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遠古時期的主河道,相傳數百萬年河流因地質沉降而改道

清江古河床,一直深受戶外徒步愛好者的喜歡,因為還沒有被開發,所以它又被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也是廣大驢友必走的一條線路,被驢友們稱為最美徒步路線。

作為一名戶外愛好者的我,一直被它深深吸引,首先簡介一下

清江遠古時期的主河道,相傳數百萬年河流因地質沉降而改道

(好漢坡)

(好漢坡)被很多電影電視劇取景

《刺客聶隱娘》

《九峰縹緲錄》

《怒晴湘西》

清江古河床位於湖北恩施利川全長8公里,相傳數百萬年前,一條洶湧澎湃的河流因地質沉降而改道,從此隱藏於山水之間。與它相鄰的兩個都被寵幸嘞,唯獨她被驢友給寵幸嘞O(∩_∩)O哈哈~

(恩施大峽谷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不分伯仲

(騰龍洞)世界第一大溶洞

清江遠古時期的主河道,相傳數百萬年河流因地質沉降而改道

古河床岩層

清江遠古時期的主河道,相傳數百萬年河流因地質沉降而改道

古河床巨大岩石

江古河床起自利川城區跌入伏流落水洞(譽稱“臥龍吞江”)口北岸的涼風洞口,經廟峽、鯰魚洞口、長堰槽、響水洞口、大茅坡南麓、水井槽、燕子口、大天坑、毛家峽、張家峽、化仙坑、油菜埫、觀彩峽、銀河洞口、金童峰、白洞口、玉女峰、深潭、水晶洞口、小巖槽、高巖南麓,止於黑洞口,全長約為20公里,與《利川縣誌》所說的40華里相當。按古河床中心線兩邊各1.5公里,總面積約為60平方公里。最高點關廟埡口海拔1812米,最低點雪照河海拔832米。

它有大小龍門、暗河、地縫、洞群、絕壁、獨峰……

直觀的地質變化史

清江古河床是清江在遠古時期的主河道。這條明河其流向大致由長堰槽、燕子口、化仙坑、油菜淌、金童玉女峰、深潭,至小巖槽,這條古老的河道既是清江原始河道,也是早期的雪照河。由於地下水對石灰岩的溶蝕,與此同時在古河道南面山嶺間發育成相向的地下溶洞。江水的流動使早期地下溶洞形成系統,藏於山體之間,即今稱之為騰龍洞的洞穴。

清江古河道的演變是地殼的地質變化造成的,結合地貌現狀與專家探秘情況分析,大體可按先後時期敘述如下:

第一期地殼上升,地下溶洞潛水出現最早的出水洞口,位於鮫魚臺村艾子地東面的半山腰,因洞口面北,亦稱北洞(近代因清江出水洞口名“黒洞”,後人對應稱之為“白洞”)。白洞為清江在騰龍洞地下伏流的早期出水口,與古河床的瑤池高差約在90米,江水飛流直下,至古河道谷底,昔日之壯觀,令人遐思。瀑流至深潭形成湖泊,江水經小巖槽仍是一條直流的明河(早期的雪照河)。清江改道流入騰龍洞後,長堰槽依然積水,成為蓄洪調節湖,燕子口經化仙坑至白洞出口的河道成為幹河床。

第二期地質變化,騰龍洞伏流改道由毛家峽洞湧出,先後沖刷出張家峽地面的3座“龍門”,直達觀霞峽,轉而流至金童峰匯入明河。毛家峽洞與白洞海拔高差近30餘米。白洞至毛家峽洞之間長約4.35公里的洞穴逐漸變成旱洞。江水經騰龍洞伏流,長堰槽至燕子口地段乃為季節性的蓄洪長湖。燕子口至化仙坑成為幹河床。

與此同時,小巖槽的江水在南面黃泥坡北麓山下形成了與古河道並行的地下溶洞。隨著小巖槽中部天坑水晶洞的形成,與黑洞北面洞口的地下溶洞貫通,成為地下伏流,在江水的沖刷下逐漸形成主流,其出洞口湧水依然與古河道匯合。由於受高巖山麓石壁阻擋,強大的水流演變成旋流,出水口在地下形成大大小小的洞孔。這段伏流取代了水晶洞經小巖槽至黑洞的明河,該段小巖槽古河床裸露成為旱地。地下河東洩的大洞成為主洞口,即今之黒洞口,地下河左岸面北的眾多出水洞穴逐漸成為大大小小的幹洞,被當今稱之為48道望江門。

第三期地質變化,因毛家峽洞口外巨大的山體塌陷,騰龍洞伏流被迫改道,地下河水由騰龍洞中的三園堂支洞北流,從龍骨洞口湧出,與長堰槽長湖匯合,復為地面明河。騰龍洞中毛家峽洞至三園堂1.33公里洞穴逐漸變成旱洞。江水避開毛家峽,恢復後的明河流向,從燕子口注入化仙坑,流入觀彩峽。後又改道注入張家峽的三龍門,繞開化仙坑,直入觀彩峽匯入古河道明河。

