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仙居10村宣講團”頭雁篇之四】第11個是“第一書記”

——與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埠頭鎮振興村駐村指導員兼“第一書記”張新建和安洲街道完山頭村黨支部書記張美婭等5位村黨組織書記與村委會主任面對面

蔣鑫富

【“鄉村振興仙居10村宣講團”頭雁篇之四】第11個是“第一書記”


【“鄉村振興仙居10村宣講團”頭雁篇之四】第11個是“第一書記”

2019年6月,接受中共中央領導集體接見期間,張新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前。

放下電話,已是午後。

“我剛從仙居回到在椒江的家裡,上午是省殘聯領導來村裡慰問了……”

哦!去133—6號的慰問特困戶、村委委員張彩玉家了嗎?她那患食道癌常年吃藥臥床的丈夫柯良才,不有肢殘4級也常年的臥床女兒近況如何……未等電話那頭的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埠頭鎮振興村駐村指導員兼第一書記張新建話說完,我就接過話茬急急地問開了。

“怎麼說呢,我肯定也只能先安排去她家,因為張彩玉實在是太不容易了……”聽了張新建的迴音,我心裡才稍稍平靜下來。

【“鄉村振興仙居10村宣講團”頭雁篇之四】第11個是“第一書記”

村民捨不得張新建離開。

2020年1月4日這天,正好是新年的第一個星期六。我在案頭一一梳理著仙居縣一批在外創業的鄉賢,如何回村全力投入到通過直接參與基層治理,激活鄉村振興這個大事業的最新線索。

01

振興村駐村指導員兼“第一書記”張新建:

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作為台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三級調研員的張新建,我知道從2011年5月至今,被組織委派到仙居鄉村已有8個年頭了。

張新建第一次坐在我辦公桌前的情景,讓我難以忘懷。在這是個比較寬暢的辦公室裡,我面對一頭花白短髮、方方國字臉上充滿自信並透著幾分好奇的張新建,搶先回答了他到嘴邊且沒問出口的話。我說,這裡是仙居縣委黨校的綜合樓三樓,我這裡是304,也是縣委組織部安排為我採寫《黨建好故事》提供便利,設的一個“黨建名家工作室”。張新建一聽,連聲說好!

記得這天是2018年1月25日上午,他和鄉黨群辦副主任吳建敏帶著所在村——溪港鄉金竹嶺腳村黨支部書記呂金玉和村委主任呂寬炤來黨校的。他進門後屁股還沒坐下,便開門見山講起了大實話——村進裡20多年沒新房了。

因為地理環境處在丘陵,問題突出。村民要住宅地,好多人家幾代同堂。

村裡的呂氏祠堂破舊不堪,廳堂已倒,茅草長得比人還高了,牆體的裂縫手都能伸得進去……聽到這裡,我與其說主是為採訪張新建,倒不如說是在聽他們村的組織幹部攤苦經。

這些事,為了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得以修復,村裡牢記著丘陵落差足有7米的數字,想著要用到土地整理的地,是拆除祠堂,安排宅基地。呂寬炤是個懷有鄉愁的人,他說這裡也曾經是鄉政府所在地,還是解放前的地下交通站,老祠堂裡有一段紅色的往事啊!

於是,拆與不拆形成兩種明顯的不同意見。

走!我們去周邊兄弟縣市區看看,看他們是如何面對這類問題的?張新建的主意得到了大家的認同。

村裡先是組成考察隊伍,去了天台的一個村。這個村的有識之士堅定地解釋說,一定要把祠堂保留住,拆了將是一大永遠的損失,並列舉了保留的無數好處。

通過徵求很多呂姓族人意見,在尊重呂姓文化同時,他們查閱了建祠堂在宗譜中的家訓:耕讀傳家。告知後人,呂氏家人要做對社會作貢獻的人。呂金玉思想通了,他認為建成基層黨建陣地,祠堂作為村文化禮堂很好。

後來,這個陣地還被打造成為台州市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也是革命戰爭年代“仙居縉黨支部”成立的紅色基因傳承地。

時間過得很快。大家你一言我一句,一下個把小時過去了。張新建提起嗓門——意思是他本人作為在仙居土生土長的人,也是鄉賢。他到村裡的這一屆,主要是建設美麗鄉村,下一步是考慮村裡如何發展的事。要利用村裡的獨特資源,做成特色村,有特色產品,統一經營、管理和收費,要同步建立投訴機制,其中經營收入的10%作為村級集體的收入,也就是村裡一定要有集體積累。

【“鄉村振興仙居10村宣講團”頭雁篇之四】第11個是“第一書記”

張新建在與村民一起包粽子。

“村主任是做油漆生意出身的,村裡又組織去了淡竹鄉的下葉村參觀、還去了白塔鎮的新路村取經,這幾個村都是金竹嶺腳村的榜樣。”張新建說得投入,我記得認真,更是懷著好奇心地發問:那村裡取經回去後有什麼動作?

