美的工作状态是一份喜欢干,擅长干,值得干的工作。

喜欢干表现为爱好,享受着乐在其中的乐趣,而看淡结果。

由爱好发展为志趣后就会积极主动去干,并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由由乐趣发展为职业兴趣后,随着能力的提高开始创造价值。

最终发展为人生志趣,产生持久不息的内驱力,直到到达人生的巅峰。

所以解决不爱了的工作最佳方式是重新找到工作的意义,搭建自己的内驱力,形成持久的动力。

在每个平庸世俗的目标背后,都有一个人自己独特的,富有思考的内在动力,将工作链接上来源于内心自我的理想。

工作带给你的意义不只是一份薪酬,而是自我实现的一个台阶,是创造人生的一个部分,才能在职场竞争模式中找到自己的永动模式。


工作和爱人一样,不爱了就离开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