第四期地質變化,江水在古河道北岸大茅坡南麓流入大天坑成為伏流,地下潛流約3.25公里,從銀河洞口流出,注入古河道明河。繞開了張家峽三龍門和觀彩峽,兩峽成為裸露地表的幹河床,觀彩峽深壕積水成湖。

第五期地質變化,龍骨洞至大天坑洞形成地下伏流,明河改由龍骨洞注入,成為地下伏流至大天坑,燕子口一帶成為幹河床,長堰槽湖水面縮短至龍骨洞口。

第六期地質變化,清江經涼風洞伏流,出廟峽流至長堰槽長湖,成為明流的主河道,騰龍洞口至龍骨洞段2.64公里洞穴逐漸乾涸,騰龍洞完全喪失通水功能,成為旱洞。

第七期地質變化,響水洞與龍骨洞地下伏流貫通,響水洞成為消水溶洞(亦稱漏斗)。長堰槽廟峽至響水洞段由湖泊變為河道,響水洞至龍骨洞一帶成為幹河床。

第八期地質變化,牛鼻子洞與響水洞地下伏流貫通,江水由涼風洞經廟峽入牛鼻子洞,其後,牛鼻子洞與鯰魚洞貫通,江水流入鯰魚洞,鯰魚洞至響水洞段的長堰槽河道完全乾涸,成為幹河床。

第九期地質變化,落水洞形成,洞內鴨子塘經窄門與鯰魚洞貫通,清江完全流入落水洞口(臥龍吞江),成為地下伏流,涼風洞至牛鼻子洞成為洪水的移洪道。

第十期地質變化,大天坑下游約1公里,出現溶洞與觀彩峽湖地下河貫通成為伏流。3.25公里銀河洞成為移洪洞穴。深潭南面山麓形成溶洞與水晶洞和觀彩峽湖伏流貫通,深潭水位降至與地下伏流僅2至3米的落差,湖面縮小,銀河洞至深潭成為移洪道。深潭至水晶洞河床乾涸,成為與小巖槽連片的谷地。整個古河道完全失去河流的功能,清江從落水洞至黒洞的地下伏流發育成暢通無阻的地下河,全長約為16.8公里,在古河床偏南的地下流淌。地下河有鴨子塘湖、鯰魚湖、響水洞口、觀彩峽湖、深潭湖,有18個天窗(洞穴)與古河床與伏流相通。

(以上地質變化史來源於恩施晚報)這個歷史必須要是以官方為準

滿足了你所有好奇心後我們就要實地去勘探一番,歷史嘛要正視它,你要對它過去背景的瞭解以後再去現場看,才能真正的讓你獲得最大的收穫。接下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路線

清江遠古時期的主河道,相傳數百萬年河流因地質沉降而改道

算是個徒步攻略了,如果你要報團徒步那麼下面的就不用看了,如果你是想自駕遊也許我的這條信息有用。

首先從城內出發坑定是走318國道往利川方向,直接導航到黃泥坡,屯堡是小編的家鄉在屯堡與團堡的路途中你還可以領閱到山巒連綿逶迤群峰,壯觀雄奇朝東巖,清江大峽谷

清江遠古時期的主河道,相傳數百萬年河流因地質沉降而改道

清江遠古時期的主河道,相傳數百萬年河流因地質沉降而改道

清江遠古時期的主河道,相傳數百萬年河流因地質沉降而改道

(朝東巖)

到達黃泥坡後 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全程的路線或者是經典路線

全程線路:你直接到京兆山莊古河床入口到然後徒步到一線天筆架山出口全程差不多慢的5-7小時 快的話4-5小時 全程的話車要停在山莊附近 叫車服務從終點到起點80元。

經典線路:導航到龍門客棧 先穿一龍門 到好漢坡 爬梯上頂——從山頂下來爬另一個梯子往回趕到二龍門然後一直向前到了獨家寨的位置有個小路是可以回龍門客棧的,你也還可以在往前走一段到古河床位置 在折返。

(然後就是獨家寨要準備現錢 一個人兩塊衛生費)說實話最大的感觸就是未經開發的地段很多地方都已經垃圾成林 ,我相信專業徒步愛好者是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也在此呼籲大家愛護環境,徒步在外不要亂扔垃圾 第一篇我就寫到這它的背景文化和路線都做了簡介有興趣想去的或者有好的建議或者意見的可以在下方評論,共同分享和探討,下一篇我將分享實戰篇

清江遠古時期的主河道,相傳數百萬年河流因地質沉降而改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