“有!”說已經有10戶了。註冊了“宜鄉居鄉村旅遊公司、杭州習宇教育集團投資上億的意向書、建立夏令營體驗基地等,有國外的學生來。說那天下午就要與村裡辦理租賃綜合樓手續,作為遊客接待中心。

有2800多畝山林和200多畝耕地的金竹嶺腳村,是在”第一書記“的引領下,快速走上強村富民之路的。如今,在臺州大規模的行政村規模調整中,永溪村與金竹嶺腳村合二為一,不再是過去156戶、562人的小村了。

末了,張新建用目光掃了一下同伴,朝我呵呵一笑。

從最初結識,到後來獲得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省優秀農村工作指導員”“省千名好支書”“浙江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的張新建,把這些榮譽當作服務村民的“加油站”,與村裡的黨員幹部更加團結、與群眾走得更近。

一年又一年,村民們直到一次次按手印挽留,讓他感動得眼睛溼潤為止。

02

完山頭村黨支部書記張美婭:名副其實的“鄉賢團隊”領頭雁

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從鄉賢的角度看,因鄉里鄉親的,都是自家人,何必計較那麼多,自己多貢獻一點,在情理之中。所以說,鄉賢作為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值得推崇的積極的精神。下面的四個人,都是放下自己的實業,回村任職,一心施展“強村富民”抱負的年輕“領頭雁”——張美婭,安洲街道完山頭村黨支部書記,她是一家工藝品廠的老總,產品內銷外銷並舉;

王永波,皤灘鄉萬竹王村委會主任,他隨父親去江蘇常熟後,是位一直經營大超市的老總;

泮榮華,下各鎮瓜洲村委會主任,他是在四川省成都市多年開著傢俱廠的老總;

葉西垚,安嶺鄉四聯村委會主任,他是位在溫嶺市經營一家制鞋企業多年的老總……

憑著一腔熱血,和對生養自己的這方土地的眷戀。他們在村民的期盼中,在村裡廣大黨員幹部的支持下,更在各級黨組織的信任關懷下,毅然決然的放下了手上經營著的實業與生意,走進了自己熟悉又陌生的村莊。

這到底圖的什麼?面對這個問題,雖然他們至今也沒有完全說得清楚,但有一條是明確的,就是從臉面上,直到內心裡,決不想自己的村子落伍,更不願看到在鄉村振興的熱潮中,被周邊搞美麗鄉村有設計策劃和建設力量的村比下去。

希望!這就是創業創新有知識、有見地、名副其實的“鄉賢團隊”給仙居鄉村帶來的希望;這是推進仙居基層治理,建設美麗鄉村“和合好班子”的新鮮血液;這是一支積極向上並甘願吃虧擔當、盡情釋放鄉愁的“仙居鐵軍”!我說。

03

圓桌會議

【“鄉村振興仙居10村宣講團”頭雁篇之四】第11個是“第一書記”

張美婭召集村兩委班子圓桌會議。

細雨、雲霧、山色、梯田、農家……

不敢相信!是與“組工人”一起,驅車從仙居城區的安洲街道辦事處,轉眼到了一條盤山公路上。

【“鄉村振興仙居10村宣講團”頭雁篇之四】第11個是“第一書記”

新造的環村公路。

坡不算太陡,彎不算太大,路不算太遠。我預想中的這個山村,與縣委組織部調研室隨行的陳設(現為大戰鄉組織委員)說的情況算是契合。

到了。這裡就是完山頭村——大山深處的萬綠叢中,一面五星紅旗高高飄揚,與旗杆底座形成一道風景的是嶄新的一個健身場,有跑步器、轉盤、滾輪……這時一個滿臉笑容的女同志從村部大門出來迎接,街道組織委員王遠作向我介紹說,這是張書記!

