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600年精华传承,写在瓶颈突破前夜,力邀同行“守正创新”

欢迎点击关注【老吴艾国潮】,共同“守正创新”古老艾灸。跨界集成现代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众多奇点科技,以体温管理为核心,专注创新新尚医学艾灸,助力都市群体回归太阳温润生活方式,赶走低体温,驱离寒湿淤。我艾太阳,因艾生爱!让每个生命因艾充满阳光!

有人说“先有艾后有灸”,“有艾才有灸”。足见艾灸耗材的唯一性和重要性。据称2019年艾灸行业全产业链的规模已接近千亿大关,工商注册的艾草制品厂家超过3000多家,生产各种艾草制品千余种,各种艾灸耗材,包括并不限于艾条、艾柱、艾饼等消耗艾绒接近4万吨,规模接近400亿左右。其中艾条从一问世到今天,大约600多年来,一以贯之地保持着农产品身份和纸质卷制工艺。近年来随着参杂使假越演越烈,劣币驱逐良币的戏码也不断升级,特别是随着新消费主张和标准日益成为主流,艾灸耗材已经到了必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升级换代关键窗口期。回顾梳理艾条的发展历史,也许有助于厘清发展思路,加速产业创新。

01[艾条的发明者朱权是明太宗朱元璋的儿子]

明代以前的艾灸基本都是以直接使用艾绒着肉灸的瘢痕灸为主,直至明初朱权(1378—1448)之《寿域神方·卷三》(1417-1422)记载:治疗阴证“用纸实卷艾,以纸隔之点穴,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等腹内觉热,汗出即差”。

艾条600年精华传承,写在瓶颈突破前夜,力邀同行“守正创新”

朱权发现在艾绒里添加一些芳香开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的中药,借助艾绒的燃烧,也许可以增强药效添加助燃的雄黄。此外,也可以添加硫磺等火药进去,以提高艾绒的燃烧温度,对于急性腰疼,疝气,痈疽,发背条口等外科疮疡疗效较好。这种方法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灸法,至今沿用,名为“雷火神针”和“太乙神针”。相信这应该也是迄今有关艾卷灸法最早的雏形和文字记载。

后来的《本草纲目》(1552-1578)记载了更详细的艾卷制法,主张:“以厚纸裁成条,铺药艾于内,紧卷如指大,长三四寸,收贮瓶内。”清范毓单行本《太乙神针》(1725)一书所载,又与上不同。范氏主张:“预将大纸裁定,将药铺纸上,约厚分许,层纸层药,凡三层。卷如大指粗细,擀令极坚、以桑皮纸厚糊六七层,再以鸡蛋清通刷外层。务须阴干,勿令泄气。”

由此可见最初的卷制艾条主要是为了为了方便在其中卷入药粉而发明的,随着其临床较多使用的“实按灸”以外,也渐次出现了“悬起灸”,并逐渐发展到单用纯艾绒的艾条。后者因为不用承受瘢痕灸的痛疼,使用更加便利,简便效廉等突出特点,一经问世,即受到普遍欢迎,而得以较快流行,一直到今天所形成的千亿规模产业。

根据历史记载,发明或者首次记载卷制艾条的朱权是明太宗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字臞仙,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自号南极遐龄老人、臞仙、大明奇士,世称宁献王。朱权自幼体貌魁伟,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

艾条600年精华传承,写在瓶颈突破前夜,力邀同行“守正创新”

朱权是明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修养极高,被改封南昌后,深感前途无望,即韬光养晦,多与文人雅士往来,寄情于戏曲、游娱、著述、释道、养生等,生平著述超过130余种,可考者七十余种,大多散佚,存世者约三十余部。其中,关乎医药养生者十多种,在医学典籍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著作中所记载的“导引法”和“去病延寿六字法”是现存最早的“八段锦”和“六字诀”文献,近年来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而朱权关于卷制艾条的发明或者首次记载,无疑也再次证明了道医一家,系出同源的根脉源流。

02[卷制艾条的进化发展]

古人在后续的发展中不断归纳总结,匠心独运,技艺精湛,一脉相承,形成了迄今依然成熟应用的卷制艾条传统工艺,这种工艺很好地解决了固体燃烧所需要的多孔介质结构,密度适宜,以及能够很好适应受限制的供氧条件,从而可以保证艾灸过程持续稳定的阴燃过程,而且手持安全方便,储藏保管也甚便利。包括早年出现的手工艾条机和近10年来发明的全自动卷条机,也仅是工艺效率有大幅提高,但工艺原理和产品结构等基本一以贯之保持了卷制艾条的精髓未变。

近年来也有碳化无烟艾条、以及主要采用制香工艺借助粘合剂的无纸艾条问世,因为其首先背离了纯艾绒的根基,添加了较多的粘合剂,或者改变了纯艾绒的理化形态,加之燃烧后的红外辐射频率比较研究始终未有厂家公布相关数据,特别是临床疗效也一直普遍存疑,因此,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至今大概都未能获得行业普遍认可,也未能成为主流的更新换代产品。

艾条600年精华传承,写在瓶颈突破前夜,力邀同行“守正创新”

