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人,莫不視竹為知己,格竹伸雅懷

千古文人,莫不視竹為知己,格竹伸雅懷


竹,彎而不折,卓然於百草,千古文人,莫不視竹為知己,格竹伸雅懷。

痴 竹


千古文人,莫不視竹為知己,格竹伸雅懷

天地有清客,人間有松竹。在中國詩歌之端《詩經》中,竹常與松為伴,它們常青、耐寒,不為霜雪折腰,是詩人心中的一泓清流,令人痴,令人遠。後世文人大家王子猷、蘇軾、鄭板橋,都是千古代表的「竹痴」,王子猷寄人空宅,尚令人種竹;蘇軾曾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忘飲食;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這幾句話,是鄭板橋勸誡子侄時常說的,謂人如竹,欲成大器,必須常加修剪、扶持。他們對竹的痴迷,是寄情至深的。

格 竹


千古文人,莫不視竹為知己,格竹伸雅懷

古之君子格竹,身心皆棲其中,王陽明少時對竹默坐,「格竹」不成尚未天人合一。今日「格竹」,始於稽賞。君子以心度竹,復以竹正心,詠竹明志,畫竹寄情,致知雅懷,終得盈物歸真。君不見多少名士詠竹明志,多少文人畫竹致情。那些奇書,字字鏗鏘,潛藏著一個民族的氣節與情操。那些異畫,筆筆風雅,蘊涵著一個國家的審美與性靈。

千古文人,莫不視竹為知己,格竹伸雅懷

五代 徐熙 《雪竹圖》

故園修竹繞東溪,佔水浸沙一萬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應是怪歸遲。

千古文人,莫不視竹為知己,格竹伸雅懷

北宋 文同 《墨竹圖》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千古文人,莫不視竹為知己,格竹伸雅懷

元 張彥輔 《棘竹幽禽圖》

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

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千古文人,莫不視竹為知己,格竹伸雅懷

元 倪瓚 《梧竹秀石圖》

竹,臨池,似玉。

悒露靜,和煙綠。

搶節寧改,貞心自束。

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隨鳳熟。

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

千古文人,莫不視竹為知己,格竹伸雅懷

王蒙 《竹石圖》卷

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

是以植杖翁。悠悠不復返。

千古文人,莫不視竹為知己,格竹伸雅懷

元 張渥 《竹西草堂圖》卷

竹生空野外,梢雲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千古文人,莫不視竹為知己,格竹伸雅懷

明 文徵明 《蘭竹圖》

籜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別卻池園數寸泥。

千古文人,莫不視竹為知己,格竹伸雅懷

清 石濤 《筍竹圖》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千古文人,莫不視竹為知己,格竹伸雅懷

清 羅清 《蘭竹石圖》

居 竹


千古文人,莫不視竹為知己,格竹伸雅懷

至於後世,竹衍化成文人市隱幽居最不可缺的庭院景緻。在計成的《園冶》裡,竹的身影隨處可見。而「移竹當窗,分梨為院」幾乎成為一種建築的程式。梨花院落未必盡得落實,「無竹不成園」卻是不爭的事實。當年在宋徽宗的艮嶽裡,勝筠庵、蕭閒館等處也是四面皆竹。甚至有學者認為,中國南方園林的牆面之所以總是刷白,為的是襯托日月投射過來的斑斑竹影……白居易常道:「最愛近窗臥,秋風枝有聲」,我們曾與竹這麼近,近到開窗便聽竹上清風,而今離竹那麼遠,遠到只能在書卷裡尋求一份遠處的清寧。

《菜根譚》有言:「做事帶三分俠氣,做人存一點素心」, 交友是對外之道,做人是修己之心。端居暇日,閉門讀書,幽賞書畫,莫大的學問修養皆從「竹」中來。惟願與塵世相疏,長存一點素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