“這麼快就上山來了!我叫張美婭,弓長張,美麗的美,亞洲的亞,左邊加個女字旁。”

哦!我說我姓蔣,是來寫“黨建好故事”的。

“謝謝你到我們完山頭村來採訪……”

面對張美婭的熱情,我點點頭回答說,原來,才半個小時的車程。

大大咧咧又風風火火的張美婭是個直心腸,她接過話說:“就是嘛!你們看,山下就是整個仙居縣城,可以盡收眼底吧!”我連連點頭。

【“鄉村振興仙居10村宣講團”頭雁篇之四】第11個是“第一書記”

山上美景。

的確,從地理位置看,這個村山腳下面就是城郊結合部,在山上且別有一番情趣。按張美婭的話說,叫這完山頭呀,除了有情趣(最多的是有新鮮的空氣、因為山多,有6000多畝、耕地1100多畝)別的呀,一個字,就是:窮。真是,窮得呀,什麼都沒有。

這怎麼理解呢?我問。

“反正窮了嗎,也就窮習慣了,窮得什麼都不怕!”

這話引得大家一陣大笑。但,笑過之後,我卻被張美婭的話引入了深思!這其實叫“窮則思變”。

【“鄉村振興仙居10村宣講團”頭雁篇之四】第11個是“第一書記”

完山頭村文化廣場。

【“鄉村振興仙居10村宣講團”頭雁篇之四】第11個是“第一書記”

一張圓桌,幾個方凳圍在周邊。我與張美婭和村委主任韓小平等幾個村幹部一起,開起了圓桌會議。我在其中算是列席,聽著,也問著。他們的主題是討論修改完山頭的“村莊建設發展規劃”。

翻開首頁,村情概要裡我看到了13個黨員的內容。張美婭是9歲開始下山的,她一直憑著自己吃苦打拚在創業。成家立業後,她經營著一家工藝品廠,在金華義烏小商品市場還設有窗口。自從當了村支書後,她平時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村裡,是她的丈夫挑起了經營重擔。

村委主任的配合默契,讓她感到非常欣慰。她說,韓主任很投入,被編為行政二組的橫江村有48戶人家,他們有思想覺悟,為了村莊規劃需要,180畝水田和竹園都無償提供出來了。

會開到一半樣子,張美婭說要領著我去幾個自然村的村前屋後去轉轉,以便有個完整的印象——橫將、完山頭、路口、和睦寨、蝴蝶巖。

這是去下坑村的路,就是為了腳下的這條已連上的3公里路,當時村裡自籌資金,也就是村裡的書記、帶頭。結果是韓主任籌集了15萬元,張美婭她自己拿出了10萬元。

【“鄉村振興仙居10村宣講團”頭雁篇之四】第11個是“第一書記”

完山頭村健身場。

修路的同時,村裡對破舊危房作了徹底調查。村民對這項工作,一直持看笑話的態度,都說這是一件不可能解決的事情。

其實,此前的張美婭,還是村委副主任時,就專門去找了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問關於危房如何處理的事。說老人住在危房裡,有216戶農家常常是颱風一來,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牆壁四面透風,村裡希望有解決危房問題的相關政策。上面給了政策,回到村裡一說,大家都不相信。

完山頭村,相比於街道其他村子規模並不大,共有人口726人,由於上一屆村兩委沒有形成合力,村內各項工作開展不順:村新辦公樓工程擱置,村民危舊房問題未解決,2016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基本為零……

村民的不相信,其實也有上屆班子留下的陰影。

新班子,應該有新作為。本屆班子5個人,張美婭說就要一條心,團結得緊緊的,這樣就沒有做成的事。為了在安洲街道樹起完山頭“和合好班子”的旗幟,張美婭做起自己表哥張會東的工作,他是行政四組的組長,為了根治危房問題,她叫張會東帶頭付出,自己也同時將地基先拆出來,第一次就平整出了24間。

這麼做是對,是錯,雖然一時吃不準。但,把最差的農房改建成安全的農房總不會錯吧?張美婭這樣想。

做得對!當時的街道黨工委書記楊含呈說(現任下各鎮黨委書記)。

接著,村裡跑住建局,走流程,又爭取到了政府部門的為村裡義務做了“平面結構圖”的支持。就這樣,從2015年3月到12月,拆除做基礎,到2016年7月開始施工,12月完工。

村級換屆後的完山頭,氣象更新。

思路決定出路。張美婭的第一件事:啟動“和合茶聊”模式。

帶上村班子成員,就是走走看看,坐坐聊聊。要求是,每個人要談想法,出點子,先不管說的事能不能做到。

靠山吃山。國土必須要恢復,張美婭報了1080畝的高標準農田道路提升項目,每畝有3000元的配套資金;毛竹林基地的道路有2.4公里,屬於扶貧項目,有37萬元的配套資金,缺口需要村裡自籌……當時,5個自然村的道路也被全線貫通。

路路聯通,在張美婭心裡是頭等大事。她要將聯通的路,變成綠道、路兩邊的田地,變成田園綜合體+民宿+農家樂!