艾条发展的另一个热门领域非药艾条莫属,其价格之高常常令人咋舌,而命名之高大全,几乎无所不能。这些药艾条的配方大多依据汤剂的药性经验而来,原方及其药效都是需要经过脾胃吸收后之后的结果,加入药艾条改为燃烧后,并未见到所配伍的这些药物药性变化的数据,以及其对于艾绒燃烧的作用和影响,当然也没有这些药艾条整体燃烧之后对人体影响的相关经验,短时间内尚难以服众,这当然包括目前流行的药艾条和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等在内,显示出较大的灸药结合研究和进步空间。

还有一种伴随时代进步出现的艾灸耗材,那就是专为电子智灸配套的艾饼,大多采用艾绒热压成型,有纯艾绒制品,也有人在其中加入复方中药成分,以便能够声称可以用于不同的病症,具有不同的临床作用等。这种艾饼通常并不发生燃烧,而是以电加热的方式,令艾饼中的有效成分逸出,方便人体穴位吸收。目前市售的此类电子智灸电加热温度大多在180-230度之间,与传统经典艾灸通常高达550-850度相比,相去甚远,两者所对应的红外光谱频率自然也会差之巨大,迄今尚未见有研究机构或者企业发布相关的研究数据,证明这种电加热艾饼所产生的红外光谱与传统艾灸之间异同程度到底有多大。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这种电子智灸的艾饼不燃烧,希望借助电加热逸出有效成分,一是不知道能够逸出多少,能否达到一个有效的浓度临界范围,二是主要为气体形态的有效成分,通过什么途径进入穴位,乃至机体。例如传统艾灸主要通过热辐射向穴位输注生物能量,通过光辐射引发体内“生命光线”的同频共振,通过穴位局部的通透性增高、压强改变以及温度差而实现对燃烧后烟油等化合物的微吸收。而电子智灸艾饼有效成分的逸出吸收机理尚不明了,有待看到更多循证医学研究的数据和论文。

艾条600年精华传承,写在瓶颈突破前夜,力邀同行“守正创新”

还有艾灸的艾火属于纯阳之性的阳能量,因此可以“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而电子智灸的电加热源,大概率属于阴能量,有待进一步的系统对照研究,来获得更多结论。

03[600年来的历史性突破]

古往今来,艾灸都是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法的规范医疗行为而存在的,无论是在中医药类高校的教科书中,还是在三甲医院的中医科、针灸科中,包括在所有的老百姓认知印象中,都属于医疗卫生范畴而存在。比较尴尬的是,迄今所使用的艾条(柱/饼)类耗材一直属于农产品,并无行业规范的质量标准,也缺乏最基本的卫生指标。这也成为艾灸难以走出国门最大的障碍所在。针刺目前已经遍及世界180多个国家,受到普遍追捧,但艾灸却因为不能突破卫生标准,而待字深闺,走不出国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受制于传统工艺守正传承的局限大约属于原因之一。

艾条600年精华传承,写在瓶颈突破前夜,力邀同行“守正创新”

易衡慧健康科技联盟八所著名大学的九家不同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研究结果表明:一个疗效比较理想,并符合卫生规范的艾灸耗材,至少应该满足下列四大原则:其一;保持固体介质密度结构。艾条始终都需要具有良好的能够支持固体阴燃所需要的均匀介质结构,密度适合,能满足和保证艾绒纤维低氧燃烧时的微气道结构。其二纯粹艾绒,不含杂质。尽可能使用100%的纯瀞原生陈艾绒,无添加,也不过度加工。其实,近几年来减少污染包装物的努力一直在行业展开,例如桑皮纸替代绵纸的应用风靡市场并受到追捧,背后正是这个简包装去污染增活性的逻辑在发挥作用。

其三,安全卫生,符合基本卫生标准。临床医疗材料当然应该符合基本的卫生材料标准,做到无菌和不含各种致病微生物。还要便于手持,确保在使用过程中没有烧烫伤施受双方的安全隐患。其四,强化增效。通过技术创新,增加艾草更微小的活性能量物质,为粒子界面的机体物质交换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吸收可能。

按照上述原则,新的艾条将有望突破600多年来的瓶颈,涅槃转身,成为真正的临床医疗类的卫生材料。并有望配合全新的行业质量标准。真正做到“可追溯,可视化,可检测”的玖度标准,告别标准缺失,假货横行,难辨真伪的日子,助力艾灸行业更上一层楼,更好地助力健康中国行动,早日走出国门,造福人类。

艾条600年精华传承,写在瓶颈突破前夜,力邀同行“守正创新”

​一种被称为“纳纤无菌艾条(柱/饼)”,正在接近突破的前夜,欢迎有兴趣的同行分享试用,共同致力于艾灸这个古老行业的“精华传承,守正创新”。

我艾太阳,让每个生命因艾充满阳光!

原创版权,首发百家号!

吴周强研究员,百年医药世家、圩年中药专家,艾灸创客,守正艾灸,创新国潮。

*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也请【点赞】、【关注】、【私信】。所有评论咨询必回复!

*本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所有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