當我們回到村部,一股特別的飯香撲鼻而來。等進門落坐,好客的張美婭,笑盈盈地用雙手給我端來一大碗熱熱的“鹹酸飯”(當地的一道傳統飯菜),我接過飯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這也是第一次吃到這麼好吃的飯。

【“鄉村振興仙居10村宣講團”頭雁篇之四】第11個是“第一書記”

完山頭村的古樹。

下山時,我聽了完山頭人講的“和睦寨”的典故,又吃了“和睦宴”(鹹酸飯),很想從這個典故中,找到最寶貴的東西——說的是完山位於仙居縣城西北角大山的半山腰上,古屬昇平鄉二十九都。解放後屬城峰區三橋鄉,現在屬安洲街道管轄。現在的完山頭村名由來,很有意思,是從前仙居與東陽的兩個知縣,為了縣界劃分發生爭執(磐安縣原屬東陽),後來雙方協商達成共識:約定某日拂曉,兩個知縣分別從各自所在縣城出發,沿仙杭古道相向而行。等到兩隊人馬相遇的地點,即定為兩縣的縣界。

那天拂曉,仙居的知縣便帶上人馬沿仙杭古道出發,從縣城西北角的嶺腳村上山,經過螺絲田等村。哪知剛到中午,過了完山頭村沒多久,還沒翻過馬鬃嶺,就遇到了一隊人馬。領路的上前一看,原來正是東陽知縣一行。

仙居知縣大吃一驚,心想他們怎麼會如此之快。

東陽知縣暗暗得喜,催著要仙居知縣簽字定界。

仙居知縣心想,其中一定另有圖謀。原來,東陽知縣為了多佔一些山頭,私下破了規矩,提前一天啟程。

仙居人覺得不能白白地吃下這個大虧!於是,仙居知縣咽不下這口氣,兩支隊伍就幹了一架。結果,打來打去打到最後發現,這樣也不是辦法,就選定在蛙蟆崢這個地方坐下來再談判。

最後,東陽人只好把馬鬃嶺這座大山頭還給了仙居。

今天的完山頭,其實當時的說法叫“還山頭”。兩隊人馬談判的地方,也因為事情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叫成了“和睦爭”,後來演變為蛙蟆崢。

完山頭村是仙杭古道的必經之路。

2020年元旦前夕,我從杭州驅車仙居,張美婭再次為我當起了“導遊”。她說,經過一年多的項目推進,一條長7.6公里的環村公路已經通車,山下統一設計的移民安置點,一幢幢新房紛紛結頂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以花為媒的完山頭,近期緣結嘉興海寧市長安鎮“辛江牡丹園”一一牡丹花開完山頭,紅花綠葉風光好!期待完山頭鄉村振興的這一天!

(原載2020年1月,中共仙居縣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報,《紅色好故事》《仙居組工》公眾號)

【“鄉村振興仙居10村宣講團”頭雁篇之四】第11個是“第一書記”

作者:蔣鑫富 (筆名 江風)浙江紹興人。

主任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共浙江省委黨校智庫專家、特聘導師(教授)。現為《黨建好故事》創作編輯研究中心主任、總編輯。穿過12年軍裝。在部隊榮立過創作報道三等功。2004年2月初採寫的長篇工作通訊《村村都有指導員——紹興縣鎮(街道)幹部駐村紀事》(先後見省農辦專報2004年2月9日《農村工作要情》、2004年2月22日《浙江日報》頭版頭條加編者按)得到時任省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農村指導員制度推廣至今,意義深遠。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鑑湖長歌》被列入“文學解讀浙江創作工程” ,在首都人民大會堂舉行首發式和研討會。著有小說散文集《鄉情》、報告文學集《穿過硝煙》。散文《補丁人家》獲中國散文學會舉辦的“新視野杯”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全國徵文一等獎。作為江蘇省小學生成語活學活用輔導課本,哲理散文《門與牆》被編入選錄20位中國近代文化名人作品的《引人入勝的山水成語》,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詩歌《長興四章》獲得由《中國作家》和湖州市文聯聯合舉辦的"風物湖州全國詩文賽二等獎。至今,共創作出版和發表在《中國作家》《安徽文學》《文學報》《野草》《人民日報》《人民前線》《浙江日報》等文學期刊和報紙副刊上的文學作品計350萬字。個人傳略被編入《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大辭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